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既不是“校舍装修”,也不是“景观工程”,而是一项为校园赋予灵魂进而使校园更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业。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考验学校的审美观,更是考验学校对教育与文化的理解,以及表达这些理解的能力。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辩证地考虑各种因素,本文所谈的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虚与实、简与丰、上与下的辩证思考。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虚与实
  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由虚到实”,“先虚后实”,在“虚”的问题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不急于动手进行“实”的操作。我们这里的“虚”,是指学校的理念系统。我校是一所新学校,建校于2009年9月,学校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虽然是从零开始,但我们充满文化意识。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文化切入”,把“文化建设”作为神圣使命,我们为此逐步地提出并践行一系列的文化主张。2009年8月,我们提出了“从现实世界出发,向理想境界迈进”的整体办学框架,提出“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这一核心价值观。到2011年底,我们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理念系统,并在全体工会会员大会上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对学校的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师生成长目标、学校校训等进行了完整的梳理,理清了“成长”与“坚持”的关系,并把“恒”作为学校校训。我们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是在务实的办学实践中点滴积累而成的;提炼之后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又不断地用实践来丰富与滋养。如果我们把这些无形的文化看作是“虚”,把有形的校园建设看作是“实”,那么,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就是“由虚到实”的。正是在梳理学校理念系统的基础上,2012年6月,在学校成立两年半的时候,我们形成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性方案。
  校园文化中的“虚”是魂,“实”是体。虚实相生,校园才能充满生机;虚实不谐,就会魂不附体。校园文化中“虚”与“实”的结合点,就在于设计“我的文化”,即具有校本意义的校园文化。如,为了体现“恒”的追求,我们曾经设计过一组雕塑作品: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绳锯木断,打算置于“恒园”中。但后来又全部推翻这个方案,因为这些作品缺少“我”的元素。我们设计了一个由36本书册堆叠而成的雕塑,这个雕塑的初始想法是:学校初创时,有36位教师,在第一学期,他们参与“土书著述”,奠基了学校以“恒”为特质的“成长文化”的基础,之后“土书精神”一直在延续,至今已经有200本,这里积淀的正是丰富的学校文化。雕塑形成之后,它的含义又可以无限扩展:可以指已有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经由名著阅读造就精神高度;可以指有待书写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无论我们怎样去解读,“恒”的含义却是一定蕴在其中的。
  一种好的校园文化不应该是直白的,而该是可以引起思考的、引发探究的。校园文化绝不是“校园文字”,校园文化要“少文字”,要“用意象说话”,而这个“意象”就是虚实相生的产物。意,即“虚”;象,即“实”。有意无象,玄虚缥缈;有象无意,平白无味。虚实相生,才能建设有品位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简与丰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各种景观的堆砌,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至简意义上的至丰。“至简”与“至丰”,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围绕“至简”来展开,我们的设计哪怕是极其繁多的,也必将是“至乱”的而不是“至丰”的。因为所谓“至丰”,一定是将核心的东西阐释得淋漓尽致,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多而聚焦谓之丰,多而杂碎谓之乱。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着校训“恒”字展开,我们是一所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学校,我们将校训的源头追溯到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讲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我们的这种追溯,不是卖弄“学问”,不是故作深奥,而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正在用无数的努力逐渐地积淀学校的文化。可以说,一个“恒”字,开启了并丰富着学校的“成长文化”。而学校的LOGO,也由“恒”字演变而成,汇聚了师生们的追求与希望。左边的竹竿与竹叶,象征着成长中的师生;右边的一片云,一卷书,一波湖面,象征着我们的思绪、智慧与胸怀。右边沉静的深绿与嫩绿,是生长的力量;右边跳跃的橙与黄,象征热烈与奔放。就这样,一动一静,寄寓着“育内外兼修学子”的梦想。
  校训的确立为学校文化寻找到了至简的核心,LOGO的确立为校园建设寻找到了聚焦的中心。遍布校园的文化景点无处不能找到LOGO中的元素,它们一起使至简的东西至丰起来。而“竹子”,也就成了学校的精神意象。漫步校园,到处可见的就是青青翠竹;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都被融入了竹的元素;校门口被称为校园八景之一“双童迎旭”的恒恒与成成,也被设计成竹笋的模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竹子是中华精神的代言,而在我们的校园,近30种竹子更多的被赋予了“坚持”与“成长”之意。
  “恒”的精神被赋予各种“解释”。在开课教室里,每一学期一届的“成长课堂研讨会”展示了“恒”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校图书馆,200册土书的书脊展示了“恒”的迷人力量;“毕业墙”上每届毕业生的“毕业纪念册”,留下了“恒”的痕迹。我们试图用生动的故事与正在创造着的历史,把一个至简的“恒”字演绎得尽可能丰富。
  没有至简,就没有核心,校园就会失去整体性与统一性;没有至丰,就会流于单薄,校园文化就会变得概念化与表面化。而只有至简,才能使校园的丰富性有所归属,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丰;只有至丰,才能使校园至简的追求更有力量,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简。至简而后至丰,校园才能富有强大的文化张力。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
  我们可以多元地理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第一层意思,校园文化建设要处理好校园文化“上位”与“下位”的关系,即“上位”的理性思考与“下位”的物理呈现的关系,也就是“虚”与“实”的关系,这一层意思,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阐述。
其他文献
文章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如何将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最佳英语学习环境的方式方法做了研究,认为网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旧县背装源于洛阳嵩县的民间造型舞蹈,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传承和创新,旧县背装的表演已融入了舞蹈、曲艺、高跷、杂技等更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演出生动形象。旧
【摘 要】文章针对交直流打压仪的应用现状,提出了集成打压平台的设想。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考察,解决了分步打压问题,节约了时间成本,避免多次移动电容可能造成的磕碰甚至损伤。  【关键词】交直流打压仪;集成平台;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6-0107-02  1 现状  机房现有交流打压仪和直流打压仪各1台。交流打压仪为手动调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育课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融入“健康第一”理念进行了思考。
1 进行光缆单盘检测的意义光缆单盘检测是对运至施工现场的光缆进行长度、损耗常数的测量和光纤后向信号曲线的观察,以确认光缆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工程设计和合同文件的
【摘要】《党的女儿》是中国歌剧中的典范作品,具有极为宝贵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歌剧的时代背景和剧情简介入手,深入剖析了歌剧女主人公“田玉梅”的心理活动和音乐形象塑造。  【关键词】性格;戏曲;形象塑造  歌剧《党的女儿》在继承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融入了西洋歌剧的音乐结构,这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史上是不可小觑的进步,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有了全新的方向,也为后来的歌剧创作提供了优秀借鉴。  一
【摘要】提升高校钢琴教学水平对于为国家培养音乐的研究型和实践型音乐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结合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技术;情感  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艺术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能够提升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创作能力、音乐乐感、等综合音乐素养。高校是国家人才的重要输出渠道,提升高校钢琴教学水平对
新世纪、新千年,正当全国广电系统都在抢抓机遇进行改革、整合,合理配置资源、谋求更快更大发展的时候,在沿海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一个较为普遍又值得重视的问题--些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