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腹泻治疗中利福昔明的作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究利福昔明在急性细菌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队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腹泻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利福昔明治疗,分析利福昔明在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结果 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中,显效18例(58.1%),有效13例(41.9%),无效0例(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用药第1天后有14例(45.2%)患者腹泻停止,第2天后有21例(67.8%)患者腹泻停止,第3天后有30例(96.8%)患者腹泻停止。经过治疗后,进行细菌学检验,发现所有患者细菌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细菌清除率为100%。在进行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福昔明在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中,可以改善腹泻等临床症状,消除细菌效果较好,疗效安全确切。
  【关键词】 急性 细菌性 腹泻 利福昔明
  急性细菌性腹泻是一种以发热、腹痛腹泻为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腹泻,起病急,每天排便次数较多,粪便量多且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不同的病变部位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在治疗中一般通过药物进行治疗[1]。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族抗菌药物,作用于胃肠道黏膜,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治疗。现我队将利福昔明应用于急性细菌性腹泻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队收治的积极细菌性腹泻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利福昔明治疗,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26.7±3.1)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急性腹泻患者;(2)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数1-15/HP;(3)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上;(4)就诊前未服用过药物;(5)体温在38.5℃以下;(6)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中毒性休克的患者;(2)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3)依从性差者;(4)妊娠哺乳期患者;(5)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6)拒绝加入实验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利福昔明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患者体液的丢失,防止脱水,如已出现脱水症状,则应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电解质;在饮食上,鼓励患者清淡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必要时进行止吐、止泻等对症治疗;另外还需加用抗菌药物利福昔明胶囊(紫军,生产厂家: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32,生产批号:20160718,规格:0.2g)口服,1粒/次,每日4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腹泻停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有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腹泻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细菌清除按照清除、未清除、替换以及再感染进行评定细菌学效果。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中,显效18例(58.1%),有效13例(41.9%),无效0例(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用药第1天后有14例(45.2%)患者腹泻停止,第2天后有21例(67.8%)患者腹泻停止,第3天后有30例(96.8%)患者腹泻停止。经过治疗后,进行细菌学检验,发现所有患者细菌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细菌清除率为100%。在进行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腹泻是多以胃肠道疾病为主,呈自限性,但少数患者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急性细菌性腹泻的定义尚未十分明确,多是以腹泻次数增加、大便含水量较高为首发症状,胃酸分泌、肠道微生物体系、正常免疫力等这些因素都是保护胃肠道的屏障,一旦这些防御体系遭到破坏,就可导致胃肠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易于发生感染,出现急性细菌性腹泻。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中常用的药物,但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急剧增加,且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因此在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基础上,十分必要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理想中的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的药物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不易形成耐药性;不易吸收。
  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衍生物,是第一个非氨基糖苷类肠道广谱抗生素,属于半合成抗菌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依赖核糖核酸(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不可逆的结合,达到抑制细菌RNA合成的目的,最终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阻断;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不吸收入血,口服时,仅在胃肠道局部达到极高的浓度,发挥作用快,不良反应少[4]。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利福昔明的抗菌谱较广,对多数的革兰性细菌,包括阳性菌和阴性菌,对需氧菌和厌氧菌都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不吸收入血的特点,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过对利福霉素母体分子结构的改造,使其口服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口服后血液和尿液中可检测到的药物浓度极小,仅在胃肠道中保持较高的浓度,且以原型的形式在大便中保持较高的浓度;显著超过最小抑菌浓度,在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本品不会损伤听觉功能、肾功能以及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毒副作用。故而常将其应用于胃肠道疾病中,本次试验主要是探究利福昔明在应用于急性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
  在上述实验中,31例急性细菌性腹泻患者均应用利福昔明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用药第1天后有14例(45.2%)患者腹泻停止,第2天后有21例(67.8%)患者腹泻停止,第3天后有30例(96.8%)患者腹泻停止,经过3天的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未能止泻,表明采用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止泻效果快,这与其在胃肠道中不易被吸收,药物浓度高有关。经过治疗后,进行细菌学检验,发现所有患者细菌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细菌清除率为100%,所有患者的细菌学检验均转阴性,证明利福昔明不易形成耐药性,对多数细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在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中,显效18例(58.1%),有效13例(41.9%),无效0例(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在进行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证明利福昔明在进行抗菌过程中较为安全有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可以改善腹泻等临床症状,消除细菌效果较好,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将利福昔明应用于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景波, 曲燕, 朱文娣,等.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 2013, 8(9):1262-1263
  [2]秦永照.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的调查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17(7):1139-1140.
  [3]赵文丽. 利福昔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5,42(4):438-438.
  [4]徐丽艳. 利福昔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分析[D]. 暨南大学, 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银愈消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组在银愈消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两组总有效率和3个月、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6个月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2]中的寻常型银屑病的西医诊断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与制约.本文通过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现状、存
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认知世界的新思维.随着人类共同利益意识的提高,人类的视角一定程度上从国家政治转向非国家政治.国家利益最大化与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一定程
基于管理功能的视角来看,企业文化与制度应当相互融合与互动作用.本文引入耦合机制概念,深入分析文化和制度之间的耦合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和谐管理理论下的企业文化与制度耦
目的:探讨瑞典家系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SWE)转基因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 Cal 区神经细胞凋亡规律.方法:取不同发育时间(P0、P7、P14、P30、P90、P180)APPSWE 转基因模型鼠与
目的:探讨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于2017年01月-2018年06月本院收治的96例牙齿修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8
老年患者安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穿刺部位皮肤准备、留置针的选择、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固定、封管等,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珍藏了古代很多宝贵的文物,成为历史文明的见证,具有非常大的科研价值、教育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必须加强文博事业的发展,从而发挥文博资源的
石油天然气能源已成为俄罗斯崛起的战略基础.俄罗斯可能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天然气联盟.通过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俄罗斯的能源政治机制和能源外交模式进行分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