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远方带回身边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p9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从来都不是一个缺乏题材的地方。它的自然壮阔,它的环境残酷,它的信仰纯粹……在它众多的样子中间,纪录片《极地》将呈现它最普通日常的一面。
  摄制组走遍西藏6个地区、73个县市,行车里程超过赤道一周,穿越雪地森林,驻守荒原村落,从普通人的爱与感情出发,通过21个故事,向我们展示在这样一个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人们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片子里,有在无人区生活的野生动物保护员、自封为“公主”的可爱奶奶、藏族的说婚人、壁画师、木锁匠人等等。有人第一次坐汽车,感叹这是“能跑的沙发”;有人这一生做过最坏的事情,是踩死过几只小虫子。
  从平凡中窥见智慧,在普通人身上洞见伟大,去世界的尽头追逐人生,用生命的喜悦照见你我。正如监制曾海若为《极地》同名书籍所写的序言:所以放眼望去,离你最远的地方,是极地;离你最近的地方,也是极地。
  这个冬天,让《极地》温暖你和我。
  【人物·面孔】
  驮盐者——次仁爷爷
  空空查卡盐湖,海拔5200米。每年在最冷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一群驮盐队,十几个人加上一百多头牦牛。在当地,经历采盐、驮盐,是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标志。他们相信:采盐的苦,就是要经历死以外的所有艰辛。
  采盐有多苦?长途不说,这一路,多是风雪,运气不好,还有野兽环伺。而驮盐者次仁爷爷认为,只有最严格的规矩,才能克服这些困难。于是,他为驮盐队制定了严格的要求,犯错一次,在身体揪一撮体毛,以示惩罚。
  采盐的过程也要保持绝对的虔诚,为了采到纯度最高的盐,他们要走到极度荒凉、毫无人烟的地方。采盐的仪式绝不能含糊。采盐前,先煨桑(点燃香料以祭神祈愿)。采完盐,要对盐湖女神敬谢,洁净的盐,是盐湖女神赐予的珍宝,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对拥有的一切都不能忘了感恩之心。
  在西藏,一袋纯净的盐能换来三袋青稞。让人动容的是,经过生死考验,来到最纯净的地方采盐,他们不贪婪,只取自己需要的。次仁爷爷教育小孙子:“盐很少,我们不能全部拿走,还会有很多人过来,如果我们都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
  【微评论】采盐的过程,其实就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经历种种磨难,方能获得真经,所以这件事情的意义本身远远大于获得盐。大多数人在容易和艰难的道路之间会选择容易的那条,但也有人会选择艰难的那条。
  【适用话题】感恩的心;成长;多为别人想一想……
  野生动物保护员——多吉次巴
  藏区最不缺的就是无人区与荒原,而每片荒原上都有专属的守护者,多吉次巴就是其中之一。多吉次巴是双湖县的野生动物保护员。他常年在普若岗日冰川附近巡逻,这座冰川的体量,仅次于南极和北极。没人比他更了解这里的动物。冰雪地里一头野牦牛死了,多吉一眼就认出“这是两年前失踪的那头”,停下摩托车跪在地上,用手指一节一节量牛角,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写下这头野牦牛的年龄。
  在羌塘无人区,多吉次巴巡逻到哪里,帐篷就搭建到哪里,他有五个孩子,都在无人区迁徙的帐篷里长大。环境艰苦,一次,小儿子被开水烫伤,室外气温零下十度,最近的医院距离120公里,妻子只能用奶水帮孩子消炎止痛。尽管如此,多吉仍坚持让孩子学习知识,他的帐篷里挂着手写的汉语字母,不巡逻的时候,孩子们排成排,跟着他大声读“a、o、e”。
  2018年已是多吉次巴在这片荒原上担任野保员的第9个年头,荒原周围连一个旁观者都没有,除了要忍受孤独,还有来自野生动物突袭等種种危险。面对这些困难,多吉从来没想过退缩,他竭尽全力去守护荒原和自己的家庭,因为荒原上没有哪儿是真正安全的。正如影片结尾所说:在生命的战场里,没有任何可以退缩、可以躲藏的地方。
  【微评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难的从来不是开始做一件事,而是一直坚持做一件事。这些年来,多吉就像一位高原的守护者,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生灵。条件恶劣,危难重重,但多吉没有妥协。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他如此想,也如此做。
