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与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来源 :平顶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建设和长远发展.然而由于大学生内部因素和外部各类压力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愈趋严重,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导致的心理压力、学习方式转变与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的学习压力、交际困难与交往能力弱导致的人际关系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就业形势严峻与人才竞争激烈导致的就业压力、性知识欠缺与恋爱观不成熟导致的心理压力、性格和情绪问题导致的心理压力、境遇型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个体与自我产生冲突、个体与他人产生冲突、个体与环境产生冲突、价值观念冲突等引发的心理压力.立足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应积极通过构建心理压力常态化预防机制、动态性预警机制、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预防,从而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汉代是华夏音乐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音乐文化呈现出以汉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多元化的新面貌,附庸于统治阶级的雅乐也走出宫廷,逐步趋向大众化和世俗化,在汉代社会广泛普及.汉代雅乐乐悬制度虽对先秦时期有所继承,但金石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磬已取代了编钟的主导地位,成为汉代宫廷乐悬中的重要乐器.汉代雅乐声调多变,周代的古雅乐遗声、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楚声、北狄与西域的外来新声成为汉代雅乐的声调主流.雅乐乐队中也广泛运用了羌笛、笳、角等外来乐器.楚声、新声、外来乐器在雅乐中的运用是中国宫廷雅乐的一次伟大变革,营造了两汉时期
朱熹作诗喜用“空”字,在其诗作中对“空”字的援用达到两百余首之多,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空”字独特的理解与体悟.结合朱熹的个人经历和人生遭遇来看,其诗中“空”字有以下含义:一是诗人酷爱寻幽探奇,在游山玩水中造自然之境,抒眷眷山水心;二是其早期曾一度沉迷佛禅,后渐觉佛老之空无,遂借“空”字批判佛老之虚,趁此回归理学之实;三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及渴望家国统一的心志.喜用“空”字入诗,除个人经历外,有其佛禅思想的文化印记,充分体现了“空”字在朱熹诗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林立,人口流动频繁,族群关系复杂,鲜卑就是在此种族群交融的历史背景下进入了华夏网络.南下的鲜卑对中原文化的态度从排斥逐渐变为接受,由上到下地建立起了华夏化国家,鲜卑乐进而得到汉字音译、翻译和记载的机会,民间鲜卑乐也得以借助被攀附的中原制度进入宫廷.但是逐渐系统化的鲜卑乐并没有获得稳固的文化地位,中原音乐、四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冲击和音乐雅化的趋势让鲜卑乐在多元的新音乐系统中变得边缘化.
清代浙东学人左岘,一生任职多地,政绩颇丰.左岘不仅工诗善文,且好结文友,同当时著名文人陈恭尹、仇兆鳌等多有交游.其收录于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杜工部草堂记》,考据精详,颇有学术价值,体现了浙东学人广搜博取、客观考察的治学精神.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柞丝绸从以内销为主向以外销为主发展.山东和河南是近代柞丝绸主要的外销产区.上海、烟台、青岛、安东和大连是近代柞丝绸外销的主要口岸.近代柞丝绸外销国别也从最初以英国、法国为主逐渐转移到以美国为主的格局.近代柞丝绸过度依赖外销,导致柞丝绸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国洋行手中,这种不等价交换的剥削也是柞丝绸行业半殖民地化的真实写照.
新文化运动时期,刘文典由清末民初的革命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他积极传播进化论,影响深远;提倡并积极宣传科学和科学精神,批判“灵异论”,否定鬼神的存在;客观辨析东方古代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关系,为启蒙开拓道路;倡导向西方学习,要求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积极宣传近代人文精神,传播民主思想,批判开明专制,促进思想觉醒;提倡尚武精神,提高民族意识.刘文典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启蒙、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谭绍闻与安骥在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很强的相似性,从教育的视角来切入《歧路灯》与《儿女英雄传》,比较谭绍闻与安骥的成长之路的异同,能够找出谭、安两人的成败之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谭绍闻是失败的安骥,安骥是成功的谭绍闻.《歧路灯》的“灯”就是照明之灯,它没有佛教背景与含义.
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产教融合、推进“四新”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政产学研共建共享是产业学院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建设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影响产业学院建设的内外部因素,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行业能力双提升.
2021年的河南卫视春晚既是一次地方卫视打造的网络现象级传播案例,也是一次优质的河南地域文化输出.通过内容分析法、框架理论和“诠释包裹”理论对河南卫视春晚“出圈”过程中多元媒介的微博话语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具有三种“出圈”路径:共鸣共情、价值确认以及互动参与.其成功出圈也提供了创作启示:挖掘地域文化、进行人格化传播以及注重话题营销和节目IP开发.
弃养、侮辱、控告、虐待甚至谋杀祖父母、父母,是宋代社会较为常见的不孝行为.南宋名儒真德秀在处理、应对不孝行为时,除诉诸法律手段外,更多地运用劝谕、奖励孝行的方式.借助劝谕榜文,向民众传布孝养思想,是真德秀推行教化、砥砺风俗的重要手段.通过榜文的发布,使“孝”这一道德准则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化为一种观念、习惯.真德秀对割肉疗亲行为的奖励,更多的是基于对民间不孝现象的不满,希望通过扬“善”抑制不孝行为的发生,但并无法感化不孝子孙,反而使民众的孝养行为趋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