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与中年孤独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又添了两个“熊孩子”。前面那俩熊孩子已经长大,一个去外面上大学,一个月回家一次;另一个个头渐高,抱也抱不动了。
  新的“熊孩子”是两只猫,一个名字叫辛巴,长得像狮子,但很快有了外号,因为爱吃,所以又名小胖子;一个名字叫花卷,这是个女生的名字,它的外号叫围脖,平时调皮捣乱,一旦放到肩膀上就老老实实,像条暖和的围脖。辛巴和花卷是兄妹,去朋友家领养的时候,看中了这两只。为什么要養两只而不是一只呢?是担心一只猫太孤独。猫是喜欢独处的动物,但还是怕它孤独。想来,其实是人怕孤独,便推己及猫了。
  把猫带回家,带回个惊喜。女儿一直梦想养只猫。去年跟她承诺过:等到秋季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你会收到一只猫,如今一只变两只,惊喜加倍。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也孤独,猫能给大人们给不了他们的陪伴。
  我童年时养过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没有养宠物经验。养猫比想象中麻烦,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不同音阶代表着什么诉求,晚上睡觉要不要给猫开个夜灯……这些都得考虑。铲屎更是个挑战,开始要捏着鼻子,后来便习以为常。

  猫改变了家庭生活。早晨6点10分准时敲门叫起床,帮铲屎,煮早餐,逗玩耍,睡懒觉是不可能了。忙活完一切,人累了,猫也累了,大家一起躺在沙发上补觉。以前写东西不能有干扰,现在倒好,只要电脑打开,用不了多久,总会有一只猫跳上桌子,用爪子挠一会儿屏幕,然后便堂而皇之地躺在键盘前,一躺一两个小时。看着面前有一个肥硕柔软的小胖子,心里会很安静。
  猫也改变了我。有了猫,家庭卫生条件只能比以前好,不能比以前差,我做家务的时间增加了数倍。刷碗,清洗水盆,拖地,再用消毒毛巾一小块一小块地擦净,看干净的猫在干净的地上打滚,很畅快。
  石黑一雄获诺贝尔文学奖,有人想知道他的写作秘诀,在一篇文章中他说,这要归功于不做家务。我想说的是,可能是石黑一雄没养猫,养猫而不做家务是不可能的。假若(我是说假若)有一天我获得了某个文学奖,一定要写一篇文章,重点表达一个意思:这要归功于做家务,以及猫。
  你开某个牌子的车,在公路上总会看到不少同个牌子的车子,你养了猫,于是突然发现朋友圈里晒猫的朋友多了起来。平时发表的朋友圈内容,点赞者寥寥,只要晒猫,一堆人过来夸赞猫好看、可爱。这不用说,世界上有不可爱的猫吗?
  平时在电脑桌边,一呆就是数个小时,现在呆不住了,半个小时听不到猫的动静,就得去客厅寻一下,看到它们睡在沙发上或者窝在阳台上,才能安心回来工作。
  这有猫的人生啊,为枯燥的中年,真的增添了不少乐趣与牵挂。
  选自《辽沈晚报》
其他文献
中国人叫母亲为妈妈,父亲为爸爸。外国人的叫法也差不多,甚至有的完全一样。这令人觉得非常奇怪:相隔千山万水,千百年来哪能事先开会约好?想来想去,其实用不着坐到苹果树底下就能弄清楚:“妈妈”是吃;“爸爸”是拉。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吃进去,拉出来。头若不顺,就出险象。尊敬的读者自己可以神会。“妈妈”这两个字跟吃奶的关系;“爸爸”这两个字跟拉粑粑的关系。其中不存臧否意义。人们遇到危险,疼痛之际只喊:“我的
北方人真会说话,进屋见了面,开口就问“咱爹咱妈”。一个咱字,把你“圈”进来,成了一家人,要账的开不了口。三杯之后,开始诉苦。要账的拉不下脸,账,只能挂起,一个“咱”字,化敌为友。  在北方,见人称兄道弟:哥,那是摸不准年龄大小,属于夹生饭;李哥,有姓有辈分,属于“熟”小菜;三舅,姨家的哥哥,甩也甩不掉!他叔,顺着孩子叫,可能未出五服的堂兄弟。  北方人见面称呼,戴帽穿靴的敬称,必须滴!称姓道名的裸
