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终结的旅行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类第一次触及大地开始,就注定了要不停地行走迁移,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旅行就此滥觞。这里的旅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行走游历,而是“人的流动和文明的交流”,渗透在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旅行的历史》一书跳出了旅行书籍的窠臼,展现了一幅关于旅行历史的波澜壮阔的多彩画卷。
   《旅行的历史》并不是一部人类的旅行史,而是一个个围绕人类旅行串联起来的历史故事。从公元前20世纪草原民族的大迁移到3世纪西罗马崩溃时的匈奴和蛮族入侵,最后是蒙古帝国的崛起,远征都起源于从远东兴安岭到西边基辅绵长的欧亚大草原地带;罪恶和耻辱,鲜血和白骨,铺就了野蛮的奴隶贸易和苦难的黑奴船旅途;伊斯兰教徒一生最神圣的旅行——麦加朝觐;在沙漠边缘崛起,急速扩张到亚、非、欧的阿拉伯帝国;舍身求道,普度众生的佛教僧侣;从1世纪初开始到今天,基督福音传教者踏遍了世界的每一块土地;欧洲的细菌跟随着哥伦布的远航船登陆大洋彼岸;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金矿,引发了自欧洲十字军东侵以来人类历史最为壮观的大迁移;商业活动一开始就与贩奴和海盗行为牵扯缠绕在一起,海盗一方面抢劫运载宝藏与财物的商船,另一方面又为商船保驾护航,还加上皇室的支持;托钵行脚僧把俗人眼中的苦旅变成了灵魂净化的天路;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为了追随丈夫和情人,义无反顾奔赴风雪交加的西伯利亚流放地……
   读着这一个个旅行故事,我们不禁自问,是什么推动着人类一次次地出走?又是什么让旅行得以延续万年,而不曾衰竭?旅行应该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漫长过程。农业文明的发展以及财富的吸引力,驱使生活在荒漠和草原地带的游牧部族开始了向文明地区的征伐和进攻,约在公元前3500年爆发了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部族大迁移。殖民运动的先驱者是地中海沿岸的迦太基和古希腊,而大英帝国则是这项旅行活动的集大成者。远征成为暴力旅行的一种特殊方式,复仇和掠夺是远征的原始动力。民族融合和东西方商路的畅通,是充满残酷和毁灭的兵戎之旅留给人类唯一的价值。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促使疆界的大扩张,结束了不同大陆与海洋之间的“隔绝”状态:到达者能够返回,旅行路线得到留传,地理资讯有了详细记载,两地文化信息可以保持沟通交流。商贸之旅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显然比兵戎之旅更有正面的推动力,一件商品和一种技能的传播往往会造成文明新时代的到来。规模化的商品交换使各地互通有无,刺激了经济发展。为了灵魂的净化和宗教崇拜,为了追求智慧和艺术审美,人们开始了一种远离世俗功利的精神之旅。人类还在继续苦苦追寻着说不完道不清的为什么,大概除了安全和温饱、荣誉和占有之外,还有终极关怀之谜。大众化的世俗旅游产业是随着铁路和大工业的发展,休闲、观光和文化交流的巨大社会需求市场的产生而应时而生的。旅行社的出现,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兴盛繁荣。如今,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其兴盛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大旅游”时代。
   “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但何处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归宿?”荷尔德林写道。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次旅行,最终就是为了寻求那“莫测高深的归宿”。归宿地的无法抵达也就预示着人类的旅行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其他文献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气质与精细的现实主义品质相融合的关于奥运的小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矛盾的错综复杂性。在作者徐坤看来,只有敢于直面矛盾,敢于刺破负面,才能显示青春中国的真实风貌。青春之为青春,是因为敢于战胜腐恶,并在与腐浊的较量中,显现出勃勃生机。这里,建筑设计中的鸟巢——“东方地平线”,是个关键词,表达了对青春中国的隐喻,是个不错的对应物。旷乃兴,黎曙光,代表的便是新
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是保持周围恒星、行星、气体以及尘埃凝聚在一起的怪兽。从天文学家开始认真研究它们以来的几十年中,我们已经证实了这些天体确实存在于宇宙中。  我们也已知道它们是恒星形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我们还开发了一种能直接对它们成像的技术。但是,让天文学家们始终感到困惑的是:这些野兽是如何变得如此庞大,又如何能够如此迅速地生长的?  答案的关键可能在于天体射流--超大质量
全球化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支持者认为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繁荣,批评者则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夹缝中的全球化》一书站在弱国的立场上,全面梳理了全球价值链构成体系,从而提出独立的批判态度。本文为此书译者序,本刊有删节。    这是一本批评全球化的书。作者R.卡普林斯基(Raphael Kaplinsky),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是出生在南非的东欧二战难民的后代。他长期在欧洲最有名的发展
4月28日至5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一行(以下简称“考察组”)在艾立民主任的带领下,对贵州“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掌握了当地“农家书屋”工程的战略规划和建设进展,摸清了基层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考察工作得到了贵州省委和省新闻出版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新闻出版局刘援朝局长及出版局其他负责同志全程陪同讲解介绍,使考察组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不仅获取了感性经
中国纺织出版社推荐书目
我社成立2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依托高校,立足高水平学术著作和教材出版,出版了一批弘扬主旋律、反映学术前沿的优秀原创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评选活动中,有五种图书获此殊荣。    一、科学发展,鼓励原创,提升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我社生产规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品种也在逐步扩大。然而我们清醒地看到,
青年女作家温皓然创作的长篇小说《箜篌引》是一部美伦美奂的精品佳作。  作家采用魔幻浪漫的手法,以一个小女孩秦婳为引线,通过她纯真而又带有超长洞察力的目光,把现实生活中的“妖孽神怪”,看得一清二楚,揭露得淋漓尽致。初读,以为它是一部神魔小说。因为作品中所描写的那些混迹于商场、演艺界、文学圈内的男男女女,或是菩萨身边的仙童玉女,或是菩萨净瓶中凋落的花瓣,或是各种妖邪神魔,写得神乎其神。鳖精嫉愤,毁损百
本刊记者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新升的本科院校,近几年来其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在广东高校图书馆中是屈指可数的。2000年该馆藏书只有30余万册。今天,该馆纸本图书藏量已近100万册,电子图书10多万种,电子资源数据库10多个,形成了一座具有专业馆藏特色、颇具规模的高校图书馆。  该馆主要收藏与本学院各专业学科有关的书刊,其中会计、企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金融、保险类图书收藏相当完备。此外,该馆的货币收藏
读完于丹的论语心得,突然有种感觉,眼前的孔子很亲切。  孔圣人是应该被仰视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足以证明他为人景仰的份量。可是仰视久了会让人产生敬畏,习惯敬畏了,陌生感就会挡在中间,隔断我们与圣人的交流。圣人远了,心里的形象也会淡然。我想,这一定不是孔子的本意。  孔子是温柔敦厚的,谦仰是孔子的态度也是儒家的态度,道不远人让我们知道,其实圣人也是可以被平视的。只有平视了,同圣人才有对话,而对话是走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类别)    1 伦理学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何怀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人文社科  2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   (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 刘华杰译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人文社科  3 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马嘶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人文社科  4 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田炳信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