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生意伙伴关系,才是真正理性、和谐的职场关系。
职场其实就是由利益交换构成的生意场,职场人际关系就是、只是简简单单的交易关系。
真正的职业精神,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你在给企业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生意。
我一向认为,企业所做的一切对员工表示关怀、关切、关爱的动作,都是作秀,也都应该是有清晰、明确目的的作秀。如果不是,那么老板的精神一定出了问题。毕竟企业最根本的属性是营利机构,如果不是为了给投资人包括自己回报,去做企业、去企业打工干什么?用所有的动作去实现营利目的,是企业老板、员工的“正宗”和正经目的,很纯正,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的。
人人都只是生意伙伴
工作是什么?
无论你认为工作是个什么东西,浪漫的、残酷的、快乐的或者忧郁的……工作其实就是份生意。
老板提供:平台、资源、设备、资金、训练、指导。
老板要求:具体的工作标准。在企业里面叫做“绩效指标”。
你提供:时间、精力等等,目的是达成工作的结果,也称“完成绩效”。
老板在为你完成的绩效支付工资、奖金。老板还要为你未来的业绩预期支付股票期权、再培训、加薪……
所以,为别人工作(打工)是天下最划算的生意,不是吗?
如果你的工作结果达不到老板的期望或者是你们事先的约定,你觉得继续照拿工资,是不是一件有点害臊的事情呢?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不仅中国人,哪里的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规范,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是:我得到利益,必须要用足够的付出作为交换,否则就不平衡了。
这就是生意人的思维——付出和回报。
选择最划算的职业
重复和连续做同样的工作,就是职业。你之所以选择计算机或者销售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你认为自己适合做这样的事。为什么适合呢?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经常、长期、重复地投入什么,从而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稳定和连续的回报。所以,专家们经常讲的所谓“适合你的职业”,就是指你对于做这门生意比较习惯、熟悉,能够用比较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回报。
选择适合你的职业,就是选择对你来说投入产出最划算的长期生意。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在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的时候,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职业最划算。
职业这种生意不是自己能做得了的,职场名人们都是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成功的。职场,就是你和别人做职业生意的场所,你个人的职业品牌、你所在的职业群体的职业品牌,都靠你在职场当中的所有行为来建立、维护,或者破坏。
职场是生意场,也即市场,品牌才是最最要紧的、关乎你的长远职业发展的因素。
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老板
以前的职场人际关系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支配型关系,讲究谁是谁的人,谁要对谁忠诚云云。当下流行的厚黑学、办公室政治,就是以支配型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玩的是潜规则。
从现实看,虽然支配型关系、厚黑学、潜规则还有一定市场,但职场的主流行为方式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职场人际关系从支配型关系进化到了交易型关系。在此情形下,职场就是生意场,人和人都是生意关系。
悄然发生的职场转型
A 我们的工作方式变化了
我们的父辈们都退休或者快要退休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这样: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现在住的是单位分的房子,退休金、医疗费等等都还要指望他的单位来解决。
我们呢?现在的正常情况是,大学生毕业后3年之内,70%以上都跳过槽了,两三年换一次工作,算是比较“稳定”的,如果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呆了5年还没有跳槽,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是我们比我们的父辈们更聪明和能干?不是的。在他们的年代,职场上没有属于市场的自主交易,个人只是单位当中的一颗螺丝钉,如果离开单位,他就失去了工作能力,什么都不是。
现在的工作方式是:由市场来自动配置资源,人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更容易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可以为任何组织工作而获得回报。
所以,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重要的是自己具有市场竞争价值,而不是对某个特定的企业、特定的老板有价值。
B 我们的期望值变化了
我去高校做就业指导讲座时,都会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父母有没有经常和你们说,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以后工作了,要听单位领导的话?
很多学生都笑,他们的父母确实经常这样唠叨。我又再问学生们:如果你认为家长的这些唠叨不重要或者说是不对的,那么你们认为怎么样的方式是对的呢?