  【适用话题】为你守护;敬畏生命;执着……
  木锁匠人——江安
  江安是一名木锁匠人,他有做藏式传统木锁的手艺。早年间,当地人多住木屋,干燥天容易起火,他们将大部分粮食和贵重物品集中放在山顶的仓库里,远离火种,用传统木锁防盗。
  这种木锁历史久远,钥匙是铁条弯曲锻造而成,比巴掌还大,整个木锁有半米长,但锁芯极为简单,按照现代人的逻辑,这锁“防君子不防小人”。年轻时江安做过很多木锁,那时,做钥匙需要打铁,而铁匠多和制作刀具、杀生联系在一起,打铁被人们视为最低贱的工作。江安的父亲去世以后,江安曾对喇嘛发誓,再也不打铁了。钥匙由铁制作,他因此不再造锁。
  最近,江安受村民所托,给全村人更换木锁,每一把锁,都要去山里亲自砍紫桦作为原料,它质地细密、耐腐蚀。为了避免打铁,江安不换钥匙,锁芯根据钥匙的形状进行复制。
  他近乎固执地远离一切和杀生有关的东西。这一生,江安没有杀过牲口,他认为自己做过最坏的事情,是阉割过牲口。他会给家里每一头牛起名字,最快乐的事,是和自己48头牛和25头猪生活在一起。
  【微评论】纯净无暇的信仰,严酷环境下的抵抗,人性痛苦复杂的挣扎,定格在老锁匠的微微一笑里。在他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灵魂。这信仰不是来自于外在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崇尚真与美。
  【适用话题】信仰;改变;善良的魅力……
  电影放映员——白玛
  19岁的白玛,是波密县的电影放映员。雨季来临之前,他要完成进山放映的任务。他要去河谷上游的八盖乡放映电影,顺利的话,他牵着马,穿越密林和山川,步行两天可以到达。不顺利的话,随时随地发生滑坡,白天被断崖河挡前路,天黑只能在河滩支个帐篷睡一晚,第二天接着赶路。
  那是一个只有八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人从没看过大幕电影,进入村子的唯一方式,是把自己拴在索道上,飞跃一条湍急的河。村长接到白玛要来的电话,高兴坏了,在电话里喊,“我马上叫几个人飞过来帮你”。一条细细的索道,四五个人在村头拽,硬是把500多斤的马也运过去了,水声隆隆,马儿四蹄落地,村民笑得眼眯起来。   夜里,全村人一起看了《夏洛特烦恼》,八十多岁的老人抱着还在啃手指的娃娃,眼睛都舍不得多眨几下。
  这是白玛最享受的时刻,他喜欢电影,也喜欢为大家放电影。他曾经和朋友去过镇上、城市里,总感觉“好乱,好吵”,比来比去还是觉得更喜欢雪山、森林,每天都在河水农田里走一走很舒服。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心愿,“赶路的时候太阳不那么大就好了”。
  【微评论】跋山涉水,以身犯险,就为让这八户人家看场电影。值得吗?也许答案就在村民一个个笑得发光的牙齿里。也许他无法去大城市生活,却把外面的世界,把城市的车水马龙,通过电影,带进了大山深处,让无数的孩子开始在心里种下小小的梦想。
  【适用话题】种下梦想;只做自己喜欢的;外面的世界……
  化妆品制作者——公主奶奶
  白玛曲珍、次仁曲珍和曲美卓嘎,这三个人已经当了65年闺蜜了。这天早上,白玛曲珍正在涂自制护肤品,俩姐妹来喊她:“白玛曲珍,公主们要出发了!”三人拎着奶茶壶聚会去了。这一天的姐妹聚会,是去采集一种草药:普尔姆草,用来自制防晒化妆品。
  她们一路笑声不断,吵吵闹闹,像三个小姑娘一样,边走边唱。其实,她们还有一个创业计划,把自制的护肤品推销出去。“游客这么多,人人都涂,涂成公主,回去就能结婚,一瓶五元钱,我们就成富翁啦。”可是明明计划挺好的,白玛曲珍突然双手合十,忙着念叨:“佛啊,不该收钱,我错了。”采集药后,她们回家开始熬制,三个姐妹干活时,还不停互怼,你一句,我一句,欢声笑语不断。
  但其实,他们的生活各有不幸。曲美卓嘎从小是个孤儿,白玛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贫寒,她们是托林村年纪最大的三个人。但现在,她们仍然很快乐。
  白玛曲珍最大的心愿,是和姐妹们一起去趟拉萨。然后回来再死。“我喜欢这里,也要死在这儿。”
  【微评论】苦难的生活中,三位老人虽已步履蹒跚,但她们仍在歌声中翩翩起舞,活出自己洒脱的人生。她们向路人展示着自己用心熬制的草药膏,把它涂抹成一片真诚的颜色,涂抹成一份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生活赐予什么,我们要像她们那样,对生活露出最灿烂的笑容。
  【适用话题】热爱生活;最美;在苦难中开花……
  【哲思·故事】
  不想把《极地》拍成另一个
  《第三极》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苹果社区23楼的办公室中,导演曾海若看着他写的以藏区为题材的纪录片《极地》的策划案,有些痛苦,“有一种强烈的在重复自己的感觉”。他找来制片人,对她说,“我们必须另找一个人拍摄,不能再延续我的风格了。”
