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前,看戏是老北京人最重要的娱乐消遣,《北平梨园竹枝词》说:“坐时双脚一齐盘,红纸开来窄戏单,左右并肩人似玉,满园不向戏台看。”可以想象,这样盘着腿看戏的情形是多么惬意。
早年间,人们把看戏称作“听戏”。因为那时候的戏园子叫做“茶园”,里面设有茶座,人们边喝茶、边聊天、边听戏,这与后来的电影、话剧等不同,没有人说“听电影”或者“听话剧”,但是“听戏”这个词却流行了很久,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那时候的戏园子多,都聚集在南城。拿前门大栅栏来说,六必居边上就是中和;再往里走,路南边是中庆;路北边是庆乐;再往西走,广和楼;门框胡同,同乐;一条街,就五个戏园子。晚上没事在这条街上遛遛,家家戏园子门口摆着戏牌,演什么戏,谁演的,有几出。喜欢看戏的比较比较,哪家的戏好就进哪家听。
几十年过去了,现如今的北京人是否还在“茶园”里听戏?时过境迁,戏院里是否还依然是往日的情景?今天我们就去看看。
去哪里听戏?
地点一:长安大戏院
提起长安大戏院,上岁数的老北京都不陌生,这是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字号戏院。长安大戏院保留了老戏院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又配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及其他的剧场设施。
今天演的这出是《四郎探母》。取材于杨家将,但情节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伺机报仇,而京剧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亲情,对人物感情的描写生动细致,并在“人情”上做足文章,是一出极富感情色彩的唱工戏。
去晚了,戏已开场多时。一边找位子一边问同伴:“这是演到哪儿了?”同伴赶紧打断我:“嘘
早年间,人们把看戏称作“听戏”。因为那时候的戏园子叫做“茶园”,里面设有茶座,人们边喝茶、边聊天、边听戏,这与后来的电影、话剧等不同,没有人说“听电影”或者“听话剧”,但是“听戏”这个词却流行了很久,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那时候的戏园子多,都聚集在南城。拿前门大栅栏来说,六必居边上就是中和;再往里走,路南边是中庆;路北边是庆乐;再往西走,广和楼;门框胡同,同乐;一条街,就五个戏园子。晚上没事在这条街上遛遛,家家戏园子门口摆着戏牌,演什么戏,谁演的,有几出。喜欢看戏的比较比较,哪家的戏好就进哪家听。
几十年过去了,现如今的北京人是否还在“茶园”里听戏?时过境迁,戏院里是否还依然是往日的情景?今天我们就去看看。
去哪里听戏?
地点一:长安大戏院
提起长安大戏院,上岁数的老北京都不陌生,这是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字号戏院。长安大戏院保留了老戏院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又配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及其他的剧场设施。
今天演的这出是《四郎探母》。取材于杨家将,但情节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伺机报仇,而京剧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亲情,对人物感情的描写生动细致,并在“人情”上做足文章,是一出极富感情色彩的唱工戏。
去晚了,戏已开场多时。一边找位子一边问同伴:“这是演到哪儿了?”同伴赶紧打断我:“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