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教育理论及实践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的方式,就成吉思汗对后代及部众教育的历史环境、方式方法、影响意义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总结、和分析。通过例举事实和深入研究,表明了成吉思汗是以博大的胸怀、和战略的思想认真对待当时的教育问题,他在当时经济文化还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所采取的战场伴随式教育无疑是最成功的教育方法。并且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和方法不但影响了整个的蒙古民族,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使他的后代及部众能够继承、和发扬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精神及价值观,最终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为辉煌的大帝国。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所成就的事业是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贡献,而其中的成吉思汗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都是巨大的。
  【关键词】 成吉思汗 教育理论与实践 方法研究
   有人说成吉思汗所领导的战争是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打败了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或国家,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任何一个事件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行动和实践的指导或引领。而这种先进的思想理论要想成为行动的方向和要领,则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毛泽东所带领的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对手,那是因为这支军队接受的是科学与先进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正是这种教育使得广大将士们具有普遍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之所以要研究成吉思汗的教育,主要是因为成吉思汗用自己先进的军事思想、国家统一思想、接受与应用先进的不同文化来教育自己的后代与人民,使他们团结一心、目标一致、奋发努力、勇往直前。
  成吉思汗在当时教育后代及部众方面采取的是一种与其他许多国家与民族所不同的、独特而有效的方式与方法。正是这种颇有成效的教育,使得在他之后,他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任然能够通过他的后代得以继承和延续,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成吉思汗所采用的这种伴随式的现场教育、培养后代的方法是值得现代教育研究、学习、和借鉴的。
  13世纪,在元太宗窝阔台之前的蒙古帝国所在的草原上,还没有一所学校。包括蒙古族在内的许多游牧部落由于没有文字,因此也就不可能有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的后代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父母、亲属的口头传授,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却是很大的。
   一、成吉思汗时期的教育环境
  13世纪的蒙古草原部落,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经济、文化 都比较落后,部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在恐惧和贫困之中。在广袤的草原上,除了征战的部队外,难得见到人群、聚落。因此,那时的成吉思汗的兀鲁思里不可能有学校,也不可能有部落组织系统的教育活动。当时,所谓的教育是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专职的教师、没有规范的教学计划、没有现成的教材、和系统的教学过程。后代们所接受的教育主要通过生活的环境、经历的战争、父母和亲属们个人行为的影响及当面教诲来实现。在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蒙古部落的战略目标后,部落之间世仇争斗厮杀的历史也就结束了,也为大漠草原赢得了短暂的安宁,这时候才有机会为后代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出一个相对祥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大人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来教育自己的后代。成吉思汗在灭掉乃蛮部后,就开始令自己和诸王们的后代向乃蛮国的掌印官塔塔统阿学习文化知识。
   二、成吉思汗时期教育的方法
  成吉思汗不仅是一位父亲,同时更是一位教师。他关心和重视对后代及部众们的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方法简单而又实用。主要是口头传授、教师施教、现场教育、自学为主、重于实践。
   (一)传统文化教育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延续和发展就不能忽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继承。成吉思汗与他的长辈一样,注重对后代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教育的方法完全出自大人们的口头传授和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影响。而口头传授主要通过长辈面对面的教育,以及民族艺人所采用的乌力格尔说唱形式来对后代们进行的教育。例如,成吉思汗的父母和他本人就向自己的后代,以及部下反复进行的"团结、忠诚"、"战胜敌人、把他们消灭、夺去他们的一切" 、以及"血族复仇"等的教育,这些都是当时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尽管有些东西显然与今天的社会准则相违背,但在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社会背景下却是必需的。事实上,成吉思汗所领导的任何一场战争几乎都没有摆脱过"血族复仇"的传统价值观。
  (二)重贤施教
  成吉思汗从小就从他的长辈那里接受到重贤、纳贤方面的教育,他虽然四处征战、残暴至极,但却非常注重保护和利用人才。1204年,成吉思汗指挥的军队在灭亡了乃蛮国后,就让乃蛮国的掌印官塔塔统啊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自此创造出了蒙古文字,并且让塔塔统啊作为他和诸王孩子以及他的将士们的老师,严厉的要求他们必须要尊敬他们的老师,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成吉思汗在攻破金国的首都后,让金国的谋士耶律楚材伴随在自己的身边,作为自己的参谋和老师,随时提醒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成吉思汗曾指着耶律楚材对儿子窝阔台和众人们说,"此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以后的军国大事你们要多向他请教"。
  (三)法律教育
