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摄影系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我国院校的摄影系成立并不久,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而且在各个院校的归类也不大一样,有的归属艺术学院,有的归属新闻学院,还有的是在理工科??这决定了摄影系教学发展的不同体系。而今,当我们搬出这一代摄影毕业生的成果时,不禁引发了许多思考。数码技术带来更多的便利、信息时代催生更多想象,摄影有了更多的形式和表达的空间, 然而,带来的结果是我们所期待的吗?走出了校园,他们是否能与社会接轨,实现我们高校教育的最根本目的?答案,有待揭晓。
  《孤·赏》 刘佳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
  在这个纷纷扰扰、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沟通,于是慢慢地,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小,甚至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
  黑白摄影对我影响颇深,没有了色彩的庇护,影像回归到了最传统的纯粹形式,能更加体现出形体、线条。在此基础之上,我认为也不能仅仅只抓住黑白摄影不放,于是降低了这组作品的整体饱和度,在充分利用黑白摄影的优势时,人物的妆面以及肤色上还留有少许的色彩,来增加画面的细节。
  通过运用上扬的、粗黑夸张的眼线和不同样子的帽子来体现女性自信、优雅以及冷漠的感觉。在服装上,为了避免抢夺眼妆的效果,我选择了极为简单的黑色衣服,使得画面简洁干净,主体明确。在拍摄上,主体人物面部受光均匀,配以手部以及形体上的变化,具有协调的明暗对比关系。
  后期制作时,先调节整体画面的反差和影调,突出人物形态。再调整饱和度,降低人物主体的色彩饱和度,只留下眼妆以及唇色。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营造出干净唯美的风格。
  《girl’s colorful world》 郑天汇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
  女孩的世界总是色彩斑斓,变幻莫测。这一组作品意在用绚丽的光影强调色彩的冲击力,展现女孩儿花花绿绿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兔子耳朵意在赋予模特“兔女郎”般性感妩媚的同时又能彰显女孩俏皮可爱,围绕在身体上的灯泡除了在造型上力求创新之外,还有丰富色彩元素、增添画面亮点、平衡明暗关系、丰富影像内容的作用。
  在拍摄过程中,将光绘技术和多次曝光技术相结合,将人物与光绘素材分开拍摄,为了使画面中绚丽的光影氛围更浓,我刻意在模特身体外围,在与灯泡接触的部分以及头发边缘增加光感,让人物融入背景,让光绘的装饰更自然。
  《默》 于小川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
  照片灵感来源于宗教与油画。画面中的女孩与画外的手的互动,有一种上帝般神圣的气息,表达了罪与爱、欲望与祈祷。在后期调色上主要参考了油画效果,背景叠加了肌理,画面色调整体较暗、也较柔和,渲染了气氛。
  《孪》 高荣国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
  同一时刻出生的人,其气质命运迥然不同,遭遇相同的人,却不一定出生于同一时刻。于是,我决定拍摄50岁以上的同卵双胞胎。 他(她)们曾经有着同样的面孔,生活在同样的家庭,长大后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我采取面对面的形式拍摄了这些双胞胎,面对面更像是在照镜子,“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照见自己”。
  《门市楼》 阮世山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
  1986年至今,特别是在2006年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经济组织之后到近几年来,越南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门市楼的价值迅速提高,打开了迅速扩建的“新时代”。在大都市到处都能看见窄小多层门市楼连续盖起,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接着出现的现象就是广告牌。所有最先进的、最鲜艳的广告牌制作的技术都被采用。人们尽量使用门市楼的优势位置,把它做出超大广告牌掩盖门面,变成路边的灯塔。这样下去,每个家庭的生活空间变成公用的,没有个人烙印也没有自由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我进行“门市楼”项目。我在考察的过程中想试验一个新的概念,想把当代材料和普遍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视觉效果的作品。
  “门市楼”是带后现代精神性质的故事,是个人的一个小故事。我想做出一个生活缩小的模型、一场视觉的游戏。
  《殇》 贺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
  作品《殇》是我时常浮现在脑海中的一种悲伤情绪的表达,是对“现代文明”以及现代文明下我的身份困境的思考。
  《微缩城市》 王琰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
  这组图片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不仅仅有生存还有竞争。人类作为自然的创造物,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我将城市装进了小小的花盆中,传达着人类参与的无处不在。人类的城市都修建在植物群中,力求达到与自然无限的亲和力。但是这里存在一个矛盾点,所有的盆栽植物都是人类干涉的自然环境,人类到底是不断地让自己适应了大自然呢,还是改造了自然,让它来适应自己?
