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控制在64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均采取药物控制血糖,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控制,一年后对比两组患者随访前后热卡、营养元素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乙组总热卡、脂肪热卡碳水化合物热卡摄入量明显低于甲组,且乙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高于甲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饮食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对热卡及脂肪的摄入,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从而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 饮食控制 血糖控制
  糖尿病属于终身慢性疾病,主要是机体中胰岛素不足引起的血糖升高,倘若没有进行良好控制,则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现阶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除了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控制外,饮食控制是控制患者血糖升高的重要举措。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各32例,甲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2.7±6.3)岁,病程时间2-9年,平均时间(4.2±2.1)年;乙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3.2±6.1)岁,病程时间3-8年,平均时间(4.6±1.9)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脑、肾等重大疾病,无精神系统疾病,可参与研究。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饮食控制方法
  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记录患者详细信息,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包括营养素摄入调查、饮食结构调查等。同时每个月监测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乙组患者实施饮食控制,具体包括:
  ①总热量控制
  结合患者性别、身高、体重等确定患者体形类型,依照患者活动量计算出其每日所需总能量。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若其为轻度劳动者,则每日需要消耗的能量为25-30kcal/kg;若患者为卧床休息者,那么其每日所需消耗能量为15-20kcal/kg。早餐热量占全天总热量1/5、午餐和晚餐分别占2/5。
  ②脂肪控制
  严格限制患者对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少食用牛油、猪油等,可用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同时,还应尽量让患者不要食用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另外,一些养生坚果类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也较高,如花生、核桃、松子仁等,因此也需要适当进行控制。
  ③蛋白质控制
  糖尿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能力、饮食习惯等选择食物,确保摄入蛋白质能够得到合理使用,通常来说蛋白质热量供应占总热量的1/5为最佳。若患者存在肝功能代谢问题,可以适当加大蛋白质的摄入量,但若是患者伴有肾衰竭,则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④碳水化合物控制
  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量=每日总热量-(蛋白质热量供应+脂肪热量供应)。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维持在250g左右,保持碳水化合物热量供应占总量的50%-65%为佳。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食用单糖和双糖,若患者是甜食爱好者,可食用一些低热量的蛋白糖等甜味食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日常饮食中热卡及三大营养元素热卡摄入量,其中热卡评估主要依据为患者每日饮食种类和数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运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并且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热卡及营养摄入对比
  随访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总热卡、蛋白质热卡、脂肪热卡、碳水化合物热卡摄入量分别为(1720.4±203.2)、(258.7±34.4)、(853.7±114.8)、(609.3±118.5),乙组分别为(1517.5±163.1)、(256.4±33.1)、(709.6±95.8)、(548.2±85.7),乙组总热卡、脂肪热卡碳水化合物热卡摄入量明显低于甲组,且差异结果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对比
  乙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结果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倘若患病后没有进行长期有效血糖控制,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心脏、血管、神经、视网膜等器官病变,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我国中老年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造成患者出现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患者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也是重要诱发因素[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对其疾病发生和病程发展有重要影响,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度等原因是造成糖尿病病程加重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胰岛细胞负担,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研究中将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仅进行药物控制,乙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飲食控制,结果显示乙组总热卡、脂肪热卡碳水化合物热卡摄入量明显低于甲组,且乙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高于甲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针对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饮食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对热卡及脂肪的摄入,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从而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张丽芹,陈霞等.自我管理教育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控制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5,29(03):331-333.
  [2]王加良,张艳丽,赵维纳等.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1(08):78-8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TNF-α及IL-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并将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后的TNF-α浓度与IL-1浓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进行对比。
目的 探讨胆囊腹腔镜手术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呼末CO2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手术对呼吸
通过选取赣粤闽湘四省九市作为研究目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九个投入产出指标,通过建立DEA模型,得出投入产出有效性。再分别从投入方面和产出方面,分析九市的效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多媒体技术得到推广,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力工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目的:研究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选出92例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按
(一)  男孩二冬最近发现了一件怪事,是关于上个月新搬到他们家西面住的那户人家的。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在路过那户人家门口的时候,二冬看见那个院子里站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身形瘦高、铜红面庞、粗眉眯眯眼、尖削的下巴微微上翘、左眉边上有一个米粒样的黑痦子、穿一件灰蓝色的粗布褂子和一双淡黑色的千层底布鞋。  后来老头转身走进了屋子,院外的二冬可以清晰地看见屋子里的老头走到一扇天蓝色木框的竖格窗前后,在窗
期刊
期刊
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新课改以来,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转向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于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
目的探索HMBA及其衍生物HMBA-Ⅰ和HMBA-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细胞生长曲线绘制、集落形成试验,检测HMBA及其衍生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Westernblot检测p21、c-fos蛋白表达,以联苯胺染色显示血红蛋
对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