  1206年成吉思汗在汗位即位的忽里台大会上就曾说,"众百姓中,如有盗贼、诈伪的事情,(法官)可杀的杀、可罚的罚"。同时还安排专人制定了"大札萨",即法律。他教育人们,"后世统治者、王公、勇士、官人家行政治时,如不遵守法律,治政大业就将濒于危险,随即就会灭亡"。这足见成吉思汗对依法治国方略和法律教育意义的认识和重视。1221年3月,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命到已经被成吉思汗占领的花剌子模国去。当他路过蒙古汗国后,很有感触的说道:"蒙古人绝不违抗首领的命令,说话算话,有命则不辞、有言则不易"。"法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成吉思汗制定的法律包括了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使得汗国的政治活动和民众的道德行为有了共同、规范的标准;使得国家和民众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使得成吉思汗的思想、路线得以更加有效的贯彻执行。
  (四)品德教育
  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曾教育他和他的弟妹们要广交朋友、注重友情、诚实仗义、胸怀大志。在成吉思汗成长的道路上,母亲对他品德的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成年后的成吉思汗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后代及部下,"不要用金银珠宝装饰身体,而要以道德充实内心"。成吉思汗在用人上比较重视对所用之人道德品质方面的考量,对那些忠诚、朴实、勇敢的人往往是委以重任,给以丰厚的财物。而对那些背叛主人、贪图私利的人非但不重用,甚至还可能处以极刑。而灭亡西夏国,则完全是因为西夏国多次违背对成吉思汗所做过的协助征战的承诺的原因。团结与忠诚是整个蒙古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从而也成就了成吉思汗伟大的事业。跟随成吉思汗四处征战的蒙古勇士各个都是冲锋陷战、勇敢向前、无人叛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果。
  (五)宗教教育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常常利用宗教的影响来凝聚、团结民众的力量以帮助其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成吉思汗本人和他的部族信奉"萨满教",他认为自己作为领袖是长生天的安排,他所领导的战争都是上天的旨意。成吉思汗就曾降旨:"别乞(大萨满称号)之位高于其余所有贵人,坐于上座而受官民之敬仰,行祭祀,说讲年月之凶吉"。成吉思汗经常教育后代和部下必须听从上天的旨意,而他本人就是长生天的代表。他在占领了"不花剌城"后,就曾对那里的官员和百姓们说,"我是上帝之鞭,是代表上帝前来惩罚你们来的,在我的面前,你们只能屈服投降、听命颤抖"。因此,在每一次出征前,成吉思汗都要安排巫师做法术,主要是祈求长生天保佑他出师顺利并取得胜利。
  成吉思汗不排斥其它的宗教,他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只要不威胁到他的统治,他允许其它的道教、佛教、景教、伊斯兰等宗教在他的国家里存在。
  (六)军事战争教育
  古代蒙古游牧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和武力的民族,通过战争教育培养后代们的战争扩张意识一直格外受到重视。成吉思汗就曾教育自己的子女和部下, "天下地广大、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去扩大营盘、占领国土"。成吉思汗在战场上负过伤,而他在明知战场特别危险的情况下,仍然让他的儿孙们跟随在他的身边,一起战斗、一起生活,成吉思汗随时随地的对他们进行军事战争教育和培养。
  成吉思汗的军事战争教育主要通过会议要求、战场指挥、与战役影响来实现。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孙子跟随他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战争,他们从成吉思汗那里接收到了系统、全面的军事战争思想及军事战术教育,从而使得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孙子拔都、蒙哥、忽必烈、旭烈兀等,最终也都成为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三、成吉思汗教育的影响与意义
  成吉思汗一生马上征战,他对后代们的教育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教育思想及理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对他以后的蒙元帝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对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虽然成吉思汗在蒙元帝国建立前就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君臣才智、治国之本"、"读书的糊涂人终究要超过生来的聪明人"、"治国之失误向贤者而学之"等教育思想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后代们的意识行为之中。使他们懂得,教育是治国之本,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必须重视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经过从窝阔台、贵由、蒙哥,到了忽必烈时代,蒙元帝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达到了发展的顶峰。一是兴建学校,大力传授儒家思想,以满足封建统治;二是提倡科举制度,为其统治需要培养人才;三是大力发展文学艺术,使得元曲、诗词、散文、民歌、绘画书法等,都得以创新与发展;四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对军事活动的影响
  成吉思汗的军事战争教育产生的影响及效果是非常明显和深远的。首先,成吉思汗的军事活动是继承了他的祖辈复仇、屠杀、掠夺、占领的野蛮的游牧民族文化传统,并且将这一军事战争思想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他的后代。他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孙子拔都、蒙哥、忽必烈,以及木华黎、者别等诸大将们完全的继承和发扬了他的战争思想。自成吉思汗开始至他的子孙们,先后招降、破灭五十三个部落及国家,使蒙元帝国的疆域达到了包括今天的中国、以及中亚、西亚、南亚、东北非洲等在内的3400万平方公里之多。
  (三)对宗教活动的影响
  由于成吉思汗本人出于自身信仰、占领和统治的需要,他一直重视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事实上,宗教活动伴随着成吉思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他的这一举动也同样影响了他的后代。在他之后,他的后代们在征战与占领的过程中,不但继续允许各种宗教存在和传播,而且继续利用宗教达到征服敌人,建立和稳固统治的目的。因此,在蒙元帝国所统治的地域里,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回教、道教、白莲教、基督教、摩尼教、儒教等都可以存在和自由的传播。
