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换血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换血疗法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不良反应组,按照1∶3配比选取同年换血疗法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合并疾病,换血前胆红素水平、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评分、换血次数、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疗法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期间本院共收治接受换血疗法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 535例,累计换血1 583例次,发生换血相关严重不良反应71例(4.6%),累计发生换血相关严重不良反应85例次,主要为呼吸暂停26例次(30.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例次(18.8%),心力衰竭12例次(14.1%),呼吸衰竭11例次(12.9%),休克7例次(8.2%),心动过缓5例次(5.9%),呼吸心跳骤停3例次(3.5%),应激性溃疡3例次(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次(1.2%),血压波动所致颅内出血1例次(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E评分≥3分(OR=6.383,95%CI 2.550~15.979)、换血次数≥2次(OR=11.825,95%CI 2.464~56.755)、心脏杂音Ⅲ级及以上(OR=20.417,95%CI 4.705~40.590)、换血时收缩压波动≥30 mmHg(OR=13.612,95%CI 1.795~43.342)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换血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换血前应谨慎评估换血指征,对于合并ABE评分≥3分、换血次数≥2次、心脏杂音Ⅲ级及以上,以及换血过程中收缩压波动≥30 mmHg的患儿,应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终止换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生后1周内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新生儿科和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测定CVP的VLBW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每4~6 h测定一次,直至生后7 d。取生后每个时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syndrome,RST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以宽大的拇指及脚趾、特殊面容、精神运动发育滞后、智力低下、身材矮小为显著特征。本文报道1例RSTS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基因测序结果为CREBBP基因30号外显子HAT内c.5023_5024发生突变插入碱基T,导致移码突变,其生物学及临床致病性明确。
期刊
@@
目的总结自制切拨电刀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泉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使用自制切拨电刀治疗1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切拨电刀采用扁状长头电刀,电刀头套上6号胃管,电刀头金属部分露出3 mm,电凝模式切开幽门肌层,左右旋转使肌层分开,幽门分离钳进一步分离。结果1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黏膜损伤,无中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电凝钩烧灼梨状窝内口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接受胃镜辅助下电凝钩内口烧灼术治疗的梨状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感染情况、禁食时间、手术时长、术后管理及复发情况。结果期间共有24例梨状窝瘘患儿接受胃镜辅助下电凝钩内口烧灼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1例。左侧梨状窝瘘22例,右侧2例。平均年龄为6.04岁(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