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光治疗联合气体治疗纳米体系研究进展

来源 :药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单一光治疗因其穿透深度低、氧气依赖性强、易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等缺点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以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为代表的气体治疗具有低毒性、内源性等优点,光治疗联合气体治疗不仅可以达到“1+1>2”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规避光治疗所引起的非必要性损伤.从光治疗、气体治疗以及光联合气体治疗3个方面进行介绍,阐述光治疗联合气体治疗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重点讨论如何合理构建光联合气体治疗的纳米体系,以进一步促进其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2019年西安市鼠种构成、消长趋势及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防鼠灭鼠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地理东南西北选择4区县,每个区县选择城镇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和食品餐饮业共5个监测点,奇数月中旬监测,采用夹夜法.结果 2019年共捕获4类鼠98只,鼠密度0.30%,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比68.37%.不同生境之间鼠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79,P=0.297).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小高峰是1月,大高峰是7月,鼠密度分别为0.38%、0.44%.城镇居民区鼠密度高峰在7月,为0.37%;
目的:研究促进结肠癌细胞铁坏死是否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方法:采用低剂量顺铂长时间处理结肠癌HT29和SW480细胞,诱导顺铂耐药株HT29/DDP、SW480/DDP的产生。添加铁死亡促进剂评估细胞抗药性的变化。CCK8法检测评估细胞活力。细胞MDA、ROS检测评估细胞铁死亡水平。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进行判定。结果:在低剂量顺铂的处理下,顺铂耐药菌株的细胞活力强于敏感株,铁死亡受到抑制,并且耐药菌株中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
目的 调查2019年石家庄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分析影响蛲虫感染率的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蛲虫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对石家庄市6所幼儿园(市区4所、郊区2所)605名儿童进行肛周蛲虫虫卵采集,显微镜下筛查阳性标本,应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检儿童共计605人,蛲虫总感染率为3.80%;依据性别分组,男童感染率(4.17%)与女童感染率(3.4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05);依据年龄分组,>5 ~6岁组感染率为9.17%,明显高于3~4岁组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政管网末梢水卫生现状,为改善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全市12个区设立222个市政管网末梢水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1份水样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生活饮用水常规项目34项.监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中标准限值进行评价.结果 2017年广州市12个区管网末梢水共检测水样443份,合格406份,总体合格率为91.65%,各区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43,P<0.01);共检测项目14975项,合格149
目的 抽查2015-2019年广州市某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手足口病病例数据,筛选重复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某区共报告3039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91例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发生率为6.28%;重复感染者第1、2次发病时间间隔为17~1328 d,平均371.14 d.重复感染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最多为6月;男、女重复感染率分别为6.95%和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智能响应药物递送技术的治疗优势rn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精准医疗逐渐成为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实现精准递药的主要策略之一是运用刺激-响应的智能材料设计智能响应递药系统,通过对疾病病灶部位发出的信号变化进行判断并做出响应,发挥自我调节、自我反馈的释药功能,实现药物定时、定量、定位的选择性投送,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降低副作用,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智能响应递药系统一般是由智能材料与药物共同构成的集传感、处理及执行功能于一体的给药系统,其目的是将药物输送到病灶并再根据刺激信号判断是否释放药物,实
期刊
乏氧是实体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仅在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促进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化疗、放疗和光动力疗法等治疗作用.同时,肿瘤乏氧区域表现出来的低氧特征以及高度生物还原性微环境也为设计响应型抗癌纳米药物提供了可能.综述基于肿瘤乏氧而发展起来的化疗前药和治疗策略,重点阐述近年来涌现的一类可响应乏氧进行药物释放/治疗的纳米药物体系,以期为临床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采用质量评估管理技术对德宏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和持续改进.方法 按照《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手册》相关要求,结合德宏州实际工作情况,对德宏州各级65个治疗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中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实施推广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量化评价管理技术.结果 确认德宏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量化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完成全州质量评估.对比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前、后全州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检测比例(x2=1966.078,P<0.01)、病毒抑制率(x2=67.
非甾体抗炎药是使用最广泛的处方药之一,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与传统制剂相比,非甾体抗炎药纳米制剂能够改善药物溶解度,降低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此外,纳米递送系统能够控制负载的非甾体抗炎药的释放,并在疾病模型中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综述脂质-囊泡纳米载体、聚合物纳米载体以及无机纳米载体在非甾体抗炎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 generative diseases,ND)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共济失调等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能早期诊治的患者比例不到30‰并且ND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为了尽早对疾病进行干预,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便于早期诊断ND的生物标志物.其中,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真实反映了脑细胞外空间的组成,可能是评价ND的最灵敏的生物标记物.但取脑脊液的方法比较复杂,在治疗ND患者的初级护理或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