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语课堂变“交际场所”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老师们不断更新完善教法,采取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相应措施。许多教师对课堂45分钟的把握较好,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有一些教师采取同样的措施,效果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在于是否能够正确处理英语课堂交际中的师生关系。
  英语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言语情景的关键,它决定了整个课堂的交际氛围,即英语课堂融洽、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交际化的关键。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缓和学生内在的紧张情绪,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整个课堂交际更为活跃。
  优秀英语教师授课效果较好,主要原因是他们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平等相待。而有些英语教师不能成功驾驭课堂,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无法把课堂交际建立在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且在英语授课中总难以避免地犯以下错误。
  1.教师因纠错过多地打断学生思路。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纠错、引导过多只会导致学生思路狭窄,羞于开口,永远局限于教师审定的教学情景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回到主题,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学生话题。对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多宽容,以此拓宽学生思维,活学活用。
  比如,在日常授课中,我经常让学生表演英语对话或复述英语短文,而表演和复述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和重组。在表演或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漏词或语法等方面的错误,我习惯于听学生充分表达,先给学生肯定与鼓励,再对一些错误进行探讨、纠正,这样不会导致学生因思路被中断无法继续表达或因被老师纠正而觉得不好意思。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英语文章的复述环节相对比较畏惧,因为这很考验学生的文字功底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越畏惧,越需要相对宽松和友好的环境和氛围,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开口说,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习惯。
  2.低估學生的创造理解能力。
  低估和包办过多,会使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对教师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设置情境活跃学生思维,挖掘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他们才会产生新奇的喜悦和不易忘怀的情感。
  在我教过的班级中,有个班级的学生相对活跃,表现欲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常常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比如,分享当日所见、所闻、所想,在教学设计中组织“今天我是大咖”“我能当好今天的小老师”等活动环节,不断挖掘孩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过多给孩子设限,以此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3.漠视学困生。
  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性化差异的,有些教师对一些学困生往往比较漠视,对这部分学生极少关注,从不或很少提问,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无法融入课堂学习,进而引起恶性循环。漠视学困生,打击了他们的主动性、进取心,导致他们对教师不满,对学优生排斥,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与同学间的交流,在班级中不断地被边缘化。
  英语交流应在一个良好的氛围内进行,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像摘树上的果实,有的能够伸手够着,有的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到,有的需要用矮凳子,而有的则需要踩高凳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教学生如何用最简便的方式摘到树上的果实。
  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来思考,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生搬硬套。
  教师应注意把握教材精髓,选择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做到少而精,以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尽可能地发挥想象,既能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又可以复习、巩固新旧知识,灵活性、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关注日常学习、生活中涉及的知识与外语之间的联系。
  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英语课堂交际化
  英语课堂上情景的创设,为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热情,促使他们习惯英语思维。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需要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交际空间。“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充当桥梁、中介,促进学生双向交流,教师不应对学生的交流形式控制过多,否则会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个“学会说”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自由想象和发挥的机会,给学生自行选择的时间和相对开放的空间。
  英语课堂交际化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态度、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责编 刘国栋)
其他文献
在和女儿一起清理负情绪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困难和挫折其实是被夸大了,只要用積极乐观的态度去处理,都能迎刃而解,并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次,我和丈夫因琐事吵架,互不理睬。下午,女儿放学后看出了端倪。吃完晚饭,女儿说她上午听了一堂心理课,老师告诉他们,及时清理负情绪和刷牙洗脸一样重要,“你看你们—脸的怒气,该清理一下负情绪了”。  无奈,为了给她树立榜样,那天我破例给丈夫倒了一杯热茶,端到他面前向
期刊
自从女儿升入高中,每天做数学作业总卡壳,愁眉不展,脸上也逐渐失去了自信的光泽.我翻了一下她的数学练习册,连续多个“×”简直令人惊恐.
期刊
输掉一次篮球比赛并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失败者,虽然我们得了零分,但我们非常快乐。我已经融入这个新学校了。  我的女儿马吉讨厌星期二,因为星期二意味着一件事: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意味着一件事:挑选队员。挑选队员意味着一件事:马吉会被落到最后。  马吉转到现在这所新学校已经五个星期了,被落到最后、无人挑选无疑是很令人沮丧的。我也为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因此失掉自信。  为了尽快融入新学校、新班级,尽快记住每
期刊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当作让他学习的机会,要平心静气地面对孩子犯错,鼓励他们在错误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读三年级的女儿常常犯错,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没做好,我为此焦虑极了,不知不觉竟然把她每一次犯错都当成指责她的机会,借机数落她的不是,还总在她耳边唠叨,强调要注意做事的方法。然而,这样却没有丁点儿效果。  那天,我看到一本书上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孩子的每一次犯
期刊
每当我发现女儿被“敏感”干扰时,就会指导或带着她参加有益的活动,以此来松弛身心,缓解不良情绪。  女儿小英进入初三后,出现多思和敏感的心理特征:由于感情的触角过于敏感而经常心绪不安,甚至多愁善感;容易兴奋,常常因为一点极微小的刺激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多疑、偏见、固执、易激动、爱生气、脾气古怪;另外,极易疲劳,在阅读、学习、写作时尤其明显。结果可想而知,女儿学习退步得很厉害。  看到女儿这样,我又着
期刊
你有没有看过那样的眼睛——彷徨、冷漠、麻木的眼睛,瞳仁之下掩埋着深深的悲哀.rn这一双双眼睛属于一群特殊的孩子——父母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桌案上的童话没人来读
期刊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阳光的心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现实中许多孩子却正好相反,他们自卑消极,畏畏缩缩,甚至抑郁。  心态形成的背后交织着无数的偶然和必然,但决定心态的核心要素是认知。良好的认知习惯、认知模式以及自我概念决定了良好的心态,而孩子的认知重在构建。  孩子的认知更多是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父母或是隔辈老人呵护娇宠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摔倒了,奶奶指责地不好,
期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当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每天绞尽脑汁让孩子参加各种才艺班和培训班,他们普遍认为,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必须从娃娃抓起
期刊
如果孩子一有负面情绪,就被父母打断或转移,这会对孩子的情绪控制不利。  朋友小刘的孩子明宪从小跟着家人参加各种活动,小刘本身的修养很好,也常告诫孩子生气的坏处,希望明宪能做一个“不生气的好孩子”。只是明宪一直以来很天真、很单纯,表达能力稍弱,学习成绩一般,常受同学欺负。明宪的妹妹则个性直接,表达比哥哥流畅,俩人相处时,明宪常常要忍让妹妹,很少有自己的主张。  最近,老师发现明宪在学校会不断挑起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