局里有一片草地,已经荒了一年多。为响应市里创建园林城市的号召,新来的局长决定在草地上植一些树。负责此事的吴主任从局长那里领到任务后,立马打电话叫来自己的老同学———市林业局绿化办的李主任。李主任在草地上转悠了一圈后,对吴主任说:“你们单位如果要在这块草地上植树,必须对这土地进行翻耕改良!”“为啥?”吴主任不解地盯着李主任。“从草的长势来看,这草地下面应是黄壤,易积水,如果植树,容易造成树木根部腐烂
有一次,我出门在外乘坐火车时,突然发现经过一位朋友所在的城市,于是,我随手发过去一条微信:“我今早路过你的城市。”不料,本来和我聊天有问必答的他,突然沉默不语。过了好久才收到他的回复:“我在外地出差呢,下次我一定热情款待。”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看过的一个故事:两个人生活在一南一北两个城市,机缘巧合成了Q Q好友,聊得非常投机,彼此称兄道弟。一次,弟弟到哥哥的城市去出差,他满心以为,哥哥一定会隆重地招待
T恤衫是从外国传进来的。遮着胳膊、遮着前胸后背,分两部分,一横一竖,像个英文字母“T”。“恤”,就是“shirt”,是衫子洋名的译音。大概这又是按广东人的发音,他们口中的“恤”,类似中国北方人和英国人的“失”。“T”和“恤”,就组成了“T恤”之衫。中国话有“体恤”一词,“T恤”这个译法,比不了“佳能”、“可口可乐”那样的音义结合,不过也是很努力了——小衫儿一件,紧挨着身子,薄薄一层,熨帖随和,跟“
当乡愁涌起,乡愁的那头总是故乡。  十六岁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满怀可以吃上公家饭的梦想,背上娘给我缝的单衣棉衣单布鞋棉布鞋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求学之路。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故乡,从那一刻,乡愁布满了我的心头。  当我在学生食堂用发到手的饭票买来三个白面馍馍的时候,吃第一个可谓是狼吞虎咽,吃第二个时,我只咬了一口,却难以下咽了,我在想,此时我的爹娘我的哥姐在吃什么呢。是在喝糊豆吃煎饼吧
走在大街上,阳光依旧灿烂,朗照身上,觉得有一股温润的热,慢慢沁入心田,尤其是晒在后背,更感觉像是岁月在抚慰即将进入迟暮的我。  秋天,是春夏奏鸣曲中交汇出的最华美乐章,也是匆匆人生步道上的一个优雅停留。蓦然回首,爱恨情仇都付笑谈中,向前探望,终究要一个人独自慢慢走到黑,那就且行且慢些吧。  这个季节,无论是匆忙赶路还是闲庭信步,或清雅或浓烈的桂花香味就会扑鼻而来,执拗地要给已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
这一次在美国逗留了十多天,除了早餐在宾馆吃的面包、起司、奶油、香肠等传统的西餐,一般很少进美国餐馆。我的口味很宽,不像有些中国旅行者那样挑食,他们宁可吃榨菜就方便面而拒绝西餐。我每到一地,总会找机会尝尝当地美食。我知道美国的牛排很好,但很贵,一般是回避的。有一次在超市偶遇美国炸鸡(不是中国流行的肯德基),现炸,金黄金黄的、大块大块的,香气四溢,非常诱人,而且便宜,快意地饱吃了一顿。记得还有一次,是
祖父是个石匠,他和邻居孙爷爷一起结伴采石。祖母说他是抡大锤的,除了力气没别的智慧。但我知道他还有一样智慧———逮蚂蚱。  秋天的蚂蚱最肥最好吃,每到秋季是我打牙祭的时候,我总盼着祖父收工回家,因为他回家手里必然攥着一串蚂蚱,用狗尾巴草串得整整齐齐。祖母接过蚂蚱,用开水一烫,摘了翅膀,撒盐腌制一天,待第二天放油锅里一炸,还没吃呢就已经闻到香味儿了。  有时来不及等腌制好,便让祖母用筷子夹着一只蚂蚱放
把祭火神的事情说一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冻梨呀,两个蒙古人拿着扁扁的大酒壶和小酒壶喝酒呀,都是小事。腊月二十三是祭火神的日子,要把最好的胸叉肉煮出来献给火神。  先点火,别忘了用洁净的东西引火,比如说,用洁白的没有污痕的桦树皮引火。桦树皮点燃了,大火苗分成几个黄豆大的小火苗跳着燃烧,噼啪作响。点火前检查一下,柴火也要干凈。火大了,再引燃晒干的牛粪,牛粪是干净的,不能混入狼粪、狗粪和羊粪,火神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