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當學顔:南宋士夫陸游與朱熹的書法觀——兼談論題思考的書法史基點

来源 :书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陸游與朱熹是南宋時期的士夫代表,陸游通過詩句提出了“學書當學顔”的書法觀,“學顔”在朱熹的書法觀或者説在他的書法歷程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該論題的提出有幾個書法史的基點,首先是基于文獻梳理的兩宋時期的顔真卿書法影響,其次是基于書迹考察的兩宋文人書法中的“學顔”風氣,再次是從相反方面的兩宋時期“帝王所尚”書法風旨大時勢下加以審視,進而闡述顔真卿書法“體系化”的後世確立.論題研究的核心是以陸游、朱熹爲中心的南宋人的顔書情結,陸游雖然提出了“學書當學顔”的觀點,但并非他“唯一”的書法觀念;朱熹學書早期的“忠”“賊”之辯對他喜愛顔書的書内心選擇産生了重要影響,朱熹的書法觀念表現爲前期顓意于“心正則筆正”、中期提倡“書字時甚敬”、晚期主張“皆由自家使得方好”,而這一切都與朱熹作爲理學家的一生重要書法活動以及家學啟蒙、游宦生涯有關.顔真卿書法在宋代受到廣大士夫代表人物的推崇,大致反映出宋人對顔書的興趣和關注.顔書在宋代翻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歐陽修、韓琦“好顔書”形成風氣以後才開始的.顔真卿到了皇祐、嘉祐以後開始進入叢帖之刻,存在一種風尚;顔書在進入叢帖傳播之前,主要是通過碑版流傳.
其他文献
唐代《興福寺殘碑》又稱《半截碑》,自明萬曆年間發現以來便被視作唐代集王羲之書法的重要碑刻.本文就以往關注較少的碑文内容進行考證,認爲碑主當于高宗時期入宫爲宦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