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与彰显生命活力的情感教育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被遴选为朱小蔓教授“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种子学校,这种选择是有客观基础的。自成为种子学校以来,学校充分重视,提出了让情感教育关注与彰显生命的活力的主张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2016年11月,学校面向全国承办短期培训活动,从结对指导、课堂教学、仪式和现场教育活动、专家引领、建立合作联盟几个维度开展活动,借此总结分析了项目研究的基本实践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种子学校;生命活力;情感温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66-03
  【作者简介】1.陈永兵,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226001)校长,高级教师;2.刘晓红,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226001)党委书记,高级教师。
  一、遴选为种子校
  提起情感教育,人们会立刻联想到一个名字——朱小蔓。朱小蔓教授是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首倡者、开拓者,曾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俄罗斯教育科学学院外籍院士。她三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情感教育研究,使之充分地本土化、系统化,其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为了让情感教育的理论更好地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验证和推广,朱教授再次亲自挂帅,领衔了指向基础教育现场的情感教育研究项目——“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该项目挂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资助。
  2015年初,经过先期广泛征求意见、现场反复调研,项目组最终决定,笔者所在學校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被正式确认为朱小蔓教授“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种子学校。全国仅两所,另一所是北京中学。之所以遴选我校,基本原因包括:其一,我校地处南通这个全国闻名的教育之乡,且我校教育质量,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在当地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对于我校和立足于我校的研究将有助于破解南通教育的秘密;其二,我校拥有实施情感教育的良好土壤和基础,我们继承和发展了始于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作为田家炳中学,我们又注重发扬田老先生的博爱精神与诚善品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诚信教育品牌;其三,我校的“三单”教学品牌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生命成长为内核。总之,情感教育落地我校是有基础和现实意义的。
  二、初步的研究设想与架构
  “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是一项以情感教育为纽带,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自觉的教育者,为全球化时代“道德人”培养奠定基础的教育研究项目,对基础教育学校具有很好的适切性。自成为种子学校以来,我校充分重视,将之确定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统领,初步提出了让情感教育关注与彰显生命的活力的主张,并且构建出涵盖校园环境管理、后勤服务制度、课堂教学、学生德育、家校合作等方向的研究体系。两年来,我们一方面在总项目组的带领下,充分参与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配合与支持总项目组基本完成了《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建构手册(初中阶段)》的理论构建、案例搜集与撰写等工作,基本完成了《“情感-交往型”课堂观课指南》的标准制定工作,并据此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我们又立足自身基础和特点,从事着一些个性化的研究,使得原有的管理、德育、教学等工作更具情感教育的特质,更能关注生命成长的需求、彰显生命的活力,让校园充满情感的温度。
  三、从短期培训活动看实践途径
  2016年11月21日至25日,受项目组委托,我校面向全国承办了为期五天的短期跟岗学习、培训活动,传递和分享项目已有研究成果。全程参训者主要来自安徽、河南、广东、贵州等地的田家炳学校以及一所非田家炳系列学校,期间又有省内外不同学校的约百名教师闻讯陆续赶来参加观摩和接受培训。
  1.结对指导——一种有效的指导、传帮带模式。
  为了使受训教师得到更有效的支持、帮助,我们从行政匹配和学科匹配两个角度遴选出各层面和各学科的指导教师与受训教师结对,作为他们在行政管理、学科教学方面的指导教师及“影子学习”的跟踪对象。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实效的指导、培训模式,好比导师制、师傅带徒弟,每位导师(师傅)仅指导少数几个人,精力相对集中,可以很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状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做出个性化的指导,并且能够在“影子学习”中随时接受学习者的观察、模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贴合人的真实需求的培训方式就是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
  事实上,我校在前期介入该项目时,也经过了类似的被指导、学习过程。我们依据项目研究的具体方向首先确定了各领域的研究骨干、建立起研究核心团队,而这些骨干与总项目团队之间则建立起了较为紧密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或定期赴项目组受训、参与学习和研讨,或接受项目组来人考察和指导各自的研究、实践工作,大家彼此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和友谊。
  2.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也是许多教育理论最主要关注的层面,所以,情感教育首先关注课堂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依据“情感-交往型”课堂理念,形成了注重教师人文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突出师生情感交往和关系构建、立足“场作用”和良好生态构建的“情感场生态课堂”教学思想。
  活动期间,我们展示了两堂“情感-交往型”德育课,其中一课为《真情流露》,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情感和情绪,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合适的情绪表达,并通过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推动课堂的情感氛围达到高潮;另一课是《少年强则国强》,力求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我们又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4堂学科示范课,每一堂课都力图表达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元素,促进师生情感交往,诠释“情感-交往型”课堂的基本要义。来访教师们一致认为,我校所展示的课是都是成功的“情感-交往型”示范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用心和深情,这种具有情感温度的课应该呈现在更多的学校课堂上,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情感能量。   当天,学校也同时举行了面向全市和徐州一些联谊学校的公开课教研活动,另有27位教师一同执教了研讨课,包括5位徐州教师,所有课都围绕“情感”主题来设计和执教。来自南通、徐州两市的教育同行共计约300多人参与了观课、研讨活动。
  3.仪式和现场教育活动——触动心灵的教育方式。
  仪式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源自“难忘教育”,意在通过震撼、打动心灵的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产生终生难忘的记忆,从而形成持久的道德品质。自成为情感教育项目种子学校以来,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为抓手和突破,突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做到以情感人。我们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分别设计和定期开展各自不同主题的仪式教育活动,例如初一年级有诚信宣誓仪式,初二年级有社会实践活动及相应仪式,初三年级则有青春仪式。
