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以表彰他们在“G蛋白耦联受体”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奠基性的”杰出贡献。
  大家或许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都是年事已高的科学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评审委员会要确定获奖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学术界反复验证并广泛接受,而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可是,克比尔卡在G蛋白耦联受体方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刚刚发表于2011年,从出成果到获得诺奖可谓是“火箭速度”。那么,为什么克比尔卡对于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能够为他迅速赢得诺贝尔奖呢?到底什么是G蛋白耦联受体呢?对于这种受体的研究又为何如此重要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细胞的“天线”
  现在人们家里都用上了有线电视,可是在20来年前,电视机还都要用天线来接收信号。如果能把天线架在屋顶上,再绑上几个易拉罐,效果才最理想。要是天线坏了,可就没电视看了,那样一个烦闷的夜晚肯定很无趣。
  细胞其实也有这样的苦恼。为了抵御外界的有害物质,保持内部的稳定环境,细胞把自己关在了一层细胞膜中,就像一个家一样,保护着里面脆弱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但我们的身体由难以计数的细胞组成,要让它们协同工作,就必须要给它们发送正确的指令。相对封闭的细胞该如何接受这些指令信号呢?这就要用到细胞自己的“天线”了。
  当然,这些“天线”可不是金属做成的,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柔软的蛋白质,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为“受体”——细胞外信号的接受者。至于受体所接受的“信号”,当然也不是无线电信号,而是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其中有化学小分子,也有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
  G蛋白耦联受体正是所有受体当中最重要、最引人瞩目的一大类,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内外的很多重要信号都是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之类传递到细胞内部的。我们能够看到光线,能够闻到气味,能够尝到味道,全都要感谢G蛋白耦联受体的帮助。而我们身体内的各种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大都要借助G蛋白耦联受体这个“天线”的接收,比如大名鼎鼎的肾上腺素、对生殖起着重要作用的卵泡刺激激素、与大脑中的神经活动紧密相关的多巴胺等等。
  “锁”与“钥匙”
  G蛋白耦联受体具体是如何传递信号的呢?这要先从它的名字说起了。顾名思义,G蛋白耦联受体是一种平常与“G蛋白”耦联在一起的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这个拗口的名字有个简单的英文缩写,即GPCR。GPCR主要由7根螺旋状的结构组成,扎在细胞膜上,穿膜而过,就像是伸出屋顶的天线一样。而G蛋白就紧贴在细胞膜内侧,与GPCR在细胞内的部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不过,GPCR有一个特性与天线完全不同,被科学家们称为“特异性”。大家都知道,电视机的天线可以收到许多频道的信号,你不需要为体育频道架一个天线,再为电影频道架上另一个天线。而GPCR却要专一得多:一种GPCR只能接受一种信号分子,就像“锁”与“钥匙”一样。两者的形状互补、带电性质相反,于是信号小分子就能钻进GPCR的7根螺旋中间,与GPCR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导致了GPCR的形状发生改变,最终与细胞内的G蛋白分离,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就这样,信号从细胞外传导到了细胞内。
  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GPCR也一样,只会与自身相对应的信号分子发生作用,而不会理睬其他信号分子。比如说嗅觉GPCR吧,我们的鼻子里有多少种嗅觉GPCR,我们就能闻到多少种空气中的气味小分子。实际上,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的结果来看,我们人类大约有384种嗅觉GPCR。这可比老鼠和狗少多了,它们大概有超过1000种。当然了,我们实际能够闻到的气味不只384种,而是有成千上万种。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感觉,气味的构成还牵涉到了神经系统复杂的处理方式,而且有可能是多种气味小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至于舌头上的味觉GPCR就更少了。我们人类的舌头只能尝到酸、甜、苦、咸、鲜这5种主要的味道。那些佳肴盛宴的美味大多要归功于它们散发出来的气味分子。如果我们的鼻子因为感冒而堵塞了,总会觉得吃什么都不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我们闻不到菜肴的气味了。至于辣味,这其实并不是与GPCR相互作用的结果。辣的东西里面含有辣椒素,能够与我们身体表面感受温度的受体结合。所以,我们全身的皮肤都有可能被“辣”到,而不仅仅是舌头。
  视觉GPCR的情况有点特殊。光线并不能让GPCR直接发生形变,但可以让视觉GPCR中结合的一种叫视黄醛的小分子发生改变。视黄醛与视觉GPCR的结合方式就像是其他信号小分子与GPCR的结合方式一样。于是,视黄醛由于光线所导致的改变,就会进一步造成GPCR的形变,最终殊途同归。你知道吗,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稍加修饰得到的,而维生素A就是半个胡萝卜素。这就是为什么吃胡萝卜有助于解决夜盲症等视觉问题的原因。
  药物的靶标
  当然,锁与钥匙也有不匹配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用错钥匙的情况,搞不好还会把钥匙卡死在锁眼里。GPCR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有些小分子与GPCR对应的信号分子长得很像,也能够钻进GPCR的7根螺旋之间,但却会卡死在里面,阻止真正的信号分子与GPCR结合。科学家们称这种小分子为拮抗剂。
  还有些时候,我们会为一把锁另配一把钥匙,它和原本的钥匙一样好用,甚至会更好用。对于GPCR来说,也存在这样的小分子,与信号分子一样能够让GPCR脱离G蛋白,让细胞接收到“伪造”的信号。这样的小分子被科学家们称为激动剂。
  无论是拮抗剂还是激动剂,都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药物。利用这些药物小分子,我们就能阻断对人体不利的信号,或者假冒人体所发送的正常信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且,与GPCR相互作用的药物小分子有一个好处:由于GPCR所具有的特异性,这些药物不会随便与别的正常细胞发生相互作用,而只会对带有特定GPCR的细胞施加影响。
