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想不想把课上好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能否上好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文章以笔者自己的教学体会为基础,阐述了画简图在高等师范院校人体解剖生理课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虽然现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高级,对课堂教学真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它代替不了简便快捷地画简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画简图 课堂教学 作用
人体解剖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由于人体结构复杂,课堂上必须辅以挂图、模型、人体自身(活标本)等直观教具,才能使内容讲授清楚。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用画简图的方法进行讲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了转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1.画讲并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具,是将全部画面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整幅图面显得很繁杂,不能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一些简图,不仅重点突出,而且节省时间,但要注意图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切不可将图画扭曲,忽略科学性。简图一般是上课时在黑板上画,是随着讲课的顺序依次出现,不仅来得及时,而且容易变换,应该消失的内容可很快被擦掉,需要添加的内容又会及时出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注意教师所画的每个细节,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教师所画的简图及其相关理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注意画面的整洁有序,便于学生简便快捷地作笔记。
如牵张反射产生的原理,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可先讲肌梭的结构,边讲边画,也可由学生边看书边说肌梭的结构,老师在黑板上画。肌梭呈梭形,数毫米长,由2—12根梭内肌纤维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同一块肌肉的肌纤维,叫梭外肌,包在肌梭的外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梭外肌,依次画出该反射的中枢,中枢内神经元间联系复杂,只画出主要即可,在前角中画出γ和α运动神经元,最后由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将感受器、反射中枢(包括与高级中枢的联系)、效应器连接起来,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画完了,该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与原理也讲完了。这样一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迎刃而解。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完整、来去有序、具有图注的清晰画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牵张反射产生的原理及反射过程领会得清楚透彻,并能迅速完整地记录下来,待复习时,一看到这简图,便可把相关理论写出来,避免了死记硬背。
2.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人体结构复杂,书上的插图为了反映各器官的真实结构,有的是脏器的照片,有的是按照片画下来的详细模式图,这样的插图很客观,绝无科学性错误,但使用起来不如在黑板上画的简笔模式图有益学生理解。
如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是脑与躯干和四肢的感受器、效应器发生联系的枢纽,也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其结构较复杂。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学生理卫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只需掌握其中的部分内容,大部分微细结构与其功能不予考虑。用多媒体播放出的画面,是完整的全部结构,此图片放出会使同学们眼花缭乱,分不清彼此。将繁图简画,一侧画灰质及内部结构,另一侧只画出灰质轮廓,在灰质外画出白质及白质结构,只画课本上讲到的内容,图面就清楚多了。但应严格注意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谨防出现科学性错误,并对学生预以交待,以免误解成脊髓内只有这些结构。这样一个轮廓清晰、各结构位置明显的简图、完整、清楚地画出后,脊髓的内部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在画、写过程中,很轻松地理解了,再经复习便可较牢固地掌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图代述,增强学生记忆
从生理学角度讲,记忆是信息的贮存过程。学习本身也必然包含着记忆,学习也可看作是神经系统贮存记忆的能力。信息贮存的生理学基础,可能是大脑皮质暂时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但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而是由广泛的神经元共同活动来完成。因此,增强学生记忆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形象记忆、对比记忆、趣味记忆、联想记忆、图形记忆等,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把交感干比喻成糖葫芦,跟着画出有一定间隔的圆圈,代表椎旁节,其间隔由节前纤维连起来,即为节间支,画出脊髓灰质,包括侧角,即交感中枢,由此发出的节前纤维进入椎旁节之后有三种去向,就像兄弟三人分别从事三种不同的工作,由椎旁发出的节后纤维也有三种去向。然后把脊髓、节前纤维、交感干、节后纤维及两种纤维的三种去向和最后到达的器官都连接起来。交感神经的结构及功能,以简图为主要信息,贮存在学生大脑中,这时的记忆仍属短时记忆,随后给同学们留点时间,把简图画在笔记本上,边画边复述,所画是何结构,有何功能,再经课下的复习,便形成长时记忆。
4.画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黑板上画,虽然不能把复杂的整幅图搬到黑板上,但将其中重点部分拿出来画,就变得简单了。
如讲循环系结构时,我采取了这一方法。讲心脏只画出心脏4个腔的轮廓。讲到右心房,三个入口可画出两个,即上、下腔静脉,出口即房室口,在房室口处画一椭圆形环,代表纤维环和房室口。其它的像右心耳、卵圆窝等画不出来,可在模型上指出来。再画左心房,四个入口可画出两个,即两条肺静脉,出口为左房室口,也画一个较右房室口小一些的椭圆形环,代表左心的纤维环和房室口。接下来画右心室,在右房室口处向心室方向画一三角形,其尖端朝向心室腔,代表右房室瓣,在瓣膜的内侧,画出肺动脉并在其起始处画出半月瓣。最后画左心室,同样方法画出瓣膜和主动脉,在左心室壁内面,画出两个乳头肌,再画一细线为腱索,将瓣膜与乳头肌相连。心脏结构的主要内容画出来,比看心脏详细结构图讲解效果好多了。讲到血管时,可画得更简单,画出心脏4腔轮廓,从左心室起始处画出主动脉,再画出主动脉弓上的分支,可从血管起始处讲起,依次讲完动脉系各大血管及所分布的主要脏器。同样方法画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肝门静脉。这样讲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5.持之以恒,提高业务素质
绘生物图是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设计画面,多次练习,不断改进,才能在课堂上迅速、准确地画出,这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非常重要。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简图,学生在作笔记时也跟着画,这样久而久之,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学作风、过硬的专业技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绘生物图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教学榜样。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中学生物教师,给年龄尚小的中学生上生物课,在黑板上多画少写,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由此可见,简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既传授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职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但要注意与挂图、标本、模型及其它电教媒体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湖南医学院.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关键词:画简图 课堂教学 作用