  《安全距离》 史方舟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
  美国心理学硕士邓肯说过: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除非是你特别信任、熟悉或者亲近的人,否则无论是说话还是其他的交往,逾越了这个距离,都会让你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而在这个拥挤的都市,我们每天为挤上一班地铁或者公交车烦恼,即便是成功上了车,也要忍受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找回自己的那份安全感。年轻的我们,有权利去改变我们生活的空间,即使只是在想象之中。理想主义的胜利,自当魅力无穷。这组作品中,我将模特装入一个气泡之中,自由穿梭在这个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如每天上班路上我所臆想的把自己包装起来那样,贪婪又放肆地去享受这嘈杂环境中的一份安逸。
  《失眠》 马筱祺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摄影系
  这个城市中的年轻人有六成被失眠困扰。作品拍摄于2011年的夏天,是无比闷热和难受的夏季。我走进失眠朋友的家中,拍下这些照片。因为拍摄,我走进他们的卧室,进入他们的生活,也彼此交换着生活中的忧虑、烦恼和不快乐,最后按下快门。最终,在2011年秋天之前我一共拍摄了十几位失眠的朋友,也在开始拍摄的不久之后结束了我的失眠。   《奔赴》 乔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
  这组作品反思了时下国人“出国热”的现象。 “奔赴”一词带出了“向往”迈出国门的人心中所隐藏的使命感,体现出了一种国人对外来文化的“趋同性”,一种对时下强势文化的“好奇心”。
  《梦游记》 吴义斌
  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摄影系
  《梦游记》系列作品是一种在现实中所不存在的场景,作品中所存在的事物和物体都是虚无缥缈的。图片中的视觉元素都是在校园中取材利用数码暗房来表现的。作品表达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学校的留恋,看到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而触景生情,而人最真实的感觉往往会表达在潜意识和梦境当中。
  《空》 尚名名
  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摄影系
  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朝着复杂、抽象的混乱状态发展,人们在这拥挤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像没有根系的动植物般到处飘移,摸不着边际。世界那么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许多人的内心却是空洞抑郁。我通过这组作品描绘的“空”来阐述这种生活现状,并希望启发人们固守自己那份信念,发现空中的那道曙光。
  『汲取传统营养 寻求锐意创新』
  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起步较晚,从人大一分校创办摄影专业开始到至今,不过才近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发展很快。在起步之初就试图努力与世界接轨,并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了各类摄影专业的优秀人才及大量的从业人员。
  远离生活之“观念”
  从各校毕业作品创作的样式中,我们看到创作多以“观念”摄影为表达的主要手段,追本溯源是学生在初高中到大学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机构只重视应试教育,缺少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他们从小到大以独生子女的身份生长在水泥楼中,蜗居在网络里,并在虚拟无限的空间里感知着世界,利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技术与文化能力把虚拟与想象的感情经验直接创造出来。他们不太有机会参与创作新闻与纪实作品,只能通过少量社会实践课去体验生活、感知社会,更多的是以“观念”为表达载体,表现自己所思所想。不可否认的是也许会由此衍生出新的摄影样式与流派,但他们确实有过多的模仿痕迹,缺少原创性。然而在这样一群新生代中有一部分人正在努力觉悟,并寻找一切机会勤奋创作,力图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我相信“自古英雄岀少年”,未来将是他们的!
