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36156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将计算机课按照教材制作为一个个小片段,然后按照微活动、微目标、微小结与微测验的流程进行讲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满足政企单位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微课;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微活动;微目标;微测验
  一、引言
  计算机是当前一门非常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智能旅游、在线学习、科研教育、电子商务、政企办公、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和使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有效提升了社会信息化、共享化和自动化水平。因此,许多中职学校为满足社会需求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比如计算机组装、Office2010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以便能够为政企单位提供更多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由于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快,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经费有限,难以实时更新相关设备,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先进的实践操作学习环境,只能采取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模式,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独立,每一个环节衔接不紧密,教师通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到机房实训操作。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造成计算机教学变成“纸上谈兵”,无法将理论付诸实践,就造成政企单位无法获取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与当前的人才需求存在背道而驰的现象。
  当前政企单位对实践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亟需改变教学模式。本文详细地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立微课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引入了先进的工具、理念,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应用型、创新型需求,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水平,整合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提升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已开设多年,社会需求也经历了多次改变,形成了固有的计算机教学培养模式,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与政企单位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具体地,本文将总结当今中职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计算机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矛盾
  目前,中职学校基本上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和财力有限,无法购买较多的设备,因此中职学校均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实践知识。另外,目前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理论教学时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方式,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有限,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仅仅浮于表面,容易产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理论教学时间多,容易造成学生无法充分地获取动手实践的机会,产生了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为社会政企单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计算机教学采用的教材和课件资源比较缺乏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快速发展,计算机教学课程却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尤其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培训教材,许多的计算机知识依然保留在IPv4时代,但是當前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IPv6、物联网和车联网时代,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采用的教材不利于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学生。另外,中职学校课程建设投入非常小,仅有的一些教材非常偏重理论,纯粹是计算机的原理描述,缺乏计算机应用深度和广度,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计算机专业的师资资源匮乏,极缺适应现代化技术的专业教师
  目前,计算机发展较快,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学历较低,多为本科毕业,因此不利于培养先进的人才。同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很少得到政企单位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就会产生教师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的问题。另外,中职学校聘请了一些政企单位的工作人员成为兼职教师,其缺乏全面的授课经验,无法充分地讲解自己的实践经验,更无法将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倾囊传授,表现出一种“肚子里有货倒不出”的现象。因此,兼职教师难以将前沿应用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满足政企单位实际应用需求。
  三、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专业型人才,能满足政企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与政企单位充分、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将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训练内容有机容融,有效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目前,中职学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开始积极引入较多的云计算、互联网、Learnsite技术,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创新,丰富教学手段,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有效支撑。微课程是一种具有时效的、理论实践结合的、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计算机课程创新教学。微课需要制作和设计一个4-7分钟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利用微课教学,主要环节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微活动、微目标、微小结和微测验。本文将以Office2010办公软件学习为例,详细讲解微课在Word文档教学中的使用。
  (一)微活动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知识点多,可以针对重要知识点制作短视频,视频时间为5分钟,可以将一节课划分为多个微课程,利用微型教学活动开展对重点知识的教学与训练,同时在开设微课程时,教师需要在每一个微活动中引入讨论环节,评价判别每一个学生的实时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Office讲授过程中,字体设置可以录制一个微视频,开展微活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讨论Word的字体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字体设置,也可以查看Office Word文档中的字体种类多少,比如宋体、华文中宋、楷体、幼圆、黑体等,让学生经过讨论,加深对Office字体的了解。
  (二)微目标   微目标是指在开设微课程时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程度,设置微目标可以保证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微目标可以是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巩固练习。微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创建一个Word文档,设置文档的字体、字号、段落行距与间距、标题格式,确保学生可以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知识。
  (三)微小结
  微小结即在微活动开展完毕之后,讨论、分析和总结微课程的知识点内容。开展微小结活动时,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归纳自己的学习体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完成Office Word微活动设置的作业之后,就可以结合讲授的内容和完成的微目标情况,重点讨论在学习和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掌握Word文档段落字体、段首字体、重点关键字的设置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微小结可以重点地总结计算机课程学习难点、重点,进一步精练和归纳课程知识,帮助学生及时地消化课程内容。
  (四)微测验
  微测验可以针对微活动讲授的内容进行知识测验,计算机知识测验主要是一些上机操作。针对Office Word软件字体设置可以出一个测验,给出一篇Word文档,该文档包括标题和四个段落,让学生设置标题的字体格式,同时设置段落字体、段首字体、段中西文字体格式,并且重点指出某两句化为重点,使用红色字体,这样就可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Office Word字体设置模式。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政企单位对“双创型”人才需求更多。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革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塑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理念,建设强有力的“双创型”师资队伍,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以期能够培养具有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的学生,实现“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和进步。中职学校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双创教育机会培养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可以为政企单位输送更多的实践创新生力军,这些人也是未来政企单位创新的中坚力量,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互联网金融等,都是新时期双创教育培养出来的成果。计算机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完善,进一步响应政府号召,适应我国创新创业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智嵘.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08):164.
  [2]田明松.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若干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258-259.
  [3]柴丽静.微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07).
  [4]袁玉华.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16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拓展,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对于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强化。在绘画领域研究工笔花鸟画技法,使其在我国古代传统绘画技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能够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和人们审美爱好的作品。文章对山水画技法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山水画技法;工笔花鸟画教学;应用  一、引言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体系当中的一
文章以平面几何的学习为例,对数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析,主要从平面几何知识概述、平面几何的难点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点、对应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结合实例,对基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诸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分析。
【摘要】历史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现代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牢记历史,感知历史,从而不断推动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将恰当的历史故事贯穿在历史教学中,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历史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分析一、前言  大多
【摘要】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文章从实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技師学院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困惑,并按照“稳定、培养、提升”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文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技师学院;人文教育;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技师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
【摘要】分子运动现象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实验旨在将“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由前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的理解。文章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教学反思和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分子运动;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位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