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发生胰瘘的围手术期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643例于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分为术后胰瘘(POPF)组(53例)和非术后胰瘘(NPOPF)组(5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等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POPF发生率为8.24%(53/643)。POPF组和NPOPF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血清白蛋白、TNM分期、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入路、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OPF组BMI(25.63±2.54) kg/m2高于NPOPF组的(21.11±2.44)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25)。POPF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25±5.82)枚,NPOPF组为(27.06±6.79)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7)。POPF组手术时间为(242.50±52.30) min,NPOPF组为(229.51±59.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8,P=0.017)。POPF组术后1 d血清CRP为(85.72±12.05) mg/L,NPOPF组为(76.41±12.5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9,P=0.048)。POPF组术后2~4 d血清白蛋白为(26.0±5.9) g/L,NPOPF组为(32.6±6.8)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5,P=0.000)。POPF组术后1、2 d引流液淀粉酶为(2 094±1 444) U/L,NPOPF组为(746±486)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0,P=0.000)。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BMI、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1、2 d引流液淀粉酶及术后第2~4天血清白蛋白均是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72、1.836、2.004、0.150、9.809,P均<0.05)。
结论BMI、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2~4 d血清白蛋白和术后1、2天引流液淀粉酶可作为预测POPF发生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