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展。而高校学生工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学生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学生工作;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基,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与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传承应具备的历史责任。而校园文化建设依赖于学生工作方方面面的展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工作
将高校学生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让现代的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将其渗透和传扬。而学生工作又需要紧紧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建设,才更有理论意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与知识氛围也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工作展开,而人文素养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气息,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修养,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学生工作的开展,若是局限于书本知识,显得枯燥无味;若是全部进行政治熏陶,显得过于严肃单调;若是不断跟进时代发展,开拓新思维,则显得过于现代。所以,无论何种学生工作,都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科学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这份财富,与书本知识、政治和时代的先进理念相互融合来开展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才更具理论意义,才能够做到实处,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而校园文化的构成依赖于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巨大的精神宝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展现出巨大的魅力。爱国主义情操、厚德载物胸怀、创新求变意识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在推动中国特色先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渗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以及活动等。首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大学生成长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时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们身心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传统文化,两者密不可分,适当地发挥传统文化的底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课程建设中,也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理念,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教学课程的根基和切入点。此外,我们可以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多种手段,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团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水平,反映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导向。可以成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例如茶文化社团、古代名家经典赏析社团、戏曲社等等,这些社团的开设一方面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继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还可以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组织传统体育竞技比赛、猜灯谜等比赛类活动;还可以举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系列讲座,如儒家思想讲堂、古诗词鉴赏,等等。总之,各类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充满兴趣,既能学习到文化知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历史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吸收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养分与精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来开展学生工作,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雪,范雍,廖晋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论坛,2012(11).
[2]苗桂芬.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与实践,2014(3).
[3]王寒娜.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学生工作;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基,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与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传承应具备的历史责任。而校园文化建设依赖于学生工作方方面面的展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工作
将高校学生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让现代的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将其渗透和传扬。而学生工作又需要紧紧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建设,才更有理论意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与知识氛围也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工作展开,而人文素养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气息,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修养,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学生工作的开展,若是局限于书本知识,显得枯燥无味;若是全部进行政治熏陶,显得过于严肃单调;若是不断跟进时代发展,开拓新思维,则显得过于现代。所以,无论何种学生工作,都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科学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这份财富,与书本知识、政治和时代的先进理念相互融合来开展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才更具理论意义,才能够做到实处,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而校园文化的构成依赖于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巨大的精神宝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展现出巨大的魅力。爱国主义情操、厚德载物胸怀、创新求变意识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在推动中国特色先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如何在学生工作中渗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以及活动等。首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大学生成长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时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们身心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传统文化,两者密不可分,适当地发挥传统文化的底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课程建设中,也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理念,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教学课程的根基和切入点。此外,我们可以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多种手段,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团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水平,反映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导向。可以成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例如茶文化社团、古代名家经典赏析社团、戏曲社等等,这些社团的开设一方面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继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还可以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组织传统体育竞技比赛、猜灯谜等比赛类活动;还可以举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系列讲座,如儒家思想讲堂、古诗词鉴赏,等等。总之,各类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充满兴趣,既能学习到文化知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历史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吸收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养分与精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来开展学生工作,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雪,范雍,廖晋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论坛,2012(11).
[2]苗桂芬.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与实践,2014(3).
[3]王寒娜.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