  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几个月前,曾海若拍摄的藏区题材纪录片《第三极》让他备受赞誉。该纪录片豆瓣评分9.2分,还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买下。
  但曾海若不想将《极地》拍成另一部《第三极》,他的想法是:《第三极》更关注自然,《极地》要更关注人。《极地》中应减少背景性的信息介绍,重点放在人物故事本身。
  于是,曾海若决定另找人拍摄。他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人选是导演程工。程工拍摄的西藏题材纪录片《进藏》让他印象深刻。几天以后,曾海若從苹果社区驱车2小时,在北京西五环的中间艺术区见到了程工。他看到程工文着花臂、留着大胡子、包着头巾,头发扎成发髻,闪过一个念头,“这人跟我也差别太大了”。
  巧的是,这一天程工刚刚完成《进藏2》最后一部分的剪辑。在程工的工作室,曾海若看了一遍《进藏2》,曾海若觉得无论是影像风格还是叙事语言,都与自己的作品差别极大。“我做电视出身,学的是BBC那一套,但程工有很强的电影感。他身上有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与我不同的东西。”
  他问程工有没有兴趣拍摄《极地》,“只要西藏的题材我都有兴趣。”程工说。他又问程工有没有时间,“只要是西藏的题材我都有时间。”就这样,曾海若决定由导演程工拍摄《极地》,自己担任监制。
  【微评论】“认认真真活着”是曾海若看过《极地》以后最深的感触,“他们为什么会快乐,他们为什么会幸福,是因为他们认真地在干这所有的事情。之所以播出后口碑好,我觉得也是很多人认可这样的一种态度。”只有不断地告别昨天的自己,不重复,不凑合,精益求精,敢于舍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曾海若的这种清醒与反思,值得太多人学习。
  【适用话题】寻求突破;拒绝重复;清醒……
  一架钢琴
  西藏墨脱县,路途艰险,至今未通公路。在得知墨脱半山上的加热萨小学,返乡归来的教师单增曲杰常教孩子们唱歌,却没什么像样的乐器,摄制组决定赠送给单增曲杰一架钢琴。
  琴到货了,可是快递公司都不愿意送,于是单增曲杰开始四处奔波,找人背上山。辗转几次,才找到了一些曾将挖掘机背入大山的背夫。没有柏油路,他们只能沿着悬崖边行走,即使是身装轻盈都有随时掉下的危险,何况是抬着几百斤重的钢琴。于是,背夫们都忍不住调侃单增曲杰:“你有病吧,运一个钢琴,这么辛苦。”
  调侃归调侃,他们搬运的时候却丝毫不犹疑。“还要走,还要走。”这个口号伴随了队友们到加热萨乡4小时的徒步时间。钢琴到达学校时,单增曲杰眼眶打着泪水,和每一位背夫拥抱,并对他们说谢谢。
  这个故事的结尾,小孩子围在教师单增曲杰周围,在钢琴伴奏下,他与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歌。
  【微评论】如若不是这部片子,我们根本无从知道,原来,在有些地方,运送一架钢琴会这么难!此时钢琴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钢琴的范围,那是一个藏族年轻人倾注一生的事业,那也是一群藏族孩子必定会拥有的美好明天。
  【适用话题】歌声;我的老师;感谢……
其他文献
摘 要:调研陕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现状和变化发现,70%~80%的青年认同中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但仍然有近20%的青年了解主流意识形态不够。青年群体内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态度存在明显的分化,体制、城乡和学历层次都对青年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党政干部、高中生群体普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体制外的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较消极。此外,高中生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呈现出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和受
