单切口与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早期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切口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的早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入组标准:年龄<80岁;一般情况良好;体质指数(BMI)<26 kg/m2;胃癌诊断明确;术前检查分期为Ⅰ、Ⅱ、ⅢA期,肿瘤浸润深度<T4a期并可做到D2根治性切除术:无胃肿瘤直接侵犯胰腺、脾脏、肝脏、结肠等邻近器官,腹主动脉周围无明显肿大淋巴结,无肝、肺、腹腔等远处转移。排除入腹后探查见肿瘤>T4a期或腹腔转移者。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行单切口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切口组),其中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23~78(平均数56.3)岁;采用同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同期由同一术者行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共78例患者纳入研究(常规多孔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1~72(平均数57.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R0切除率均为100%,无死亡和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单切口组的78例胃癌D2根治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多孔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常规多孔组中77例手术获成功,1例因解剖不清中转开放手术。单切口组与常规多孔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疼痛评分等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常规多孔组比较,单切口组患者术后排气排粪时间较短[(2.0±0.9)d比(4.9±2.0)d,t=-10.627,P<0.001],切口长度缩短[(4.6±0.6)cm比(8.6±0.7)cm,t=-47.18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切口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在肿瘤根治性与常规腹腔镜短期疗效相当,但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切口更小的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光学成像结合吲哚菁绿(ICG)引导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以"gastric/stomach" and "cancer/carcinoma/tumor/tumour/adenocarcinoma/neoplasm" and "sentinel lymph node" and "near-infrared/NIR or fluorescent imaging" and
某个新的范数空间上利用压缩映像原理,在生成元g满足对二元组ω,t均不一致的随机Lipschitz条件下,证明了一般时间终端多维倒向随机微分方程(BSDE)解的存在唯一性,作为推论得
世界栗属植物中有4种栽培种,分别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和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相应称之为欧洲栗、美洲栗、日本栗、板栗(中国栗).全世界食用栗总产量约54万t.欧洲栗是欧洲大陆
当前,贿赂犯罪在整个职务犯罪案件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尤以窝串案的影响最为恶劣和深远。贿赂犯罪窝串案技术侦查路径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贿赂犯罪窝串案自身的特殊性及其
结直肠癌是成人第三大恶性肿瘤,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儿童结直肠癌(PCRC)是一类罕见的非胚胎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成人。由于PCRC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上儿科医生缺乏诊疗经验,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导致确诊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目前对PCRC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各国均开始从基因、分子和细胞等层面开展研究。无论是在肿瘤的原发灶还是转移灶,PCRC与成人结直肠癌均存在明显分布差异,同时其病理类型
目前,高校学报之间互赠期刊的数量、对艇均呈下降趋势,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互赠期刊的信息价值:它有助于提高编辑的编辑技能;它有助于提高编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