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已占到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加上200多万文化类的个体创业者、经营者、工作室,小微文化企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将大大高于这个比例。
关键词: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G124;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2012年为3.48%,2013年为3.77%,2014年为5.5%,乐观预计2015年将达到10%。
事实上,小微文化企业数量多、个体小、市场活跃度高,对大众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的敏锐嗅觉,容易创造出符合大众多样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再者,小微文化企业创业门槛低、限制少,有着强大的就业吸纳力。此外,小微文化企业的创新性使传统文化和当代创意更好地结合,能够让传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中迸发出新的光彩。
尽管小微文化企业对搞活文化产业市场有着巨大作用,其发展还是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融资难”。
一、小微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金融渠道和非金融渠道
金融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众筹、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非金融渠道包括高校文化创意园、创业孵化器、政府基金等。但实际上,小微文化企业普遍反映传统融资渠道很难走得通。当下,民间借贷是小微文化企业的主要选择,但是这样的融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还会带来高昂的资本成本。另外,小微文化企业运营风险大,一旦遇到经济下行,容易发生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的状况,民间借贷的还本付息压力会增加小微文化企业的生存压力。
二、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
(一)小微文化企业信用风险大,不良贷款率高,信用风险大
(二)小微文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运营风险大
(三)小微文化企业财务不透明,和投资人之间存在严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信任难以达成
(四)小微文化企业初期投资大,但建设、创作、培养周期和成长周期长,资金缺乏有效退出机制
(五)文化企业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且文化产品的质量评定标准是双重质量标准,即物化形式的质量标准和内容质量标准。内容质量标准使得文化产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不容易量化,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难以估量,从而导致贷款质押担保物少
(六)市场缺乏统一的小微文化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
(七)已有融资渠道不畅通,多数小微文化企业现阶段难以达到银行准入标准,且尚无在证券市场融资的条件,达不到新三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资质,还面临贷款利率普遍上浮,担保公司收费较高的困境
(八)已有的政策优惠没有落实,处于“营改增”阶段的小微文化企业税收高达30%,政府引导性基金效果较弱,贷款审批手续依旧复杂
三、“融资难”的难题应该怎么去破解呢?
(一)小微文化企业应该努力进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文化产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无形资产部分,只有符合大众需求,足够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才能占领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为自己的项目赢得更多投资者关注的目光。
(二)政府要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实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等措施,合理扩大政府采购篮子。进一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提高小微文化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加快将其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构建公共服务网络,不断丰富信息发布、政策查询、融资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内容。
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做到便捷化、规模化、个性化。鼓励各级政府搭建的中小融资担保平台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担保。加快建立文化产品市场价值评估体系,为小微文化企业担保贷款融资提供支持。
(三)创新融资渠道。由于公开市场募集资金进入门槛太高,所以多数小微文化企业并没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资质。因此,小微文化企业可以尝试通过私募进行股权融资。而小微文化企业资产专用性一般较强,特别是影视企业对特定的机器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融资租赁的债权融资方式常常也是较好的选择。众筹是近年来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中最受欢迎的新方式。据统计,众筹网上70%的项目都是文化项目,而且资金募集效果最好。风险分担、无偿债负担性、资金募集额度大等优势的具备使得众筹成为需要大量初期投资的小微文化企业的一种融资好方式。另外,采用集合债券,即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资信状况良好的小微文化企业进行捆绑集合发行的小微文化企业债券,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等费用,有效地规避单个小微文化企业发债规模偏小、发行成本过高的弱点,也不失为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好方式。
在整个社会进行“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小微文化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告别“融资难”,无疑能够让小微文化企业把注意力从解决资金困难上转移到文化产品的研发、新科技的运用、传播渠道的创新、新媒介的新融合等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上去,从而让文化市场更具活力,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新华每日电讯.百万小微文化企业迎来重大利好.
[2]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3]和讯.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是文化工作的重点.