  缺失的人文素养
  摄影技术被数字化革命解构之后,对高校而言,摄影的文化表达与信息传播的认识已迫在眉睫地提到了摄影教育的日程上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技术的变革浪潮冲击到实践的前沿,如何具有一种现代文明所公认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否则技术的变革将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创作理念的伤害将大于它为其创作观念服务的价值。而这一点恰恰是高校所针对的教育群体将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如何使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具备必需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当今的视觉信息时代不但信息是生活的沟通工具,也已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体。科技的发达也为艺术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传统艺术将要以现代的科技使其原有的表现形式再放异彩,学生也可以利用科技媒体的特质,借由影、音、声、光、动态等多重感官效果表现艺术,新的科技引发了新的美感体验。学院的艺术教育课程,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将传统的艺术史、艺术理论、文化、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实践等相关课程体系与媒介和媒体等当代全新的艺术理念相融合,重视新的科技特征,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当今传媒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向,将传统艺术理论和文化基础教育充分延伸到新的艺术实践和传媒应用之中,协调各种现代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
  注重史学教育
  有继承方可谈创新,摄影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摄影教育的薄弱环节。纵观摄影史的发展脉络,学生可以真实地触摸到摄影发展的螺旋上升趋势,这种摄影史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史料的一次梳理,在历史天空下教会学生如何以宽广的胸怀放眼创作,使自己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首先教会学生理清摄影史与艺术史、文化史的关系,其次就是摄影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这二者缺一不可。
  除此外,还要开设摄影批评课程及理论研究,建立起摄影批评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能够具有明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创作的基本准则能力。教会学生做宽容对待各种不同摄影观与风格的智者,获得一种严谨对待前人知识遗产的自觉能力,相信一定会大有益处。
  『三方视点』
  “学以致用”是最为朴素的教育要义,摄影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在哪里,社会对我们的摄影教育有着怎样的评价,是我们关心的话题。为此,本刊采访了摄影家李少白、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摄影系教授姚璐、视觉中国集团总编辑柴继军,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了学校和社会对于高校摄影教育的期待。
  李少白(著名摄影家)
  这些作品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并不一定是我所提倡的。从作品的艺术性来说,我认为它们只能说暂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或者说,我认为艺术或许和难度有关,PS让许多艺术视觉的合成变得更为简单,但是我更欣赏来源于现实、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作品。许多景物常人熟视无睹,杰出的摄影家却能通过镜头把这些景物提炼出来,并让这种提炼符合人类几千年文明所衍生出来那些审美规律,才是可贵的有生命力的艺术。
  如果说,这组作品代表了当前摄影专业毕业生的学习水准,我多少会感觉有些失望。如果摄影课程按照这个方向指导他们,这些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可能很难生存。学习摄影,要更着重那些传统技法的训练,创造必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这些作品的风格或许可以说成是比较时髦,时髦的东西总是容易吸引眼球,但是往往也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鼓励高校摄影教育更注重基本功的修炼,也并不是说不需要变化了,艺术上的变化更多地是在于不断发现。
  姚璐(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摄影专业副教授)
  摄影教育有它的特殊性,摄影专业的建制在高校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归类,有的是在艺术学院里,有的是在理工科的体系里,有的则在新闻专业里,当然还有的在这几个之间,这就决定了摄影教育的走向和办学宗旨。因此很难界定摄影教育应该如何如何,它的实用性决定了它今后的方向,培养的人才也会跟着这个思路走。
  观照这些学生的作品,总体来说:新鲜感不足,技术上可能都无可厚非,但是总觉得去年或者在这之前全见过。现在的学生在做作品时,跟风现象太严重。不仅仅是摄影作品这样,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有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所以,有时候我看到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艺术语言的学生作品,哪怕他的作品稚嫩一点或者还存在很多问题,我都会给予很大的鼓励和表扬。希望他能保留自己的观点,这里的关键是“自己的”,这一点太重要了。