人体解剖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由于人体结构复杂,课堂上必须辅以挂图、模型、人体自身(活标本)等直观教具,才能使内容讲授清楚。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用画简图的方法进行讲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了转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1.画讲并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具,是将全部画面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整幅图面显得很繁杂,不能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一些简图,不仅重点突出,而且节省时间,但要注意图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切不可将图画扭曲,忽略科学性。简图一般是上课时在黑板上画,是随着讲课的顺序依次出现,不仅来得及时,而且容易变换,应该消失的内容可很快被擦掉,需要添加的内容又会及时出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注意教师所画的每个细节,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教师所画的简图及其相关理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注意画面的整洁有序,便于学生简便快捷地作笔记。
如牵张反射产生的原理,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可先讲肌梭的结构,边讲边画,也可由学生边看书边说肌梭的结构,老师在黑板上画。肌梭呈梭形,数毫米长,由2—12根梭内肌纤维组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同一块肌肉的肌纤维,叫梭外肌,包在肌梭的外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梭外肌,依次画出该反射的中枢,中枢内神经元间联系复杂,只画出主要即可,在前角中画出γ和α运动神经元,最后由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将感受器、反射中枢(包括与高级中枢的联系)、效应器连接起来,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画完了,该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与原理也讲完了。这样一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迎刃而解。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完整、来去有序、具有图注的清晰画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牵张反射产生的原理及反射过程领会得清楚透彻,并能迅速完整地记录下来,待复习时,一看到这简图,便可把相关理论写出来,避免了死记硬背。
2.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人体结构复杂,书上的插图为了反映各器官的真实结构,有的是脏器的照片,有的是按照片画下来的详细模式图,这样的插图很客观,绝无科学性错误,但使用起来不如在黑板上画的简笔模式图有益学生理解。
如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是脑与躯干和四肢的感受器、效应器发生联系的枢纽,也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其结构较复杂。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学生理卫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只需掌握其中的部分内容,大部分微细结构与其功能不予考虑。用多媒体播放出的画面,是完整的全部结构,此图片放出会使同学们眼花缭乱,分不清彼此。将繁图简画,一侧画灰质及内部结构,另一侧只画出灰质轮廓,在灰质外画出白质及白质结构,只画课本上讲到的内容,图面就清楚多了。但应严格注意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谨防出现科学性错误,并对学生预以交待,以免误解成脊髓内只有这些结构。这样一个轮廓清晰、各结构位置明显的简图、完整、清楚地画出后,脊髓的内部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在画、写过程中,很轻松地理解了,再经复习便可较牢固地掌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图代述,增强学生记忆
从生理学角度讲,记忆是信息的贮存过程。学习本身也必然包含着记忆,学习也可看作是神经系统贮存记忆的能力。信息贮存的生理学基础,可能是大脑皮质暂时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但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而是由广泛的神经元共同活动来完成。因此,增强学生记忆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形象记忆、对比记忆、趣味记忆、联想记忆、图形记忆等,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把交感干比喻成糖葫芦,跟着画出有一定间隔的圆圈,代表椎旁节,其间隔由节前纤维连起来,即为节间支,画出脊髓灰质,包括侧角,即交感中枢,由此发出的节前纤维进入椎旁节之后有三种去向,就像兄弟三人分别从事三种不同的工作,由椎旁发出的节后纤维也有三种去向。然后把脊髓、节前纤维、交感干、节后纤维及两种纤维的三种去向和最后到达的器官都连接起来。交感神经的结构及功能,以简图为主要信息,贮存在学生大脑中,这时的记忆仍属短时记忆,随后给同学们留点时间,把简图画在笔记本上,边画边复述,所画是何结构,有何功能,再经课下的复习,便形成长时记忆。
4.画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黑板上画,虽然不能把复杂的整幅图搬到黑板上,但将其中重点部分拿出来画,就变得简单了。
如讲循环系结构时,我采取了这一方法。讲心脏只画出心脏4个腔的轮廓。讲到右心房,三个入口可画出两个,即上、下腔静脉,出口即房室口,在房室口处画一椭圆形环,代表纤维环和房室口。其它的像右心耳、卵圆窝等画不出来,可在模型上指出来。再画左心房,四个入口可画出两个,即两条肺静脉,出口为左房室口,也画一个较右房室口小一些的椭圆形环,代表左心的纤维环和房室口。接下来画右心室,在右房室口处向心室方向画一三角形,其尖端朝向心室腔,代表右房室瓣,在瓣膜的内侧,画出肺动脉并在其起始处画出半月瓣。最后画左心室,同样方法画出瓣膜和主动脉,在左心室壁内面,画出两个乳头肌,再画一细线为腱索,将瓣膜与乳头肌相连。心脏结构的主要内容画出来,比看心脏详细结构图讲解效果好多了。讲到血管时,可画得更简单,画出心脏4腔轮廓,从左心室起始处画出主动脉,再画出主动脉弓上的分支,可从血管起始处讲起,依次讲完动脉系各大血管及所分布的主要脏器。同样方法画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肝门静脉。这样讲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5.持之以恒,提高业务素质
绘生物图是生物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设计画面,多次练习,不断改进,才能在课堂上迅速、准确地画出,这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非常重要。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简图,学生在作笔记时也跟着画,这样久而久之,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学作风、过硬的专业技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绘生物图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教学榜样。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中学生物教师,给年龄尚小的中学生上生物课,在黑板上多画少写,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由此可见,简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既传授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职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但要注意与挂图、标本、模型及其它电教媒体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湖南医学院.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