  此次,我們展示的是初三年级的青春仪式。仪式分三个篇章,“青春之迹”篇章包括共同重温入队一刻、分享成长故事、解下红领巾等活动。“青春之约”篇章包含老团员为新团员颁发团员证、演唱激情歌曲、优秀学长为学弟学妹们鼓劲、现场阅读家长的一封青春贺信……真情在现场流淌和升华。最后,分管德育的校长带来热情洋溢的青春寄语。
  4.专家引领——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的方向指引。
  对于基础教育学校而言,其短板主要是理论积淀薄弱、层次不高,所以,作为一项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研究工作,必须依靠专家专业引领。
  此次培训活动期间亦如是。朱小蔓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王平博士后、王坤博士、南通大学情感教育研究所徐志刚博士等专家分别作专题辅导,内容涉及项目研究的目标、意义和内涵,《“情感-交往型”课堂观课指南》解读,“情感-交往型”课堂教学策略,《教师情感素质提升与师生关系构建手册(初中卷)》解读、行动与完善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朱小蔓教授虽然身体欠佳,在演讲时却全然忘我,激情投入,在其强大的“情感场”中,大家被震撼、被感染,大家切身感受到,朱教授是用真情演绎着情感教育的要义,用生命谱写着情感教育事业的赞歌。大家切身感受到,情感教育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十分需要情感滋润、滋养和丰富的事业!
  5.建立合作联盟——向外辐射的重要途径。
  此次,总项目组、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分别与来访学校共同制定后期拓展协议,要求来访学校学习、借鉴种子校的实践方式,并逐步做出创新、拓展。
  在活动期间,中陶会教育与情感文明专委会还联合种子校、来访校创建了“全国情感文明教育联盟”,我校作为种子校,校长担任该联盟的主席、书记担任副主席。目前,该联盟的成员正在逐步扩大(涉及多省市的基础教育学校和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并计划于2017年开始,定期开展联盟内部的教研交流活动,例如,开展联合研讨活动、赛课活动等,使得情感教育研究拥有更好的交流平台和基础。
  我们期望,情感教育之花不仅在一两所种子校落地、生根、开花,我们的探索与示范是为了让这种关注人的生命状态、滋养人的心灵成长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到更多学校去播撒,去散发芬芳,让生命彰显应有的活力!
其他文献
【编者按】江苏省宝应中学是一所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百年老校,于2013年申报了江苏省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项目。尝试通过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多种知识和方法的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摘要] 目的 研究家蝇抗菌蛋白对小鼠皮肤烫伤模型创伤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 36只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磺胺嘧啶银组和抗菌蛋白组,制备皮肤烫伤模型,将供试品按 0.2 mL/只的剂量涂抹创面上,1 次/d。于损伤后第7、14、21天测量皮肤损伤面积,计算伤口愈合率,同时用免疫组化试剂盒常规方法测BFGF、EGF含量。第21天取损伤部位皮肤,组织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 结果 第21天抗菌
因为各种原因,笔者最近4年的化学教学一直采用“教学案”模式。所谓“教学案”就是将传统的教师教案与学生作业整合为简约的“教学案”,通过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设定师生双边活动,从而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课时计划。  一、“教学案”模式的可取之处  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教学案”模式也不例外。  1.“教学案”优化了学习过程。  “教学案”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而且日日清、周周清,因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口腔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各个年级学生150例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李克特5点量表,统计分析150例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结果。 结果 男性和女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一、四、五年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评分显著高于二年级、三年级(P<0.05);第一志愿学生的
【关键词】“学议创”教学范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65-02  【作者简介】吴志甫,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江苏东台,2242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东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东台市拔尖人才。  我校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引领下,全面推行“学议创”教学范式,初步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摘 要】从对一节经典文学阅读课例的评点入手,探讨教学中加大文学语篇阅读,落实立德树人;探究主题意义,提高鉴赏能力;展开深层对话,培养思维品质;优化学习方式,发展学习能力;学会表达分享,提升语言能力。通过“对话·合作·共享”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阅读;阅读策略;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9-0059-04
【摘 要】本课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关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技能,懂得物理的测量规则,体会物理测量的意义,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教学设计需把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深刻领会苏科版物理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精心创设系列的测量活动,凸显学生的探究行为,并以评价促进学习。  【关键词】实验探究;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在哪里?关键点在教师。因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理解、感悟和实践,新课程改革就接不上“地气”,成为“水中花”“雾中月”。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依据校情、学情和生情,立足于常态,把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和常态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与渗透,借助于校本研修,通过学校校本研修团队的不断反思和重构,改善
【摘 要】初中英语Task板块的教学要基于文本和话题进行信息收集与分享,在写作方法的比照、指导与感悟中形成铺垫,在语言输出的呈现、反馈与评价过程中强化互动与合作,以提高学生自我纠错的实效。  【关键词】Task;板块教学;语言输出;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3-0046-03  一、理念先行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对学习者各种感
[摘要] 目的 探討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KD住院患儿296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否发生CAL将其分为CAL组(97例)和NCAL组(199例)。计算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因素包括性别、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