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好声音》视听语言分析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f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The Voice(好声音)诞生于荷兰,从此风靡全球。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版的所有元素。而在其成功中模式化的营销手段、赛制和视听语言则可以说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选取《美国好声音》第三季第一集的开场段落、选手上场段落、舞台表演段落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关键词:美国;好声音;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46-22010年,“The Voice”(好声音)诞生于荷兰,从此风靡全球,版权卖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荷兰是真人秀大国,从最初的“Big Brother”(老大哥)到现在的“The Voice”(好声音),他们的创造力让一切都可能成为一场“秀”。以往,真人秀、选秀类节目被引进到各国后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尤其是在中国,有时甚至会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比如“Take Me Out”与《我们约会吧》)。而“The Voice”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版的所有元素,且不论这种选择是主动还是被动(荷兰原版制作团队对保持原貌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模式化的营销手段、赛制和视听语言可以说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功不没。下面将选取《美国好声音》第三季第一集为例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一、 开场段落
  作为本季的开篇集,本集节目的开场交代显得尤为重要,大致分为评委介绍、赛制介绍、往季回顾、本季精彩集锦等。本段落剪辑上的最大特色为重复蒙太奇,利用镜头内容、景别、角度、构图、运动、场面调度上的不断重复形成递进和强调。
  (一) 导师出场。每位导师均等时长,景别上,导师A为大远景、B为中景、C为近景、D为手部特写,层层递进。之后连续四个导师按红按钮动作,动势相同、节奏相同。
  (二) 选手走红地毯,正面固定镜头重复,也选择了由远至近的景别,形成选手不断向镜头走来的效果;选手上舞台由右至左入画重复剪辑;选手被选中后的反应为中近景重复剪辑。通过这一系列的重复,将本季数目众多的选手进行了盘点式的亮相,并让观众对他们的现场表现充满了期待,如同预告片一般为接下来的一整季节目留下了悬念。
  二、 一号选手上场前段落
  (一) 镜号4:运用航拍技术,俯拍城市全景,使用急推、抬升、降格镜头。镜号6:降格镜头,前景为“The Voice”标牌,后景为街道。虽然这些手段在真人秀节目中屡见不鲜,但依然能够被称为视觉奇观,形成大气、动感的效果,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
  (二) 镜号7—11:拍摄选手候场区域,首先是连续三个摇镜头,分别是从右向左、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不同方向的镜头带来新鲜感和动感。五个镜头景别分别为远、全、中、近、特,虽然剪辑速度很快,但并不让观众觉得混乱,反而很好地展现了选手从肢体到表情的丰富个性。
  (三) 镜号13—22:一号选手全家入场与选手在棚内的自述交叉剪辑。虽然是交代性的镜头,但也十分讲究,使用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以及正面固定镜头、侧跟、后跟等角度和运动方式。
  (四) 镜号28—56:主持人采访选手一家。手持拍摄比较灵活,同时也能拉近选手和观众的距离。较多地使用过肩镜头,形成访谈的空间感。在这一部分中,摇镜头、推拉镜头都基本没有使用,画面简洁,交代清楚有力。
  (五) 至镜号67之前,一号选手上场前的段落便结束了,这一段落中有两个过场镜头比较有特色,一是选手亮相前用大俯角的摇镜头拍摄候场区全景,镜头快速拉,变焦后接一号选手全家全景镜头,二是选手背景是一家三口走出画面,紧接着是登上舞台前的通道。这两个过场镜头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可以拉近观众与一号选手的距离。
  三、 舞台表演段落
  这一段落主要内容为一号选手的舞台表演、评委的反应和场外选手亲友的表现。与很多明星演唱会不同,这个段落中镜头运用流畅而不张扬,没有过多地晃动镜头、使用特殊角度、频繁地变焦,因为那样做的话可能确实很“炫”,但也可能很“晕”,会导致观众不能很好地认识选手、了解导师对他的评判,甚至削弱了“好声音”的主题。“The Voice”的舞台表现主要使用的是全景、中近景、特写等景别,利用了跟、拉等常见方式,但是其中也不乏亮点。
  (一) 镜号86:大俯角拍舞台,远景—全景—远景的变化综合了摇、推、拉,从正面到背面180度展示了舞台表演,虽然不知道是用摇臂还是飞猫完成,但是整个镜头一气呵成,十分大气。
  (二) 镜号88:与之前相似,用一个急拉镜头,从选手中近景拉至整个演播室,将舞台表演与观众反应有机地统一在了一个画面中。
  (三) 镜号105:前景为导师C中景,手在红按钮上,后景为选手表演的全景,前实后虚,景深带来关系感,画面构图颇有深意,使每一个观众都在猜测导师是否会在这一刻为选手转身。
  (四) 镜号107:依然是摇镜头和推拉镜头的完美结合,以平角度拍摄导师区,舞台全景推向导师背影,摇向导师正面后再迅速拉开,该镜头在表演的高潮时段,似乎在催促导师快快转身,将电视机前的观众情绪也带入了最高潮。
  四、 舞美与灯光设计
  “The Voice”的舞美与灯光设计彼此融合,没有发生互相干扰的现象,大屏幕使用适当,更多的是与灯光配合形成气氛,表演区蓝绿色块(大屏幕、地屏、灯箱)、导师区红色块、观众区紫色块,三种颜色使三个区域差别明显,但又有机统一,无论以哪个角度呈现在屏幕上都是和谐的画面。
  时下全球流行的BEAM灯则将舞台灯光带入了新时代(BEAM灯在《中国好声音》中也有使用),从前舞台灯光只有氛围的变化,观众在电视机前只对灯光的颜色变化有感知,而现在则能够直观地看到光束的变化,我认为这也是节目中很少使用大屏幕动态素材的原因,BEAM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大屏幕的作用,丰富了舞台效果,又使画面不过分花哨。
  另外,无论是选手还是导师的面光、追光都打得非常适度,保证了人物脸部干净柔和、五官立体,毕竟这是一个娱乐选秀类节目,将选手、导师拍得“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节目的终极目的还是要塑造偶像,并且给观众带来艺术的美感。
