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426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XX气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成果对XX气藏内的剩余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新井位部署及明确潜力区至关重要。目前针对气藏特别是火山岩双孔双渗气藏的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较少,此次通过研究剩余气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总结了三种剩余气分布特征,基本反映了XX气藏剩余气的分布模式。
  关键词: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灰色聚类分析
  剩余气分布规律首先从平面及纵向的剩余气的宏观展布进行研究,通过平面及纵向上的原始储量丰度图及现阶段剩余气储量丰度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气藏产出较高的区域以及剩余气相对较多的区域[1,2]。
  1剩余气分布主控因素
  在研究完剩余气平、纵方向上的富存特征后,能够得出剩余气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中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以及生产因素上的井位及井距控制。
  1.1构造、裂缝对剩余气分布的影响
  构造因素主要体现在针对XX1及XX106气藏构造高点相对剩余气较多,通过对比分析XX1气藏剩余平均含气饱和度及XX1气藏顶面构造可以看出,XX1气藏在XX1井,XX平12井的构造高部位剩余平均含气饱和度相对较高,在XX平8及XX平9井附近由于构造相对较低,平均剩余气饱和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比XX106气藏剩余平均含气饱和度及XX106气藏顶面构造可以得出,在XX平11井井口位置由于构造幅度相对较高仍具有较高的剩余含气饱和度,XX1-1井由于气藏构造位置较低造成其附近剩余气饱和度较低。
  除构造高点控制剩余气分布以外,由于研究区裂缝较为发育,可以看出受到纵向裂缝沟通底水的影响,对于纵向裂缝发育的地区,即使构造部位较高,也容易产生剩余含气饱和度低值区。
  由对比可以看出对于XX106气藏在裂缝纵向渗透率较为发育的地区平均剩余气饱和度较低。
  综合XX1气藏及XX106气藏剩余气分布研究成果,认为构造因素与裂缝因素主要体现在,构造高点及纵向裂缝不发育带一般具有较高的剩余含气饱和度。
  1.2生产因素对剩余气分布的影响
  通过分析认为除地质因素外,生产因素对剩余气分布也有一定影响。生产因素对剩余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井生产开发过程中由于采气量较大,附近裂缝发育的条件下,造成底水上升,导致部分水平井附近的含气饱和度下降,导致水平井采气效果下降,在水平井段周围存在剩余气。如XX1气藏XX平7井最北部水平段附近剩余气含气饱和度相对较多,但由于中部水平段被底水水淹,造成采出效果下降,形成剩余气。与此同时,对于XX1气藏边部,其东部边界为长岭气藏矿权线边界,在其南、北、西,特别是南部火山岩体边界地区均存在由于井网稀疏造成的剩余气富集,在XX106气藏南部断层边界附近也存在一定的由于井网较疏形成的剩余气分布。
  2 剩余气分布规律
  结合前面对剩余气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剩余气分布主控因素的分析,分析了本地区较为通用的剩余气分布规律,主要有构造高部位、裂缝不发育带、生产井稀疏的区域。以下部分将从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成果获得的实际剩余气储量分布图出发进行研究。
  2.1 构造高部位区域富集剩余气
  通过XX1气藏剩余储量分布图11与构造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构造图的两个构造高点均具有很好的剩余气分布,而构造相对较低地区如XX平8井附近的剩余气储量较少,说明构造因素对剩余气的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控制效果。
  XX106气藏除XX1-1井外,其余井均处于构造高部位,对比剩余储量可以看出,XX106气藏构造高部位剩余储量较高。
  2.2 裂缝不发育带富集剩余气
  对于XX106气藏,虽然构造高点剩余气分布较多,但从剩余储量中可以看出,构造高点的剩余气储量与构造高点起伏具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构造高部位地区局部裂缝纵向渗透率较高,造成底水局部上升较快,使得部分构造高点的剩余气储量低于周围地区。
  XX1气藏XX平9井、XX平7、XX平14井水平段部分地区附近裂缝较为发育。通过与剩余储量对比可知,这3口井附近纵向裂缝较为发育地区其剩余气储量较少。这是由于局部水淹严重,破坏了水平井整体的产气能力,导致这三口井附近的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
  2.3 井网稀疏区域剩余气富集剩余气
  XX106气藏现阶段井网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从剩余储量分布中可以看出在井网相对稀疏的区域仍有一定的剩余气储量,可以针对井网稀疏地区进行井网加密,动用相应位置的剩余气,XX1气藏XX1井与XX平10井之间剩余气较多,相应的XX平8井与XX平10井之间具有较高的剩余气富集。
  通过对剩余气分布规律的逐一研究,可以看出,剩余气的主要分布区域为构造高部位、裂缝不发育带、井网稀疏区域。三者间相互影响,在讨论剩余气分布规律是应同时考虑以上三点,对构造高部位、裂缝不发育带、井网稀疏区域进行综合分析。构造高点、纵向裂缝不发育带从地质因素上影响着底水上升的程度,而井网稀疏區域由于生产井少,造成剩余气的富集。
  3 结论与认识
  (1)利用预测模型结果中的剩余气分布数据体,分析了剩余气在平、纵两个方向的分布特征,平面上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及纵向裂缝不发育地区,纵向上主要集中在水平井非主要生产井段。由于纵向裂缝导致的底水局部上升,在裂缝附近生产井采气能力下降,周围的构造高点仍有剩余气富集。
  (2)基础上以剩余储量分布图的形式,结合构造幅度及裂缝平均纵向渗透率平面图,总结了剩余气分布的规律,认为构造高点、裂缝纵向不发育带、井网不密集区域是剩余气分布的主要区域,其中构造、裂缝是长岭气藏剩余气分布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井网密度是主要的生产控制因素,三者共同影响剩余气的分布。
  参考文献
  [1]许小龙,李继红.几种模型粗化方法的研究[J].辽宁化工, 2016, 45(10): 1290-1292.
