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shi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65例不明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肿瘤抗原(carcinomic antigen,CA)125、CA199、CA242及CA72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5例不明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肿瘤组(23例)和非肿瘤组(42例),检测CEA、AFP、CA125、CA199、CA242及CA724分子阳性表达情况并检验其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肿瘤组中,CEA、AFP、CA125、CA199、CA242和CA724阳性率分别为73.91%、60.87%、78.26%、47.83%、43.48%和13.04%;非肿瘤组中,CEA、AFP、CA125、CA199、CA242和CA724阳性率分别为11.9%、7.14%、14.29%、11.90%、11.90%和19.05%,除CA724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CEA、AFP、CA125、CA199、CA242和CA724的AUC分别为0.716、0.492、0.430、0.732、0.554和0.514;其中AFP和CA125的诊断效能较差,曲线下面积值低于0.5,CEA、CA199、CA242和CA724效能高,曲线下面积值大于0.5.CEA(OR=20.967)、AFP(OR=20.222)、CA125(OR=21.600)、CA199(OR=6.783)、CA242(OR=5.692)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CA724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38).结论 CEA、CA199、CA242和CA724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明确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软件无线电的发展,CDMA扩频技术已经成为现今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具有寻址能力强,抗干扰性能好,保密功能强等特点。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系统是当前
基站的选址、建站、维护是移动通信系统质量保证的核心,是网络规划的重要内容。传播模型是影响基站规划的关键因素。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个人通信需求从语音、数据等低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