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的大量开采,石油等能源资源纷纷告急;随着土地耕种的减少以及天旱、雨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粮食也宣告紧缺。不过别急,大自然的馈赠永远那么出人意料,人类缺少的,树木会“送”来。
送“柴油”的树
随着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地球上的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已渐趋枯竭。但是别愁,有些树可以帮助缓解这个问题,“柴油树”就是其中一种。
“柴油树”是科学家于1973年在巴西发现的,俗名“麻疯树”,为大戟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绝大多数生长在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柴油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2~5米,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其高可达6~8米。“柴油树”树干内长满直径0.2毫米的毛细管,直通树顶,能制作香料和药物。它更奇特的本领是能生产柴油。若在老树干上凿一个小孔,就能流出柴油来,加入发动机就能开动汽车。
“柴油树”是一种抗旱耐瘠的多用途速生树种,种仁含油率高达50%~70%,超过油菜、大豆等常见的油料作物。“柴油树”籽油经改性后可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并在硫含量、一氧化碳和铅等的排放量以及其他技术上优于国内零号柴油,是一种低成本的高环保燃油。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种植发展“柴油树”。我国的“柴油树”资源也非常丰富。“柴油树”耐旱耐高温,易成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大面积推广使用“柴油树油”这种新型环保燃料。
我国陕西省有一种树叫“白乳木”,也可送来相当于柴油用途的“白乳木油”。只要撕破它的叶子或扭断其枝条,破损处就会流出白色的油汁来。这种油不但能用做能源油,还可食用。
油楠,是我国林科院热林所在海南省发现的一种“柴油树”。这种树生长在海南岛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三大林区,树高30余米,树干直径有的高达1米以上。油楠的心材部分,能形成棕黄色的油状液体,颇似柴油,林区工人常用来点灯照明。一般情况下,当油楠长到12~15米高时,就能产“油”。若在树干上钻个洞,洞口即人类缺能源,树木来相“送”
诗秀
可流“油”。一棵大树每采集一次,能得到“柴油”3~4公斤。
送“面条”的树
大家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粮食多是由草本植物贡献的。可是,有些树木却偏偏不服输,用它们的魔法,抢水稻、小麦的“饭碗”。
南太平洋马达加斯加山区有一种“面条树”,它们每年六七月份结出一两米长的“须果”,待其成熟后即可割下晒干收藏。食用时用水煮软,加上佐料,便是一碗味道鲜美的“面条”。 “面条树”为夹竹桃科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一些岛屿国家,如斐济、玻利尼西亚、塔西提等。在巴西、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非洲热带地区亦有种植。在我国的广东和台湾等地也有。因其果实富含淀粉,待成熟后,当地人将其采摘晾晒贮藏起来,食用时放在水里煮熟,捞出拌上佐料,吃起来和真正的面条差不多,故名“面条树”。由于它的木质特别适合做黑板,当地人也称其“黑板树”。
“面条树”一般高10米,最高可达40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枝叶错落,树冠优美,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因此被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引进。台湾的台中市还郑重地封其为“市树”。
“面条树”一叶三色,雌雄同株,它的枝条和树干及根部都能结果,结果的时间一年内有9个月长。每个果实都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实,味道香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B及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别看这种树长出的“面条”好吃,但如果不小心把树皮划破,流出的乳白色汁液却有剧毒。马达加斯加人就曾用其制作毒箭,作为抵御外敌和猎取猛兽的武器。
送“大米”的树
一亩水稻能产千斤已是高产了。不过,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能产200~400公斤“大米”的大树呢!这种树叫西谷椰子,它与棕榈树是同属于棕榈科的植物,由于它能出“大米”,因此人们常称之为“米树”。
“米树”生长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之间的亚洲及太平洋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米树”树干挺直,叶子很长,足有3~6米,终年常绿。这种树木长得很快,10年就可长成10~20米高的大树。但是它的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米树”的开花习性也非常特殊,一生中只能开一次花,而且开花后不到几个月就枯死了。
“米树”的树皮内全是淀粉,开花之前,树干内的淀粉最为丰富,可达到一生中淀粉贮存量的最高峰。令人奇怪的是,一棵树中积存了一生的几百公斤淀粉,竟在开花后的很短时间内就消失殆尽,枯死后的“米树”只留下一根空空的树干。
为了及时收获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淀粉,当地居民未等“米树”开花就把它砍倒,刮取树干内所积蓄的淀粉。自古以来,“米树”的淀粉一直是当地土著居民的重要食粮。他们把刮到的淀粉放到桶中,加水搅拌成米汤,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水,取出淀粉使其干燥,然后再经加工,就变成了一粒粒“大米”,这就是俗称的“西米”。用西米做的饭,喷香可口。目前世界上仍有几百万人依靠“米树”出产的“大米”来维持生计。
