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业报在新闻信息量和时效性上与晚报都市报特别是网络相比属于弱势媒体,但它可以在深度报道的专业性上有所作为、展现亮点。深度报道可概括成四句话:选题上抓主题深刻的题材,写作上挖掘重大新闻价值,内容上提升信息浓度,效果上体现正确导向。深度报道承担着引领企业发展和行业报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
深度报道在英文中叫“Story”(故事),而不是“News”(新闻)。有一种观点认为,记者如果只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没有说明是“为什么”,工作只是做了一半。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深度报道,报纸就失去了重要价值;有了“深度”,才会有报道的“独家”。
深度报道反映的大都是重大问题,事件错综、背景复杂,文章篇幅较长。但这些不是深度报道的标志和特征。深度报道其实就是新闻深度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能是 在时间、空间上多篇有联系的报道的集合,也可能是一篇体现新闻深度的简短消息;它可能是像史诗般波澜壮阔的长篇,也可能是在方寸间折射出的精彩短章。一篇百余字的短评、一幅寓意深刻的图片,都有可能成为深度报道。
众所周知,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报纸应该加大信息量,然而有的报道过长,大多是一些无效信息、“注水”信息,这并不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虽然没有固定形式和格式,但有一点却不会改变,那就是它在反映客观对象时,不仅仅是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内涵。透过现象说本质、挖掘深层次内涵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搞好深度报道应该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深度和长度、主题深刻与主题宏大之间的关系。深度报道以“深”见长,但长度不等于深度。现在一些报道的篇幅人为地拉长,画蛇添足,该短而不短,影响了主题的锤炼,一杯糖水被稀释成了一桶水。还应当注意的是,主题深刻并不等于主题帽子大。如果一说大主题就必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写深度报道当然要有宏观意识,需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言必称大,有时还要“小切口、深切入”,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平凡小事反映社会发展的大主题。
二是要处理好深度报道与日常报道的关系。推进深度报道,就是要以重大报道带动日常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深度报道与日常报道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在满园春色中,两者都不可或缺,只有绿叶相衬,红花才格外艳丽。深度报道是我们必须强化的,但又不能遍地开花,过多过滥。该深入的要深入,但如果把任何题材都写成深度报道,其结果深度报道没深度,空话废话一大篇,造成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效果适得其反。
三是要处理好本部与记者站、集团公司层面报道与企业层面报道的关系。深度报道并不是本部记者的专利,在报社的深度报道安排中,记者站不仅应被纳入其中,而且还要扮演重要角色。事实上,只有把各企业放到集团公司乃至行业的大背景下去解读,才能使报道具有更宽阔、更深刻的内涵。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报道,也才能为其他单位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启发,这是新闻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既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既由外向里,又由里向外;既横向比较,又纵向延伸。本部与记者站、集团公司层面与企业层面都能进行互动,才能使深度报道更加厚重、更加立体、更加精深。
《中国石油报》作为党组机关报和行业主流媒体,要按照集团公司领导的要求,站在新的高度,靠报纸的特色、质量和水平,靠报纸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发挥好党组机关报的引领作用;要在引导舆论,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完成这些重要任务,不能只靠党组机关报的招牌,而要靠深度报道等高质量的报道,特别是要让深度报道成为行业报的重点和亮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发挥引领企业和行业报舆论导向的重大作用。
作者系中国石油报社副社长
深度报道在英文中叫“Story”(故事),而不是“News”(新闻)。有一种观点认为,记者如果只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没有说明是“为什么”,工作只是做了一半。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深度报道,报纸就失去了重要价值;有了“深度”,才会有报道的“独家”。
深度报道反映的大都是重大问题,事件错综、背景复杂,文章篇幅较长。但这些不是深度报道的标志和特征。深度报道其实就是新闻深度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能是 在时间、空间上多篇有联系的报道的集合,也可能是一篇体现新闻深度的简短消息;它可能是像史诗般波澜壮阔的长篇,也可能是在方寸间折射出的精彩短章。一篇百余字的短评、一幅寓意深刻的图片,都有可能成为深度报道。
众所周知,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报纸应该加大信息量,然而有的报道过长,大多是一些无效信息、“注水”信息,这并不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虽然没有固定形式和格式,但有一点却不会改变,那就是它在反映客观对象时,不仅仅是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内涵。透过现象说本质、挖掘深层次内涵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要搞好深度报道应该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深度和长度、主题深刻与主题宏大之间的关系。深度报道以“深”见长,但长度不等于深度。现在一些报道的篇幅人为地拉长,画蛇添足,该短而不短,影响了主题的锤炼,一杯糖水被稀释成了一桶水。还应当注意的是,主题深刻并不等于主题帽子大。如果一说大主题就必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写深度报道当然要有宏观意识,需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言必称大,有时还要“小切口、深切入”,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平凡小事反映社会发展的大主题。
二是要处理好深度报道与日常报道的关系。推进深度报道,就是要以重大报道带动日常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深度报道与日常报道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在满园春色中,两者都不可或缺,只有绿叶相衬,红花才格外艳丽。深度报道是我们必须强化的,但又不能遍地开花,过多过滥。该深入的要深入,但如果把任何题材都写成深度报道,其结果深度报道没深度,空话废话一大篇,造成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效果适得其反。
三是要处理好本部与记者站、集团公司层面报道与企业层面报道的关系。深度报道并不是本部记者的专利,在报社的深度报道安排中,记者站不仅应被纳入其中,而且还要扮演重要角色。事实上,只有把各企业放到集团公司乃至行业的大背景下去解读,才能使报道具有更宽阔、更深刻的内涵。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报道,也才能为其他单位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启发,这是新闻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既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既由外向里,又由里向外;既横向比较,又纵向延伸。本部与记者站、集团公司层面与企业层面都能进行互动,才能使深度报道更加厚重、更加立体、更加精深。
《中国石油报》作为党组机关报和行业主流媒体,要按照集团公司领导的要求,站在新的高度,靠报纸的特色、质量和水平,靠报纸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发挥好党组机关报的引领作用;要在引导舆论,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完成这些重要任务,不能只靠党组机关报的招牌,而要靠深度报道等高质量的报道,特别是要让深度报道成为行业报的重点和亮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发挥引领企业和行业报舆论导向的重大作用。
作者系中国石油报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