很多学生说:我们靠自己的能力。
虽然这些学生还不大明白如何靠自己的能力成为职场主流,但至少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很清晰:现在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管自己,只有自己能够管自己。只能通过自我的努力追求职业和人生的成功。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现在,如果一个企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说他们要对你的职业前途负责,你会相信吗?
相信才见鬼哩!
企业包括政府机关已经没有终身制了,很多宣称终身雇佣的企业已经改变策略了,国际、国内,没有哪家“最佳雇主”企业没有裁过员。
从期望的角度来说,员工的期望是:哪里合适我就去哪里,反正我只能靠自己:老板的期望是:谁合适我就用谁,我又不是你爸爸。
C 人际交往的方式变化了
我命令你!
你去给我把这件事办一下。
我就跟定您干啦!
你们都是我带出来的弟兄,怎么能背叛我?
现在听这些话,有点搞笑的感觉吧。其实不可笑,不同时间、空间下,人际关系的角色定位不一样。几十年前,人和人之间是“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支配关系,现在是“我和你商量商量”的交易关系。
原先,我们在职场的角色是不能自己选的,分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从一而终。现在,我可以选择你做我的老板,也可以不选择你:我今天选择你做我老板,明天可以不再选择你。所以,一直划算就一直选择,什么时候觉得不划算了,好说好散。反过来老板对员工也是。
其实,职场人际关系已经从不平等的支配型转变为平等合作的交易型了。在一家公司做一天,就是和老板、同事、客户做一天的交易。
老板就是你的客户,你把老板只当做客户来对待或者对付,就很到位了。客户最为重视的,其实不是你对他的态度是否谦恭、亲切,而是你给他带来什么具体、实际的价值,满足了他什么期望。你希望更高的待遇,就要给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
市场竞争环境下,客户的需求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职场环境下,老板的需求也要被放在第一位。你要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客户的需求,也要同样对待老板提出的需求;你要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客户的投诉和不满,也要同样对待老板的批评、不满甚至斥责。
对客户,撒娇是没有用的;对老板,可能有用,但那是一种危险的关系表现。
职场其实就是由利益交换构成的生意场,职场人际关系就是、只是简简单单的交易关系。
真正的职业精神,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你在给企业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生意。
我一向认为,企业所做的一切对员工表示关怀、关切、关爱的动作,都是作秀,也都应该是有清晰、明确目的的作秀。如果不是,那么老板的精神一定出了问题。毕竟企业最根本的属性是营利机构,如果不是为了给投资人包括自己回报,去做企业、去企业打工干什么?用所有的动作去实现营利目的,是企业老板、员工的“正宗”和正经目的,很纯正,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的。
人人都只是生意伙伴
工作是什么?
无论你认为工作是个什么东西,浪漫的、残酷的、快乐的或者忧郁的……工作其实就是份生意。
老板提供:平台、资源、设备、资金、训练、指导。
老板要求:具体的工作标准。在企业里面叫做“绩效指标”。
你提供:时间、精力等等,目的是达成工作的结果,也称“完成绩效”。
老板在为你完成的绩效支付工资、奖金。老板还要为你未来的业绩预期支付股票期权、再培训、加薪……
所以,为别人工作(打工)是天下最划算的生意,不是吗?
