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b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水中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一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方案并亲手试验;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利用学生之前学过的重力、二力平衡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后通过阅读和小制作,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浓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3)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结论;(4)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悬浮条件和漂浮条件进行深入探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做出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作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探索、分析问题,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2)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潜水艇的浮与沉”,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2)通过“浮沉子”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总结出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了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至漂浮的动态过程,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变化情况。
  教学资源:1、橡皮泥、苹果、蜡烛、带盖小玻璃瓶、钢珠、泡沫块、硬币、鸡蛋、盐、水槽及饮料瓶、潜水艇上浮与下沉原理模型、密度计、乒乓球、铁块、木块等;2、浮沉子;3、Flash:潜水艇;4、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辽宁舰和蛟龙号潜水器图片。
  演示:分别把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
  提问:1、当松手后两物体会处于怎样的状态?2、铁块放在水中后沉入水底,用钢铁制造的航空母舰能漂浮在水面上,而用钢铁制造的潜水艇,在水中却既能下潜又能上浮,这又是为什么?
  引出并板书本节课题:
  10.5 《物体的浮与沉》
  活动10.10 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归纳总结: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
  提问: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怎样使浮在水面的空玻璃瓶沉入水底?(2)怎样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上水面?(3)怎样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水面?
  按照设计方案,找一名学生动手做一做,看能否成功。
  提问:你采用了哪些有效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
  引导学生回顾: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静止时的两种状态:漂浮和悬浮,分析两种状态的不同。
  分析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四种不同情况的运动状态。
其他文献
硅凝胶填充乳房植入体(Silicone gel-filled bream implants,SGBIs)作为乳房的代用品,用于隆乳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且植入后病人的自我满意率也很高。SGBIs自20世纪80年代以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设计思路  1.教学指导思想:突出科学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注重归纳整理得到求解浮力问题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由于这一部分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抽象,运用的知识多,学生学起来总 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与传统的实验相比教材中实验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所用方法并不
近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语文和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对其它学科都比较轻视的观念,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总认为数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语文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其实,这种看法是比较狭隘的,在重视语文、数学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其它学科对语文、数学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就拿美术教育为例,美术是一门以
隐喻是电影重要的表达方式与组成部分,巧妙地运用隐喻,可以使电影更意味深刻,更具有想象力和张力,同时,也扩展了电影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电影的境界和眼界。纵观百年世界电影史,许多有影响力的导演,都极为擅长在电影中纯熟运用隐喻技巧。他们通过不同视角,精心布置各种隐喻,紧扣主题,激发并引导观众深思与共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班牙著名导演卡洛斯·绍拉。隐喻与象征是绍拉电影的重要特征,拍摄于1973年的《
目的: 采用SYBR Green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乳酸杆菌的方法学,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阴道加德纳菌和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厄罗替尼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24例初治食管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Gy(分两阶段进行),放疗的第一周和第四周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