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伴随孩子成长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了。”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作为纽带、引导者,让学生们了解知识、知晓其他不曾见过的事和物。
  在毕业之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但最初我并不觉得这份职业多么“光荣”,我抱怨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教学设备不先进以及生活不热闹。我面对的一群小小的、爱闹腾的孩子,他们会因为试卷上的高分欣喜,会因为同学间的争吵暴躁。慢慢地,我发现了他们的心事。
  为了保障家庭的收入,许多农村家长需要外出工作,但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无法带着孩子一同到大城市读书,这就导致农村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虽然能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但是在情感方面有所缺失。孩子們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向长辈诉说,长期发展下去孩子会逐渐出现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孩子虽然父母在身边,但部分家长因为文化程度限制难以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农村家长提倡棍棒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权威、可以惩罚学生,而学生能做的只是默默根据老师的想法完成学习任务,即使想法和老师不一致也不能说出来。
  面对这些问题,我发现教师应该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转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家长和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即使是小小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希望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较多,他们心理非常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来了解他们,纠正他们错误的想法,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追求快乐对生活的意义。
  其次,要用爱感化学生。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工作,更是一名乡村教师神圣的职责。爱学生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让学生感受来自他人的善意和关怀。在教学中我会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观察学生的举动和性格,尤其是那些心理敏感、自卑的学生,私下和学生交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时重点关注那些学生让他们敢于发言,愿意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
  最后,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目的是给予学生引导,而非让孩子陷入枯槁之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慢慢地给予引导,让学生受到积极影响而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们的错误行为和想法,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同时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农村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乡村教师工作的困扰。但是我认为教育不分地域,每个地区的教师都应该发挥自我能力,关注学生、关爱学生、陪伴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及生活的美好,师生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孙德雪,女,吉林省东辽县人,现就职于吉林省辽源市安石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责任编辑 于美琪)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精神瑰宝。将“四史”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是创新高校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本文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探究“四史”教育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及路径,从而提高“基础课”理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徐扬《姑苏繁华图》以细腻逼真的手法描绘了盛清苏州自灵岩山起至虎丘的百里风光。画中有各式桥梁50余座,这些桥梁的构建受到水文环境、周围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古桥的建造与装饰,反映了苏州的商业盛况,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深入研究姑苏桥文化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