如果你的工作结果达不到老板的期望或者是你们事先的约定,你觉得继续照拿工资,是不是一件有点害臊的事情呢?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不仅中国人,哪里的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规范,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是:我得到利益,必须要用足够的付出作为交换,否则就不平衡了。
这就是生意人的思维——付出和回报。
选择最划算的职业
重复和连续做同样的工作,就是职业。你之所以选择计算机或者销售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你认为自己适合做这样的事。为什么适合呢?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经常、长期、重复地投入什么,从而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稳定和连续的回报。所以,专家们经常讲的所谓“适合你的职业”,就是指你对于做这门生意比较习惯、熟悉,能够用比较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回报。
选择适合你的职业,就是选择对你来说投入产出最划算的长期生意。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在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的时候,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职业最划算。
职业这种生意不是自己能做得了的,职场名人们都是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成功的。职场,就是你和别人做职业生意的场所,你个人的职业品牌、你所在的职业群体的职业品牌,都靠你在职场当中的所有行为来建立、维护,或者破坏。
职场是生意场,也即市场,品牌才是最最要紧的、关乎你的长远职业发展的因素。
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老板
以前的职场人际关系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支配型关系,讲究谁是谁的人,谁要对谁忠诚云云。当下流行的厚黑学、办公室政治,就是以支配型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玩的是潜规则。
从现实看,虽然支配型关系、厚黑学、潜规则还有一定市场,但职场的主流行为方式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职场人际关系从支配型关系进化到了交易型关系。在此情形下,职场就是生意场,人和人都是生意关系。
悄然发生的职场转型
A 我们的工作方式变化了
我们的父辈们都退休或者快要退休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这样: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现在住的是单位分的房子,退休金、医疗费等等都还要指望他的单位来解决。
我们呢?现在的正常情况是,大学生毕业后3年之内,70%以上都跳过槽了,两三年换一次工作,算是比较“稳定”的,如果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呆了5年还没有跳槽,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是我们比我们的父辈们更聪明和能干?不是的。在他们的年代,职场上没有属于市场的自主交易,个人只是单位当中的一颗螺丝钉,如果离开单位,他就失去了工作能力,什么都不是。
现在的工作方式是:由市场来自动配置资源,人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更容易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可以为任何组织工作而获得回报。
所以,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重要的是自己具有市场竞争价值,而不是对某个特定的企业、特定的老板有价值。
B 我们的期望值变化了
我去高校做就业指导讲座时,都会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父母有没有经常和你们说,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以后工作了,要听单位领导的话?
很多学生都笑,他们的父母确实经常这样唠叨。我又再问学生们:如果你认为家长的这些唠叨不重要或者说是不对的,那么你们认为怎么样的方式是对的呢?
很多学生说:我们靠自己的能力。
虽然这些学生还不大明白如何靠自己的能力成为职场主流,但至少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很清晰:现在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管自己,只有自己能够管自己。只能通过自我的努力追求职业和人生的成功。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现在,如果一个企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说他们要对你的职业前途负责,你会相信吗?
相信才见鬼哩!
企业包括政府机关已经没有终身制了,很多宣称终身雇佣的企业已经改变策略了,国际、国内,没有哪家“最佳雇主”企业没有裁过员。
从期望的角度来说,员工的期望是:哪里合适我就去哪里,反正我只能靠自己:老板的期望是:谁合适我就用谁,我又不是你爸爸。
C 人际交往的方式变化了
我命令你!
你去给我把这件事办一下。
我就跟定您干啦!
你们都是我带出来的弟兄,怎么能背叛我?
现在听这些话,有点搞笑的感觉吧。其实不可笑,不同时间、空间下,人际关系的角色定位不一样。几十年前,人和人之间是“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支配关系,现在是“我和你商量商量”的交易关系。
原先,我们在职场的角色是不能自己选的,分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从一而终。现在,我可以选择你做我的老板,也可以不选择你:我今天选择你做我老板,明天可以不再选择你。所以,一直划算就一直选择,什么时候觉得不划算了,好说好散。反过来老板对员工也是。
其实,职场人际关系已经从不平等的支配型转变为平等合作的交易型了。在一家公司做一天,就是和老板、同事、客户做一天的交易。
老板就是你的客户,你把老板只当做客户来对待或者对付,就很到位了。客户最为重视的,其实不是你对他的态度是否谦恭、亲切,而是你给他带来什么具体、实际的价值,满足了他什么期望。你希望更高的待遇,就要给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
市场竞争环境下,客户的需求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职场环境下,老板的需求也要被放在第一位。你要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客户的需求,也要同样对待老板提出的需求;你要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客户的投诉和不满,也要同样对待老板的批评、不满甚至斥责。
对客户,撒娇是没有用的;对老板,可能有用,但那是一种危险的关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