送“柴油”的树
随着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地球上的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已渐趋枯竭。但是别愁,有些树可以帮助缓解这个问题,“柴油树”就是其中一种。
“柴油树”是科学家于1973年在巴西发现的,俗名“麻疯树”,为大戟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绝大多数生长在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柴油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2~5米,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其高可达6~8米。“柴油树”树干内长满直径0.2毫米的毛细管,直通树顶,能制作香料和药物。它更奇特的本领是能生产柴油。若在老树干上凿一个小孔,就能流出柴油来,加入发动机就能开动汽车。
“柴油树”是一种抗旱耐瘠的多用途速生树种,种仁含油率高达50%~70%,超过油菜、大豆等常见的油料作物。“柴油树”籽油经改性后可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并在硫含量、一氧化碳和铅等的排放量以及其他技术上优于国内零号柴油,是一种低成本的高环保燃油。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种植发展“柴油树”。我国的“柴油树”资源也非常丰富。“柴油树”耐旱耐高温,易成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大面积推广使用“柴油树油”这种新型环保燃料。
我国陕西省有一种树叫“白乳木”,也可送来相当于柴油用途的“白乳木油”。只要撕破它的叶子或扭断其枝条,破损处就会流出白色的油汁来。这种油不但能用做能源油,还可食用。
油楠,是我国林科院热林所在海南省发现的一种“柴油树”。这种树生长在海南岛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三大林区,树高30余米,树干直径有的高达1米以上。油楠的心材部分,能形成棕黄色的油状液体,颇似柴油,林区工人常用来点灯照明。一般情况下,当油楠长到12~15米高时,就能产“油”。若在树干上钻个洞,洞口即人类缺能源,树木来相“送”
诗秀
可流“油”。一棵大树每采集一次,能得到“柴油”3~4公斤。
送“面条”的树
大家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粮食多是由草本植物贡献的。可是,有些树木却偏偏不服输,用它们的魔法,抢水稻、小麦的“饭碗”。
南太平洋马达加斯加山区有一种“面条树”,它们每年六七月份结出一两米长的“须果”,待其成熟后即可割下晒干收藏。食用时用水煮软,加上佐料,便是一碗味道鲜美的“面条”。 “面条树”为夹竹桃科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一些岛屿国家,如斐济、玻利尼西亚、塔西提等。在巴西、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非洲热带地区亦有种植。在我国的广东和台湾等地也有。因其果实富含淀粉,待成熟后,当地人将其采摘晾晒贮藏起来,食用时放在水里煮熟,捞出拌上佐料,吃起来和真正的面条差不多,故名“面条树”。由于它的木质特别适合做黑板,当地人也称其“黑板树”。
“面条树”一般高10米,最高可达40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枝叶错落,树冠优美,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因此被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引进。台湾的台中市还郑重地封其为“市树”。
“面条树”一叶三色,雌雄同株,它的枝条和树干及根部都能结果,结果的时间一年内有9个月长。每个果实都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实,味道香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B及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别看这种树长出的“面条”好吃,但如果不小心把树皮划破,流出的乳白色汁液却有剧毒。马达加斯加人就曾用其制作毒箭,作为抵御外敌和猎取猛兽的武器。
送“大米”的树
一亩水稻能产千斤已是高产了。不过,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能产200~400公斤“大米”的大树呢!这种树叫西谷椰子,它与棕榈树是同属于棕榈科的植物,由于它能出“大米”,因此人们常称之为“米树”。
“米树”生长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之间的亚洲及太平洋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米树”树干挺直,叶子很长,足有3~6米,终年常绿。这种树木长得很快,10年就可长成10~20米高的大树。但是它的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米树”的开花习性也非常特殊,一生中只能开一次花,而且开花后不到几个月就枯死了。
“米树”的树皮内全是淀粉,开花之前,树干内的淀粉最为丰富,可达到一生中淀粉贮存量的最高峰。令人奇怪的是,一棵树中积存了一生的几百公斤淀粉,竟在开花后的很短时间内就消失殆尽,枯死后的“米树”只留下一根空空的树干。
为了及时收获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淀粉,当地居民未等“米树”开花就把它砍倒,刮取树干内所积蓄的淀粉。自古以来,“米树”的淀粉一直是当地土著居民的重要食粮。他们把刮到的淀粉放到桶中,加水搅拌成米汤,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水,取出淀粉使其干燥,然后再经加工,就变成了一粒粒“大米”,这就是俗称的“西米”。用西米做的饭,喷香可口。目前世界上仍有几百万人依靠“米树”出产的“大米”来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