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HSO3-和Fe2+/S2O82-体系降解双氯酚酸研究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采用Fe2+/S2O82-和Fe2+/HSO3-两体系降解水中双氯酚酸(DCF).结果 表明,S2O82-、HSO3-与催化剂Fe2+的优化摩尔比分别为1∶1和10∶1,反应5min,DCF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0%、100%.在Fe2+/S2O82-体系中,C1-可促进DCF降解,富里酸(FA)、草酸跟、柠檬酸根和磷酸根则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在Fe2+/HSO3-体系中,Cl-对DCF降解有轻微抑制作用,FA和4种常见铁离子配体则呈现明显抑制.SO4-是两体系的主要活性自由基,Fe2+/HSO3-体系中,SO3-和SO5-对DCF的降解也有一定作用.在Fe2+/S2O82-体系中,几乎无脱氯反应发生;而在Fe2+/HSO3体系中,则呈现较好的脱氯效率.
其他文献
环境残留抗生素干扰微生物生存并可能引发次生污染,造成全球性环境健康问题.人工湿地处理含抗生素水具有经济、社会及生态等多维优势,以人工湿地微生物响应为主线,从微生物降解抗生素、抗生素干扰微生物、湿地微生物的同步处理效能三个维度分别综述了人工湿地微生物去除抗生素的机理、影响因素、群落结构、生物活性、抗性基因及同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修复含抗生素水提供参考.提出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实际工程运行监测、多学科交叉研究等途径推动人工湿地技术发展.
真空紫外/过氧化氢(VUV/H2O2)工艺作为高级氧化技术(AOPs)的新型工艺技术,由于其高效、简单、绿色等特征,近年来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VUV/H2O2工艺的反应机理,介绍了该工艺常用反应器的设计,总结了该工艺对水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降解机制以及降解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该工艺应用范围前景,并进行了经济评价,为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要求有效去除污水有机污染物和营养成分.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和固定生物膜工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具有耐受性强、无需反冲洗、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基于生物膜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分析,对生物膜形成、污水处理影响因素、去除痕量有机污染物及建模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MBBR可从不同场景下的填料开发、耦合ASM模型和CFD仿真模拟及联合其他生物工艺等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发展建议.
耐盐微生物是一种新型微生物资源,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含盐废水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进水盐度和进水类型密切相关.文章对耐盐微生物在MBR处理高盐废水中的研究现状和现有研究发现的耐盐微生物特性对 MBR处理高盐废水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为更好开发这种特殊微生物资源打下基础.
水体富营养是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控制水中的磷浓度对于缓解富营养化是至关重要的.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优异的磷吸附特性,是理想的除磷材料.本文归纳了金属(氢)氧化物类吸附剂的除磷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几类吸附剂.并结合不同的水处理场景,比选了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除磷吸附剂,指出设计材料时要平衡成本与除磷预期,不需要将吸附材料优化为除磷能力最高.并进一步提出吸附剂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未来研究值得考虑的问题.
抗生素污染问题已经给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开发经济、环保的吸附剂材料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ZIF-8由于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优良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吸附.系统地阐述了ZIF-8材料的复合化方法,重点介绍了ZIF-8及其复合材料在吸附抗生素领域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ZIF-8及其复合材料对抗生素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最后,指出了在新型ZIF-8材料的合成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从材料制备、去除效能和去除机制对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影响其处理效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工业水处理中的研究前景.认为POPs作为一种共价键合的、具有热稳定性以及高比表面积的有机骨架材料,具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协同作用的高效吸附机制,从而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POPs目前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应设计和制备更高效能的吸附剂用于水处理;使用更简单的合成方法,简化操作步骤,寻找一步合成的方法合成POPs;制备出对环境无
为探究长期污水处理条件下无植物生物滞留池(BRC)渗透性能及脱氮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系统渗透系数及氮素含量变化的长期监测考察其相关性.结果 表明,无植物生物滞留池在长期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TN去除率随着渗透系数的降低而降低,当渗透系数稳定在0.14~0.16 mm/s时,TN去除率最高,仅达到34%;对于COD和TP等其他污染物相去除率对稳定,分别在82.5%和97.5%.比较而言,氮素较低的去除率成为BRC系统的主要约束性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提高渗透性能增强生物滞留池的脱氮性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用磁混凝处理黑臭水体.结果 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优化投加量分别为70、1.5、1.5 mg/L,浊度、NH4+-N、TN、TP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02%、17.02%、50.45%与35.77%,COD的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提高了69.5%.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及微生物代谢产物(SMP),PAC水解产物的吸附和螯合作用是DOM去除的主要机理,且芳香性和共轭双键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磁种投加显著提升SMP和腐殖质类DOM的去
系统综述了MABR技术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MABR的构成、基本原理,总结分析了反应器设计、膜材料、关键操作参数、生物膜特性、废水处理特性及工程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了MABR在膜材料、生物膜调控和处理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MABR技术的耦合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