  [2]景凤江,宋春华,张金庆.储层地质模型与油藏模拟模型之间的桥梁——一种有效的模型粗化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03): 68-71.
  作者简介:李媛,女,1990年7月出生,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 审计学专业,现工作从事于天然气地质开发工作,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要:天然气作为我国三大能源之一其开采安全性和开采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气田的开采效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当加大对气田开采技术的研究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合理的开采方案。但就目前我国气田开采过程中常会出现井堵现象,影响气田的开采效率,如何解堵也是每一个气田开采企业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围绕着气井堵塞展开论述,对堵塞原因
摘要: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块含水率逐年上升,作为影响油井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油井高含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厂油气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稳油控水、释放油井产能,对于我厂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机械堵水在堵水进程中占到了重要比例,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对策分析,最终实现了堵水措施的最优效果。  关键词:高含水;机械堵水;找堵水  1 基本概况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全厂综合含水率从20
摘要:稠油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石油资源,由于其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分子的质量也很大,并且在不同行业的运用过程之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针对于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内容进行研究,从现阶段的开采技术进行分析,结合于实际的开采情况,提出相应的开采技术方法。  关键词:现阶段;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前言:  当前全球的石油产量都在逐步降低,而我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却越来越高,我国的稀油资源较少,但是
摘 要:不同程度的管漏或油管堵塞是影响油井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聚类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油井憋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井筒不同程度漏失或堵塞进行产量修正。通过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修正后的产量基本满足生产需要。  关键词:憋压 漏失 修正 系数  目前油田常采用的量油方式有液面量油、功图量油和分离器量油。随着油田地面优化简化的推動,分离器逐渐被淘汰,液面量油耗时长,因此功图量油成为
摘要:采油工程属于复杂工程,因此对技术要求也比较严格,而且它涉及诸多领域,需要融合多种技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采油工程也需要向着信息化发展,所以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注意应用高新技术,但高新技术应用时间还很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为了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提高石油采出率,应做好技术革新,为石油企业稳定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关键词:高新技术;采油工程;应用  高新技术这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因
摘要:高压气井的投产工艺需深度结合目标井井筒条件,充分论证投产过程中井控安全、工艺流程、工具设施的可靠性,确保高压气井投产过程中平稳高效、井筒受控。驾探1井的成功投产,揭开了东部凹陷沙三段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序幕,为东部火山岩深层高压特低渗气藏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关键词:压裂;高压气井;安全;投产  1概述  在深层火山岩获得工业气流的同时,异常高压的气藏和常规钻完井井筒条件,为高压气井
摘要:气井长期闲置无开发价值,封井工作量逐渐增多,老气田封井标准高,在封井过程中经常出现井口无法打开,储层当量漏失严重,封固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需要系统优化封井工艺予以解决。近几年油田公司也加大了气井安全隐患的整治,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提升了气井完整性管理水平。由于气井区块地质特征复杂、人文地理环境特殊,部分气井治理工作难度较大。但仍通过克服井下复杂、地企协调等诸多困难,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气井
摘要:柴北缘南八仙区块属于复杂断块岩性构造,通过对油气藏单砂体类型及分布特点研究,掌握小层油气砂体分布特点,落实下一步上产潜力,提出开发对策,保障南八仙区块天然气的长期稳产。  关键词:复杂断块 油气藏 小层划分 单砂体刻画  1.小层划分  针对南八仙区块这种复杂的岩性-构造油气藏,断层发育、流体分布复杂,开展油气单砂体研究应以小层为单元。同一沉积单元(小层)在局部地区为一个测井解释的大砂层,而
摘要:潜油电泵采油技术是油田开发的最为重要的机采方式之一,因其具有大排量、高杨程等特点,在油田的开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沙一油藏是典型的高滲油藏,主要机采方式为大排量潜油电泵提液。但随二氧化碳驱受效后,油藏产出液呈酸性,PH值达到4.6,腐蚀造成的潜油电泵井事故量剧增,统计年造成的损失超过600万元,亟需新型腐蚀防治工艺技术。  关键词:潜油电泵;酸性油藏;腐蚀;防治  1 概况  濮城油田油藏属断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这让矿石需求量逐渐增加。虽然我国地域辽阔,可是矿产大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使用单一物化探方法需要面临着全新挑战,需要通过各类地质信息,以综合勘探方法,降低攻深找盲难度。本文以高精度磁测、EH4测深、X荧光土壤分析等方法对找矿进行实践,并在发现物化探异常和地质现象拥有较强吻合性,验证综合物化探方法实用性。  关键词:综合物化探;地质找矿;实践  前言:作为地质找矿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