[4]中国经济网综合.众筹模式兴起 如何破解中小文创企业融资瓶颈?
关键词: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G124;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2012年为3.48%,2013年为3.77%,2014年为5.5%,乐观预计2015年将达到10%。
事实上,小微文化企业数量多、个体小、市场活跃度高,对大众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的敏锐嗅觉,容易创造出符合大众多样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再者,小微文化企业创业门槛低、限制少,有着强大的就业吸纳力。此外,小微文化企业的创新性使传统文化和当代创意更好地结合,能够让传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中迸发出新的光彩。
尽管小微文化企业对搞活文化产业市场有着巨大作用,其发展还是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融资难”。
一、小微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金融渠道和非金融渠道
金融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众筹、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非金融渠道包括高校文化创意园、创业孵化器、政府基金等。但实际上,小微文化企业普遍反映传统融资渠道很难走得通。当下,民间借贷是小微文化企业的主要选择,但是这样的融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还会带来高昂的资本成本。另外,小微文化企业运营风险大,一旦遇到经济下行,容易发生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的状况,民间借贷的还本付息压力会增加小微文化企业的生存压力。
二、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
(一)小微文化企业信用风险大,不良贷款率高,信用风险大
(二)小微文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运营风险大
(三)小微文化企业财务不透明,和投资人之间存在严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信任难以达成
(四)小微文化企业初期投资大,但建设、创作、培养周期和成长周期长,资金缺乏有效退出机制
(五)文化企业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且文化产品的质量评定标准是双重质量标准,即物化形式的质量标准和内容质量标准。内容质量标准使得文化产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不容易量化,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难以估量,从而导致贷款质押担保物少
(六)市场缺乏统一的小微文化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
(七)已有融资渠道不畅通,多数小微文化企业现阶段难以达到银行准入标准,且尚无在证券市场融资的条件,达不到新三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资质,还面临贷款利率普遍上浮,担保公司收费较高的困境
(八)已有的政策优惠没有落实,处于“营改增”阶段的小微文化企业税收高达30%,政府引导性基金效果较弱,贷款审批手续依旧复杂
三、“融资难”的难题应该怎么去破解呢?
(一)小微文化企业应该努力进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文化产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无形资产部分,只有符合大众需求,足够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才能占领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为自己的项目赢得更多投资者关注的目光。
(二)政府要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实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等措施,合理扩大政府采购篮子。进一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提高小微文化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加快将其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构建公共服务网络,不断丰富信息发布、政策查询、融资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内容。
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做到便捷化、规模化、个性化。鼓励各级政府搭建的中小融资担保平台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担保。加快建立文化产品市场价值评估体系,为小微文化企业担保贷款融资提供支持。
(三)创新融资渠道。由于公开市场募集资金进入门槛太高,所以多数小微文化企业并没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资质。因此,小微文化企业可以尝试通过私募进行股权融资。而小微文化企业资产专用性一般较强,特别是影视企业对特定的机器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融资租赁的债权融资方式常常也是较好的选择。众筹是近年来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中最受欢迎的新方式。据统计,众筹网上70%的项目都是文化项目,而且资金募集效果最好。风险分担、无偿债负担性、资金募集额度大等优势的具备使得众筹成为需要大量初期投资的小微文化企业的一种融资好方式。另外,采用集合债券,即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资信状况良好的小微文化企业进行捆绑集合发行的小微文化企业债券,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等费用,有效地规避单个小微文化企业发债规模偏小、发行成本过高的弱点,也不失为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好方式。
在整个社会进行“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小微文化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告别“融资难”,无疑能够让小微文化企业把注意力从解决资金困难上转移到文化产品的研发、新科技的运用、传播渠道的创新、新媒介的新融合等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上去,从而让文化市场更具活力,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新华每日电讯.百万小微文化企业迎来重大利好.
[2]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3]和讯.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是文化工作的重点.
[4]中国经济网综合.众筹模式兴起 如何破解中小文创企业融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