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偏振云检测及云参数反演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五号卫星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是国内首台具备业务化多光谱多角度偏振探测能力的星载遥感器。发展了一套针对DPC观测数据的处理算法,可获取观测区域上空云检测结果、相态分布和云光学厚度。利用670 nm、865 nm反射率、490 nm几何归一化偏振辐亮度和865 nm线偏振度进行云检测;利用865 nm归一化偏振辐亮度进行相态识别;利用670 nm、865 nm反射率以及相态识别结果反演云光学厚度。由于尚未获取可反演的DPC L1级观测数据,仅将算法应用于地球反射率多角度偏振观测仪(POLDER)数据,以验证算法有效性。对比POLDER云产品,得到判云一致性和判晴一致性分别为93.3%和92.9%;水云、冰云和混合相态判别一致性分别为87.4%,76.6%和22.8%;云光学厚度的相关系数为0.89,故该算法可行有效。该算法为DPC发展业务化云产品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对细菌视紫红质膜在两束非同频光照射下的非线性吸收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并讨论了细菌视紫红质膜非线性吸收特性在光子学方面的一些新应用。
本文讨论了高斯光束照明下的Talbot近似自成像的性质.提出了利用Talbot自成像测量高斯光束发散角的简便方法;也提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得到自成像的超高倍放大率.
Recently, the simplified spherical harmonics equations (SPN) model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modeling the light propagation in small tissue geometries at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wavelength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n efficient numerical method f
标定模拟星等的大小以及标定精度是检验被标定的光测设备探测能力的关键。首先描述了空间目标场景模拟器的模拟星等定标原理, 基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推导了星等模拟的理论公式, 给出了在内场环境下模拟星等与照度以及光子数的关系模型, 并分析了影响模拟星等大小的主要因素。其次在分析了弱星等定标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采用星等相对定标法对空间目标场景模拟器的星等进行定标的原理, 给出了相对定标的误差理论公式, 对影响模拟星等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空间目标场景模拟器的模拟星等定标能力达12m星等, 定
光功率密度和温度监测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PbSe量子点具有较高热光系数的特性, 设计了一种PbSe量子点作传感材料的全光纤马赫-曾德尔型传感器, 并在不同光功率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该传感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波长为473 nm的光源光功率密度灵敏度达到1.455 nm·(mW-1·mm2), 温度灵敏度达到0.67 nm·℃-1。不仅实现了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 而且也为PbSe量子点制作热光型光器件打下了基础。
期刊
本文采用基于单粒子理论的CAGFEL程序,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喇曼自由电子激光器的近期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当电子能量Ee=0.5MeV,能散度Δγ/γ=6%和发射度ξ=0.06(π)rad·cm时,器件的峰值功率高达24MW,对应的辐射增长率为120dB/m,效率为6.1%。
期刊
期刊
The majority of existing high-power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s employ a single wavelength for a single target; thus, they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designs an optical system for a dual-wavelength high-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