  或许我们都注意到了,观念的作品占据了很大篇幅,还是由于学生爱跟风,把“观念”当成时尚的东西,所以,有些作品里总有那么一种不疼不痒的,似乎这样就“观念”这不是什么好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坚持以研究的心态做作品,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效果,其实摄影的语言方面非常之全之广,应该让学生充分尝试和研究。
  柴继军(CFP视觉中国集团执行董事、总编辑)
  总体感受是这些作品想象力丰富,但缺乏深度;技术能力较强,但远离现实。
  观照这些学生作品,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观念”作品居多,我想这也很正常,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学生作品更加注重表现自我以及内心世界。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希望学生们能拓宽视野,关注更多的领域。
  我毕业于综合性大学,主修新闻传播,在大学学习过一个学期的摄影基础教育,并没有系统的摄影技术训练;但是综合性大学较为宽广的学科选择优势给予我其他的养分,对于我后来从事新闻摄影帮助很大。由于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专业院校毕业的摄影系学生一般而言,基本功扎实,上手快;需要弥补的是广泛的知识面和多元的知识体系,以保证摄影师能始终走在客户、社会以及时代的前面。
  未来,摄影师随着市场化的大潮越加职业化,摄影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职业规范训练,增加图片市场以及相关市场营销的课程;在加大摄影专业技能课程同时,要增加拓宽学生视野的人文、商业、传播等课程。最终培养懂得影像传播以及市场营销的职业摄影师。
其他文献
HDR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相机自带的较接近事物本真的包围曝光合成效果,到各种软件里创造出奇幻、夸张的艺术效果,从它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议中前行。有些人利用它最大程度展现高光、暗部的细节,有人则享受其中制造各种夸张、绚烂、奇幻……尽管在这个随时随地拍摄影像的大时代,就连各种各样的手机拍摄软件里,HDR也已成为不可忽略的效果,但曾经的HDR拥趸们,也有不少厌倦了那种强烈、夸张……不过,无论褒贬,HDR总
本文作者曾以优秀的内蒙古人文、风光作品获得《大众摄影》2012年度影像十杰摄影师荣誉,如今见到了他的这组蒙古人,其鲜明的风格又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在前期拍摄中,注重自然真实的瞬间抓取、简洁精致的构图,后期制作中,作者在Camera Raw中进行了整体和局部的全面控制,快速地控制了影调、色调、锐度,很值得借鉴。  ——编者  前生我也许是飞回草原途中迷路的鸿雁,声声的悲鸣只为了心底浓郁的乡愁。第一次看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独特的光线往往能够赋予摄影作品独特的视觉。尤其是在风景摄影中,光影的作用极为重要。于素萍的摄影非常注重对光影的选择与判断,通过光影对比及色温的处理,赋予画面以强烈的形式感。
相机是创造影像的工具。  一台令人满意的相机应该具有出色的成像品质和扎实的拍摄性能;  而一部理想中的相机,则可以激发拍摄者的创作欲望。  尼康Df,一部融合复古设计与先进性能的数码单反,一部理想中的相机。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两位摄影师的指引,一起感受Df的魅力。
V640以及V630这两款定位于专业摄影师的产品采用V锁紧系统结构,开脚旋钮外形小巧、触感舒适,长度比以往旋钮短25%,重量轻40%。只需旋转旋钮90度,即可快速地伸缩与固定脚管。由于内部安装有停止转动螺丝,再也不用担心旋钮操作过于松动而导致脚管脱落。相比于前代产品更易操作。脚垫方面考虑到摄影师拍摄题材的变化,选取了可更换式脚垫。
花朵本身的色彩选择上最好能选择色彩比较明快的、层次较好的进行拍摄。主体色与背景色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拍摄效果。主体色与背景色一样,一般运用大光圈来突出主体。主体色与背景色不一样,背景色尽量单一可以突出主体。主体色与背景色接近一样,一般运用大光圈来突出主体。拍摄花卉作品大多情况下画面中出现的色彩最好不超过3-4种,尽量少的色彩会使作品画面更加干净简洁。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保护传统村落,就是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长期以来,国家文物局致力于传统村落中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并启动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村落及其保护工作成果,国家文物局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
我们将为你解析一只出色的超广角镜头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同时也可作为器材选购时的指南。  毫米必争的广角战场  对于一只超广角镜头来说,看起来相差不大的几毫米差距,反应在画面上的不同要远比数字上的明显得多。  以我们常见的16-35mm镜头为例,如果你在同一个场景下,使用其16mm端拍摄2张竖向的照片,并将它们拼在一起,能得到一幅视角更加宽广的画面。但实际上这仅仅相当于1张11mm镜头拍摄的照片所包
观察与发现,记录与展现是摄影创作的特点与功用。李昀的摄影作品题材并不复杂,荷花、柳枝、海滩、建筑等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但是李昀却通过摄影的语言和手法,使这些平淡无奇的题材幻化出灵动的美感与意蕴。他的作品注重光影变化,强调色彩情绪,充分展示了他对摄影美学的理解与感悟。
意境一词从诗而起,进而到中国山水画、园林营造甚至现代的风光摄影等等。可以说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追求。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墨分五色,无论线条布局还是空间营造,虽然表达的方式和媒介不同,但它们都拥有“意境”这样一个基于东方文化的灵魂。王羽的风景摄影非常注重意境的表现,通过或强或弱的光影,以及或浓或淡的色彩,一些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场景,在他的镜头下都能幻化出浓浓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