  短短8分钟的段落,却有254个镜头,说明为了营造一个音乐派对的气氛,节目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视听语言,但更为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节目在此基础上又非常地有节制,不是一味地罗列技术手段,可谓“丰富而不堆砌”。这是因为节目制作人员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迅速了解选手背景、在3分钟的演唱时间里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爱上这一个个“好声音”。我想这也是好声音在全球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
  宋若冰,女,辽宁锦州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2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文艺。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那么写生就是绘画创作的首要阶段。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仔细地观察理解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用自己对事物独特的情思去描绘自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才是有灵魂的,才能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俱化的境界。因此在当代花鸟画的创作中,不仅仅要“传移模写”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师法自然。  关键词:写生;当代花鸟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摘要:中国画的创作者常常呈现出个体的“自在”欲求,在这种自在欲求的驱动下,画作摆脱了流于形态的禁锢,在作品风格上呈现自然恬淡的艺术特色。这种“自在”的欲求表现为一种打破界限、突破束缚的心灵趋向,这与庄子的自由美学有着共通之处。本文将通过庄子自由美学的分析,寻求画家“自在”欲求的精神力量,阐释“自在”欲求下国画创作风格特征,并探寻这种欲求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庄子;自由美学;国画创作;“自在”欲求
摘要:电视媒体传递的信息以一种人文理念进行传递,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将一些潜在的信息进行传递,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的传播效果。在电视节目中,文艺气息的传递是最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电视文艺体现的是一种感官和心灵上的慰藉与安抚,为了能够让电视节目更好的传递这些文艺的气息,就需要电视节目的导演具备这方面的素养,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定性的过程中,发现电视节目的文艺性,从而保证了电视文艺气息的传播。本文重点分析电
影视作品和城市印记之间存在互相依托的关系,影视作品可以映射城市,城市赋予影视作品空间感和剧情环境,本文对影视作品对城市品牌形成之间关系做简单分析,基于青岛市品牌打造展示
摘要:版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走过近千年的发展历程,铭刻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张扬着新时代的风尚。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版画的地位和功用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版画创作者和经营者,如何认清当前形势,给予版画准确定位,并努力开创更加广阔的版画发展前景,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简述版画的分类,结合现实经济形势,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对版画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分析。  关键
摘要:在“众声喧哗”的电视年代,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尤其是2000年之后,真人秀节目进入中国,2005年《超级女声》掀起收视狂潮,电视荧屏上琳琅满目。在近两年,国外“节目模式”被大量引进,节目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以“民歌”为题材的电视节目,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是以“流行音乐”选秀为主的大众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是严重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形式,“民歌”题材能
摘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写生对于绘画创作永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山水画创作也是一样。本文主要探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写生在传统山水画中被称为“师造化”,历代大师无不努力实践着,历史上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非常的重视“师造化”,凡是师法自然的,在艺术上就有创造性。深入生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研究方式。  关键词:观察体验;师造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情景喜剧在中国电视网络中越来越火热,热播的情景喜剧大受观众们的喜爱。而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情景喜剧来说,两个国家所生产的情景喜剧存在着差异,无论是播出时长、形式还是故事内
期刊
电影作为当前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遣工具,其意义不仅是反映社会生活,还可以影响和改变现实世界,电影人借用影片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或用影片中的现实残酷来影射人性的贪婪与无知
受当代社会因素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似乎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中,艺术的创作也对艺术家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通过论述文化、笔墨、人格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