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的校本教育,在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和应用本土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本土的特色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以实现地方课程的特有功能。本文作者认为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原则,即符合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和科学性的原则、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原则、本土性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和应用的原则等。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本土课程开发和应用原则
当前的校本教育在体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和应用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本土的特色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以实现地方课程的特有功能。我们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符合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和科学性的原则
政治教师与学生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时应遵循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目标。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个基本规律:一要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开发和应用的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要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服务。这门功课具有系统性和常识性、基础性和时代性、理论和行为导向的一致性特点,所以我们开发的本土课程资源应符合以上这些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
我们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一方面,对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意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对本土课程资源的质疑精神。①我们要将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寓于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保证其科学性。学校可以通过科研课题,借助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使得所开发和应用的课程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确保思想政治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提高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学术性价值。
2.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原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②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学生的发展是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面向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又要科学估计学生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本土课程资源的设计只有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有科学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要求本土课程资源开发要“以育人为本”,离开了育人,任何一种课程资源开发都将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
其实,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都是一种资源,所以我们在开发与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时候要多关注本班学生的亲身体验,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本班学生的体验和当地社会生活信息开发成很好的本土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不断发展中的主体。
3.本土性原则
各地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历史、生源、教职工的素质结构不同,其办学特色、校风等会有很大的差异,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③因此,学校在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时,首先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本土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又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应用自身的校本人文资源,让本校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例如,南通市二中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老校,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近代教育家张謇的哥哥怀着推己及人的情怀亲自创办了这所学校,“勤奋好学、笃实耐劳”是校训,全国知名科学家闵乃本、巢济平、吴蔚祖等院士和全国特级教师李虞楠都是该校校友,该校的风筝队曾在国际风筝节中获国际大奖,这些都可以开发成该校独特的本土课程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彰显该校独特的教育魅力。
4.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
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和要求。④回归生活世界的本土课程资源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本土课程资源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本土课程资源的基本来源。
坚持这一原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适应地方发展和学生需要的角度看,本土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比国家课程更强,更易贴近本地学生文化和思维的现实基础,渗透在课程中的创新思想更易被学生所体验与接受,更能让学生在解决身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创新意识和过程的价值。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本土课程资源建构上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实际。本土课程资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接轨的重要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5.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和应用的原则
开发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不能单打一,我们要充分调动政治教师和学生参加政治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这一活动要和本地的资源有机紧密结合,要和本校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要和当地的社会、家庭的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其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教师在其中也能更好地理解本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能比较成功参与开发和应用的本土课程资源,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教师同时还要起主导作用。我们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要坚持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进行引路、搭台。教师可用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本土事实、材料、舆论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师生可以共同努力设计班级文化园地、修造校园文化角等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形式,来着力开发校园内的隐性德育资源,营造德育环境;师生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收集和编写名人故事和本校的校史以生成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地方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结合本地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利用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以“教材为本”的一元课程资源观,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从而弥补课程缺陷。
注释:
①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2006,(1,2):11.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7.
③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8.
④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3,第1版:3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基[2004]5号.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2006.(1,2).
[5]凌平.以人为本,构建校本课程资源体系.基础教育.2006.11.
[6]赵树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求实效.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
[7]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本土课程开发和应用原则
当前的校本教育在体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和应用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本土的特色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以实现地方课程的特有功能。我们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符合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和科学性的原则
政治教师与学生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时应遵循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目标。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个基本规律:一要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开发和应用的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要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服务。这门功课具有系统性和常识性、基础性和时代性、理论和行为导向的一致性特点,所以我们开发的本土课程资源应符合以上这些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
我们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一方面,对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意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对本土课程资源的质疑精神。①我们要将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寓于科研课题的研究中,保证其科学性。学校可以通过科研课题,借助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使得所开发和应用的课程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确保思想政治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提高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学术性价值。
2.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原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②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学生的发展是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面向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又要科学估计学生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本土课程资源的设计只有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有科学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要求本土课程资源开发要“以育人为本”,离开了育人,任何一种课程资源开发都将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
其实,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都是一种资源,所以我们在开发与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时候要多关注本班学生的亲身体验,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本班学生的体验和当地社会生活信息开发成很好的本土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不断发展中的主体。
3.本土性原则
各地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历史、生源、教职工的素质结构不同,其办学特色、校风等会有很大的差异,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③因此,学校在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时,首先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本土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又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应用自身的校本人文资源,让本校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例如,南通市二中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老校,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近代教育家张謇的哥哥怀着推己及人的情怀亲自创办了这所学校,“勤奋好学、笃实耐劳”是校训,全国知名科学家闵乃本、巢济平、吴蔚祖等院士和全国特级教师李虞楠都是该校校友,该校的风筝队曾在国际风筝节中获国际大奖,这些都可以开发成该校独特的本土课程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彰显该校独特的教育魅力。
4.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
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和要求。④回归生活世界的本土课程资源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本土课程资源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本土课程资源的基本来源。
坚持这一原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适应地方发展和学生需要的角度看,本土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比国家课程更强,更易贴近本地学生文化和思维的现实基础,渗透在课程中的创新思想更易被学生所体验与接受,更能让学生在解决身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创新意识和过程的价值。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本土课程资源建构上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实际。本土课程资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接轨的重要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5.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和应用的原则
开发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不能单打一,我们要充分调动政治教师和学生参加政治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这一活动要和本地的资源有机紧密结合,要和本校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要和当地的社会、家庭的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其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教师在其中也能更好地理解本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能比较成功参与开发和应用的本土课程资源,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教师同时还要起主导作用。我们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要坚持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进行引路、搭台。教师可用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本土事实、材料、舆论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师生可以共同努力设计班级文化园地、修造校园文化角等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形式,来着力开发校园内的隐性德育资源,营造德育环境;师生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收集和编写名人故事和本校的校史以生成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地方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结合本地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利用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以“教材为本”的一元课程资源观,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从而弥补课程缺陷。
注释:
①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2006,(1,2):11.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7.
③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8.
④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3,第1版:3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基[2004]5号.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2006.(1,2).
[5]凌平.以人为本,构建校本课程资源体系.基础教育.2006.11.
[6]赵树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求实效.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
[7]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