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引趣”三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x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引发问题,着重从环境、教法、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引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不仅包括场地器材的布置,而且包括教学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
  1.营造人文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需求。实践表明,营造人文情感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沛而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用优美、舒展、大方的动作,娴熟的技巧,精湛的技术,风趣幽默而又生动形象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手段灵活多变又适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组织形式,和蔼可亲、爱生如子的教学态度,使其耳濡目染,影响和熏陶学生。以此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欢乐与激情的学习氛围,充分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建立起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之情。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尊重和爱戴,对教师的羡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进而喜欢该教师,愿意上该教师的课。
  2.完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实践表明,整洁、新颖、美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练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惧怕心理,增强学生体育练习的信心。如,指导学生进行“中长跑”练习,若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练习,则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使练习不再枯燥无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指导学生练习“太极拳”,可选择草地或树阴下进行练习,使学生觉得空气新鲜、心情舒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之,如果场地器材不够完善,就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遭到破坏。
  二、教法引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常常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直以来总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组织。如此单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从而抑制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得体育课缺乏应有的生机,长期以往,导致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无法提高。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健康个性。要求教师大力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并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弯道跑技术”时,完全打破了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具体教学步骤:(1)让学生在直径为30米左右的圆圈上做接力跑游戏,从而亲身感受跑弯道的滋味;(2)了解学生跑直道与跑弯道的难易,明白难易原因;(3)分组讨论跑弯道时摆臂、身体姿势、脚掌着地技术有何要求?(4)教师补充总结;(5)再实践: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再跑弯道;(6)探索改进技术、反复练习弯道跑技术。如此教法设计,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索实践能力。
  三、评价引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它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导向、激励、发展和甄别等功能。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得以成长和发展。然而,当前某些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却存在“重结果、划一化”的漏洞,忽视了学生个体基础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程度,主观的努力也难以得到体现,致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激励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学评价应突出其激励性、多元性、过程性、赏识性。当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你瞧!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再来一次!”“你这次做得比上次更好!”“不错!学习就得这么认真!”等。如此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范庆良.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
  [2]林国平.谈谈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一些做法[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邵更生,任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
  [4]宋淑珍.体育教学初中习兴趣的培养[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水肿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水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结合起来,是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开发结合起来,促进小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体系。教师应积极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交际更为活跃。同时应用适宜的师生交往形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创建活动课,来激发学生
摘 要: 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实现合理科学的育人目的,就必须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好体育教学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实现育人的目标,并充分认识良好的师德和形象是育人的先决条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育人特点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是整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体育课课后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巩固体育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又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自觉刻苦的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本文从学生的现状着手,分析体育课布置课后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学校体育价值目标的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多主张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西药降压种类繁多,单种降压药治疗血压的达标率仍不理想,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常需2-4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发展体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关于打造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思考    中学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学大纲不断发展改革到今天的新课程标准,在内容形式上有了更大的转变。打造体育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不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应当得到改进与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部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手段滞后,教学视野狭隘,制约教学成效的提升,导致体育教学长期在低位徘徊。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引,改进工作方式,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成效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摘 要: 创新教育贵在教育创新。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独特、有利的条件,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团队协作的作用,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方法,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提出积极引导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在新型的体育教学环境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 培养 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