  (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成吉思汗在所进行的部落统一和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将大量的工匠和手工业者带到了漠北草原,为商人们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从所占领的地区学习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改变了原本单一的游牧经济模式。成吉思汗还经常带领部下们深入市场进行考察,支持和鼓励合理合法的商业经济等活动,由此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成吉思汗今后所进行的军事活动提供了有力物质技术支持。成吉思汗对国家经济生产活动的态度及行为教育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蒙元帝国的经济发展事业,到了忽必烈王朝时,国家的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五)对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
  成吉思汗一直支持和鼓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他就曾利用外族人帮助自己国家创造文字、制定法律等,他和他的后人们把广大的地域和众多的民族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为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是在统一的、广大的地域里,使不同民族迁徙、融合成为可能。
  二是推动了不同地域间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的经济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继而使各自民族的经济文化得以创新与发展。
  三是利用不同民族的融合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达到稳定人心、巩固统治的目的。
  四是通过战争与扩张所造成的影响推动了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成吉思汗教育中的负面影响
  成吉思汗教育思想中有些是比较负面的,是应当批判的。成吉思汗性格中具有暴力方面的倾向,他所发动的每一次战争都充满了对平民的大肆的屠杀、掠取、和对城市及当地经济的摧毁。他曾教育和鼓励他的儿子和部下们去夺取敌人的财产、搂抱敌人的妻女、占领敌人的地盘,而且将这些当作男人们一生最大的幸福。他的后代和部下们正是受到了成吉思汗关于掠夺和扩张占领思想理论的教育及影响,在他以后的几十年里,每一场战争的继续都伴随着对那里的人民残酷的屠杀,以及对那里的城市、甚至经济文化的毁灭性的破坏。曾经强大繁荣一时的西夏王国,连同他民族和他那璀璨的文化,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们所发动的残酷的战争中被迅速彻底的毁灭了。
   五、结论
  对于成吉思汗的教育思想及理论要站在当时时代的角度,客观、辩证的进行研究与分析。
  成吉思汗极其后代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本身就证明了成吉思汗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先进性的方面。但必须要说明的是,由于成吉思汗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环境的特殊性,为了自己和家族生存的需要,他的性格和行为必然要适应当时恶劣的环境。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及理论带有双重性也就不奇怪了。如今,人们在肯定和学习他的那些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思想及理论的同时,还必须客观、科学的甄别和否定他的一些带有扩张、掠夺、残暴等一些负面影响的教育思想及理论。这些对于了解和研究蒙元文化历史价值,特别是成吉思汗教育思想及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通史》.赖新元.北京: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
  [2] 《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孟松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
  [3] 《永远的古列连》.白海军.乌兰浩特:乌兰浩特新华彩印有限公司,2005年
  [4] 《成吉思汗》.李强.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纵观国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流动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和评述。  【关键词】 流动子女 学习适应性   流动子女是一个生活、学习在城市,但却不能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教育公平待遇的边缘群体。而学习适应性是学生适应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就流动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概括和评述。  1 流动子女学习适应性的
【摘要】 低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新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段"写作要求"的描述上,始终贯彻这样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
期刊
【摘要】 本设计综合运用了PT调节器,PWM控制器等现代工业控制常用的控制部件及相关设计方法。主要介绍了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系统原理,设计了双闭环调速系统。构建了系统总体框图,并对各部分做了较详细的设计。  【关键词】 ACR ASR PWM 直流电动机 调速   1.设计分析  一般动、静性能好的调速系统都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案,脉宽调速也不例外。它与V-M系统相比,在很多方面具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六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不仅是学生学习研究相似图形的知识基础;更是证明角相等、研究线段数量关系及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三角形又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多边形。因此本节学习不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研究数学最基本的化归、分类讨论、验证、合情推理等重要数学思
期刊
【摘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一般简称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中明确将素质教育重点界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运用中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基本体现。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中的"研究性课题"由此而产生。  下面就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上) P66即§7.5 "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这节课课堂设计为例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