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不仅围绕孕产妇死亡与围产儿死亡、脑性瘫痪、早产与早产儿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还将引入助产士及新生儿护理专题进行交流。大会形式有专题报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定于2011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不仅围绕孕产妇死亡与围产儿死亡、脑性瘫痪、早产与早产儿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还将引入助产士及新生儿护理专题进行交流。大会形式有专题报告、
其他文献
牙周疾病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全身疾病影响着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效果;同时牙周病对全身的健康和疾病也有重要作用。据第7版《妇产科学》的定义: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其出生体重小于2500g,故可称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and low birth weight,PLBW)。国内的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0%。PLBW的已知危险因素有吸烟、遗传因素、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HIF—1a)在代谢性酸中毒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12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酸中毒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0只。酸中毒模型组出生后第2天开始按535mg/(kg·d)的剂量管饲氯化铵溶液(质量浓度为50mg/ml),2次/d,连续6d,停药进入恢复期。2组大鼠分别于出生后第3、5、8、10、1
患儿男,6 d,因"拒乳伴呼吸困难2 d,抽搐1次"于2009年8月23日来本院就诊.患儿系第2胎第2产,孕39周剖官产娩出,羊水量多,脐带胎盘未见异常,出生体重2800 g.2 d前出现拒乳伴呼吸困难,在外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已得到公认,其术后妊娠的问题及结局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期报道了几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发生自发子宫破裂的病例,结合目前已有的文献报道,虽然其发生率不足1%,但其对母儿造成的严重危害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2].为加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的高危管理和提高对发生子宫破裂危险因素的认识,及时发现异常征兆,及时诊断
孕妇36岁,孕2产1,13年前顺产1女,体健.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9年3月31日,预产期2010年1月7日,孕期曾不规律产前检查2次(具体不详).停经41+1周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1]肺动脉内径12 mm,主动脉内径7 mm,右房室腔内径轻度增大,彩色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内无血流充盈,轻度三尖瓣反流,未探测到动脉导管及其血流信号,其余胎儿各结构暂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 调查女性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电话随访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纳入2012例妇女,收集其产后6个月内粪失禁和尿失禁的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娩方式与尿失禁和粪失禁的关系.结果 (1)参与调查的2012例产后妇女,14例(0.70%)有粪失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粪失禁与阴道产钳助产(O
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产后出血发生突然,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2].目前,治疗产后出血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经保守治疗后一些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仍无法控制,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干预性治疗[3],如子宫动脉栓塞,甚至需切除子宫。
患者35岁,主因"停经29+5周,双胎妊娠,全腹痛3 h"于2007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2005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宫底部肌壁间突向浆膜下肌瘤2个,直径约6 cm,术中均未穿透内膜,一个电凝止血,另一个"8"字缝合.因继发不孕2007年5月3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移植后开始每天注射黄体酮60 mg至12周。
孕妇33岁,孕4产1.因"停经35+2周,胎心基线平直"于2010年3月25日入院.末次月经2009年5月(具体日期不详).2004年孕足月在当地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发现子宫有任何畸形.该次妊娠前曾有2次人工流产.2009年8月中旬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2009年9月14日B超提示早孕,孕囊19 mm×11 mm,可见胎芽心管搏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起我院率先在国内规模化开展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至今已完成分娩镇痛逾万例,并受到广大产妇的热烈欢迎。我院还成功举办了“全国分娩镇痛短期学习班”100余期,受到广大学员的好评,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