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参考面下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40例80只眼(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2.5±4.8)岁(18~35岁),平均等效球镜(-4.84±2.26)D(-1.00~-9.75 D)。使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以最佳拟合球面、最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为参考面,记录两种参考面下角膜顶点、角膜最薄点以及5 mm直径范围最大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参考面下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参考面下角膜后表面高度的相关性。
结果以最佳拟合球面为参考面的角膜顶点、角膜最薄点和5 mm直径范围最大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平均值分别为(1.7±2.4)μm、(4.3±3.4)μm和(10.8±3.1)μm,以最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为参考面的平均值分别为(-3.0±1.2)μm、(-1.6±1.8)μm和(7.0±4.0)μm。以最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为参考面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值均低于最佳拟合球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054、-0.238、0.304,(P =0.764,0.175,0.080)。
结论相较于最佳拟合球面,采用最佳拟合环曲面椭球面进行拟合能够更加贴合真实的角膜形态,可能是更佳的术前筛查角膜扩张性病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