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13到20日,在北京即将召开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是围绕“学以成人”展开全方位的哲学探讨。人,无疑是东西方哲学家追问内心、寻求知识、展开思索的原初起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我们生下来固然是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勇敢地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所以产生了人学。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虽然很广泛,但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做人。
今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能保持住做人的底线吗?在各种邪恶势力面前,你能保持住做人的底线吗?在庸庸碌碌、浮躁不堪的世风当中,你能保持住做人的底线吗?人生在世,不管你幸福也好,不幸也好,你能保持住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吗?……因此,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做一个有能力为國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自己贡献的人,你能够做到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我们是讲伦理、讲道德的民族。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实现古今贯通、中外联结,能够达到生命对接的优秀基因,找到文化的血脉,找到文化的基因,它好比一颗种子能够种到我们心里,活到我们心里,从而开花、生根、结果。
有这样生生不息的优良品种吗?
有。那就是仁。
仁者爱人的仁,仁慈的仁,果仁的仁。只要是仁,就能够发芽,就能够开花结果。
能不能找到融入我们骨髓里的优良基因呢?
能。那就是孝。
这就是做人的文化,这也是成人的文化。我们得永远保住它,传下去,让它能够世世代代根深叶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今天启动“孝行中原让中原更加出彩——2018孝贤之星寻访”活动,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传统文化,找到这样的优秀基因,找到这样先进的典型,找到这样的星星之火。寻访他们,总结他们,宣传他们 ,弘扬我们中原文明,让中原更加出彩。
关于寻访活动,我提一点想法,几条建议:
一是推荐寻访的对象,要注意新面孔、新人选。以前都报道多次了,有关方面都表扬多次了,头衔帽子戴得够多了,还有必要再去寻吗?
二是寻访的事迹一定要真实可信,群众公认。报道的时候得争取村党支部、村委会、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同意。
三是寻访活动不能搞项目炒作,不涉及商业活动,我们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要维护我们作为社团组织的形象。

四是提升寻访对象的思想境界,通过阐释,推介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化。当今世界正处于大政治变革时代,现在不是人跟人的竞争,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问题,所以我们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与亲转化为爱国、敬业、友善、诚信,人人忠于我们的国家,忠于我们的民族,才是当今最有效、最不可缺、最主要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天下之德,莫大于忠。这种德行在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比任何德行都重要。所以我们的寻访活动要跳出小圈子,要胸怀大格局,坚持高标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从一家一户考虑,还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国家意识。
我们现在倡导文化强国。文化的根在哪呢?不在故宫,不在安阳殷墟,在民间,都在草根里面。文化就活在街道里,活在屋檐下,活在我们自己心中。优秀的传统也不在天上,不在地下,更不在书本里,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文化真正的活水源头在基层,在民众。灿烂的中华文明,就是在这里川流不息地延续着。
而今,在广大老百姓当中,还保留着古道热肠,仁义道德,大恩大爱。这种中华文化遗传的基因,高贵的品质,创新的智慧,鲜活的经验,都仍然蕴藏在民间,生长在亿万百姓的细胞里,流淌在亿万百姓的血脉中。在百姓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人性的淳朴,看到人性的忠厚、真诚和执着,这是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最平常力量,他们以积极的心对待平凡人生……只有这些人才是我们这次真正要去寻访的人。寻访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学以成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