  与药物相结合的蛋白被称为靶标,GPCR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一大类药物靶标。根据2006年的一项统计,市场上销售的超过2万种药物中,45%作用于某种GPCR上。而在华尔街评选出来的最具商业价值的20种药物当中,有12种是与GPCR结合的。比如前面提到过,肾上腺素也是与GPCR相互结合发挥作用的,能够阻断这种结合的拮抗剂药物有四五种,年销售额总计高达200亿美元。
其他文献
60年代,台湾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医五行学说理论时,突发奇想,把五行中的五色和地球上的人种联系起来。他认为,如果五行学说是一种科学,那么,世界上就应该有蓝种(色)人。    发现蓝种人    史料记载,在1900~1949年的半个世纪中,欧美不少国家发现了一些蓝色皮肤的怪人。这些蓝色怪人的父母和亲属都是名副其实的白种人,可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皮肤呢?  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原来是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片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博物馆群落,这便是号称“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城”的史密森学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它坐落在东起国会山,西到华盛顿纪念碑的国家广场南北两边,由13座博物馆组成。史密森学院总部所在地“史密森城堡”是一座建于1855年的古堡,如同国会山和白宫一样,这座砖红色的尖顶建筑也同样是华盛顿的重要标志。  史密森学院成立于1846年,它的创始人詹姆
“百姓”曾用来指贵族  “老百姓”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意思是自己是平民普通人。其实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这个词指代的却是贵族。因为我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有土地有官爵者才有姓,而庶民无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具体来说,这个词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
大蒜是一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植物,当年它出现在法国人餐桌上的时候,保守的英国人还把大蒜视作令人生厌的东西。那时,英国教会就规定,凡嗜食大蒜的教士不得担任圣职。然而当下,大蒜被公认为无可替代的健康食品,并形成了一种风行全球的大蒜热。  古人曾经顶礼膜拜  早在5000年前,人们便开始亲近大蒜了。有一位巴比伦国王嗜蒜如命,他曾下令让臣民为宫廷膳房进贡39万5千蒲式尔的大蒜,用以烹调各种菜肴,举国上下无不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这位学者的担心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看看地球上的生物圈,无论是60亿的人口,还是无以计数的动物,甚至包括不进行光合作用的非绿色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19世纪以来,100多年
上古君主亦称“后”    众所周知,古代的君主一般称为“皇”、“帝”、“王”等。其实,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君主也称为“后”。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有:“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句中的“夏后”即“夏王”之意。又如,屈原《离骚》说:“昔三后之纯粹兮,固群芳之所在。”句中“三后”就是“三王”,通常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明长城天津段新发现古代遗
“奥林匹克烯”献礼奥运  伦敦奥运即将开幕,英国科研人员也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种被命名为“奥林匹克烯”的微小五环结构分子,这可能是迄今最小的奥运五环。研究人员利用碳原子的六边形接近环状的结构,将三个这样的环置于另两个环之上,就得到了一个类似奥运五环的分子结构。经测量,一个“奥林匹克烯”分子的宽度只有约1.2纳米,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粗细的十万分之一。“奥林匹克烯”不只是向奥运致意,它还有实际的科
基因疗法仍处于试验或草创阶段,充满着挑战。近些年来,基因疗法有一些初步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因此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全新领域。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都是有利的。    成功的案例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基因疗法可以施用到所有疾病。但由于其不成熟,基因疗法有一个最后安全原则,即在一种疾病使用了种种方法都无效之后,才可以尝试采用基因疗法。正因为如此,基
小行星被认为是处于萌芽期但未得到机会成长起来的“行星婴儿”,探测小行星将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正在奔赴灶神星和谷神星的小行星探测器被命名为“黎明”号的原因。  5月1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黎明号探测器拍摄到了太阳系最主要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的图片。接下来,黎明号即将开始对灶神星为期至少6个月的观测。然后,于2015年赶到谷神星继续观测,最终完成对两个小天体分别近距离绕飞探测任务
一个城市的兴盛和发展既不在于人口的众多,也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摩天大厦,更不是壮观华丽的地面立交桥,也不是炫目耀眼的霓虹灯,而是深达地下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处的人们看不到但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排水排污系统。因此,在城市学研究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统治下水道者必能统治城市。    现代与古代    6月23日下午14时~18时,北京城区平均降雨量达到51毫米,局部地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北京城区部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