什么时候读到的一篇奇闻忘了,说是一孩儿动物园玩耍不慎掉进狮笼,其母瞬间毛发尽竖,状如公狮,跃入笼子,揪住狮头一顿猛捶,竟将狮脑击碎。观者甚多,又有监控摄像,令人确信无疑。  那个母亲哪来的神力?是潜能,人的爆发力。我解释不了这种奇象,但因為有怒发冲冠等典故,便相信在特定情况下会出现匪夷所思的超能力。  甘肃喇家遗址博物馆内遗存着4000多年前一次突发地震的惨烈场面,有一对遗骸令人震惊:一个母亲护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题记  晋太元中,战火纷扰,民不聊生。一渔人幸得机遇,入桃花源,感世间少有之美好,令陶郎唏嘘不已,却又羡慕非常。  公元2018,吾入初三,无声硝烟四起,周围作业漫天,吾幸得一机遇,拥有“桃花源”,永存于心。若陶郎在世,定会感叹“桃花源再世”。  自小,我就有许多幻想。幻想有一天,我可以“乘风归去”,与嫦娥共舞,伴玉兔捣药;幻想有一天,
熟悉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人知道,他有篇著名的纲领性文章叫《我们的信条》,其中谈到了个人的教育信念和理想。而比之更有名的,是他的“洋师父”写的《我的教育信条》,秉此,才有了后来影响世界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等一系列传世著作。对,这个人就是杜威。  由罗德红和杨小微老师翻译的杜威系列文章集合而成的书目,取名就叫《我的教育信条》。全书分为“教育心理”、“教育哲学”和“教育实验”三个部分,这暗
陈鹤琴,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他开创并构建了我国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初,他对长子一鸣进行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实验,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研究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看作中国学前教育进入科学化时代的重要标志。2020年12月26
记忆的风是一滴晶莹如蝉翼的泪,轻轻一碰,便渗出梦的情怀。  忘不了童年在故乡的每一个夜晚。晚风拂过树梢,黄昏的光晕悄悄爬上了小窗,一枚小小的月亮从烟囱探出,夜晚的乡村在汹涌的麦浪中微微倾斜。奶奶捻亮案头昏黄如熟杏的灯,在柔和的燈光中,周遭静谧无声,我趴在桌子的一角读着故事书,在桌子的那头,奶奶正纳着鞋垫。  儿时的我是极喜爱看奶奶纳鞋垫的。印象中,她总是戴着那副老花镜,佝偻着背,用粗糙却灵巧的双手
今天早上,走进小班教室,发现瑜瑜小朋友把玩具撒了一地,我便走到她身边说:“瑜瑜,快把玩具送回家!”一边说一边帮她捡起地上的玩具。这时,瑜瑜不高兴地说:“不行,不行,玩具还不想回家呢!”怎样才能让瑜瑜乐意把玩具送回家呢?我尝试着采用情境性的语言以启发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玩具朋友身上。我靠近瑜瑜,轻声地说:“玩具都没有穿鞋子呢!小脚丫多脏呀!还是赶快把它们送回家吧!”瑜瑜沉默了一会儿,急忙把玩具放进了
我始终相信,量力而行和快乐着的女儿,对我更为重要。  女儿升入初三后,自身的压力一下子大了好多,对考试分数、成绩排名变得尤其敏感。想想也是,初中学业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年,学习的分数关系到能考上哪所高中,孩子怎么能不敏感?  别说女儿了,我的内心也有一些小着急,只是不想把焦躁的情绪化为压力传递给她。有很多次,女儿见我如此淡定也好生奇怪。就说这次期中考试吧,成绩下发后,我居然对她的成绩在班级里的排名不太
初闻木心二字,满是奇妙的味道。  木和心,给人一种苍翠又厚实的感觉,像是一棵古柏立在那儿。靠在树干上,可以听见心脏的跳动,让人诧异——这是树的心跳,还是自己的心跳?  读木心先生的句子,总会有种咀嚼春朝青苔般的滋味,有那么一丝苦涩,更多的是湿润中的柔软质感。写阳光铺洒在一碗温热的粥上,“春朝把云苔煮了,晾在竹竿上,为夏天的粥。”让人想把他的诗句一咕噜喝进肚里,胃里也冒着热气,咂咂嘴而心安。  “从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如此美好,被人渴望、受人称赞。但古语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道德约束,甚至是生活中的常理,都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矩。  说到规矩,很多父母可能会反感,因为现代育儿处处强调的是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当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也离不开自我成长和自己做主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