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刚刚走上讲坛的我暗自下定决心:要用我的智慧和汗水为求知的学子架设一座通往理想殿堂的桥梁。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初出茅庐的我一次次陷入困惑、迷茫、无助之中……
  2007年的那个阳春三月,我百无聊赖地走进了学校的阅览室,漫无目的地翻阅着书架上的杂志。
  “小黄,你也来看书呀?”我一抬头,才发现高年级的李老师正在一边看书。我点点头。“是不是在教学上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说一说,看我能不能帮帮你?”李老师的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痛处。
  我将自己的困惑说给他听。没等我说完,李老师笑了,笑得我莫名其妙。
  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杂志,一边递给我一边说道:“小伙子,好好看看这本杂志,你要的答案就在这里面!”我将信将疑地接过那本杂志一看,是一本崭新的《江西教育》。我随意翻了几页,果然,对于我正在思考的一些问题,杂志中开辟了相关的专栏,并且有几位老师写了相关的讨论文章。那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阅览室里所有的《江西教育》,一篇篇文笔隽永的文章,一个个经典的案例,让我茅塞顿开。
  等我醒过神来,已经到了阅览室关门的时候了。正好李老师也没有走,于是,我俩一路同行,边走边聊。
  在槐花飘香的校园里,李老师给我讲起了他的经历。他说,刚参加工作时,也面临着和我一样的困惑,于是,他选择了“泡”图书馆。那时,学校的条件还不是很好,可供借阅的书籍也十分有限。但在这有限的书籍里面,他最喜欢看的就是《江西教育》了,正是这本薄薄的《江西教育》让他受益匪浅。后来,每年他都自费订阅《江西教育》。“正是得益于长期订阅《江西教育》才有我的今天。”聊着聊着,李老师喃喃自语起来,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第二天,他把家里珍藏的十几本装订精美的《江西教育》借给我,让我好好研读。那些日子,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江西教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着其中的每一篇文章,仔细研究其中的每一个栏目。“教育纵横”让初登讲台的我清晰地了解到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各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育人艺术”让刚刚担任班主任的我能及时学习到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育人方法与相关技巧;“课改涛声”给了我接触新课改的机会,也让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教海泛舟”让懵懂无知的我能够畅快地品读到优秀教师的育人心得和体会,让我能够及时学习到他们的有益经验……
  那些日子,每读一篇文章,我都用心写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记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结合个人教学中的困惑,逐一比照,不断揣摩,一一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改进、修正。就这样,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实践后,我的课堂教学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认可,我的写作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科研能力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得到加强。
  此后,每当我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就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不要怕,因为有《江西教育》与我相伴;每当同事迷茫的时候,我都极力向其推荐《江西教育》,因为她是我们教师真正的良师益友……
  每当崭新的《江西教育》刚刚上架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借到手,捧着散发着淡淡油墨香的《江西教育》,用心品读着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深感自己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教坛耕耘的道路上我能及时与《江西教育》相逢!一篇篇论文的获奖,一次次公开课的成功,使我收获着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一次次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虽然我们的相逢是从我的困惑开始,但我们相伴的过程是欢乐的,我们的相知也是甜蜜的。
  创刊60年来,在一代又一代采编人员的精心呵护与辛勤浇灌下,《江西教育》已经硕果累累;60年来,《江西教育》一路芬芳,香飘万家。
  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耕耘者从《江西教育》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
  展望美好未来,我更加坚信:有《江西教育》相伴的日子,我们信心百倍!在三尺讲台上,我们一定能乘风破浪,越走越好,在教育的沃土上越行越远!◆(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鹤壁高中)
其他文献
教育的均衡依赖于教师分布的均衡,教师配备是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等现状,笔者以为,应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全面提升农村师资水平。  一是编制增补机制。由于农村学校相对分散,学校规模小,为切实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必须增加农村教师数量,以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政府应适当放宽编制控制,增加农村教师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相当部分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不少农村中学正面临着师资结构老化、生源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校舍陈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一块块“薄地”。这些“薄地”若疏于管理,很可能会变为“荒地”;若能够精耕细作,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雨露中,也可能改造成“高产田”。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注重管理人员思想素质的提高。薄弱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除应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县对中小学的资源、布局进行了整合。实践证明,多数被调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值得总结和思考的,是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举措。  一、领导的重视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前提  江西省分宜县地处赣中西部,县内南部多山,北部多丘陵,中部为平原。全县地域面积1350平方公里,南北最大跨度7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30公里,乡镇到达县城最
曾经有一篇文章《课堂上飞来“纸飞机”》像磁铁般吸引我的眼睛:  初二(7)班的一堂物理课上,齐老师正转向黑板写字的时候,一个纸飞机从教室后面飞了过来,砸到了黑板上,并落在了齐老师的脚边,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时,齐老师弯腰捡起那个纸飞机,低调却威严地:“谁扔的飞机?”班里鸦雀无声。几秒钟后,教室最后一排战战兢兢地站起来一个男生——李永乐。这是让齐老师最“头痛”的学生,经常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齐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  经验告诉我们,有了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有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有了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肯定就有师生关系的和谐。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理念,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努力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和谐的领导集体
在处理过的学生纠纷中,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程杰和张建飞是同桌,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一次,我正在上课,两人却吵了起来,不时嘀嘀咕咕。我看了好一会儿,他俩都没有发觉。为了不影响上课,我用眼睛的余光死死盯着他们,分明在暗示他们别再说话了。这回张建飞终于发觉了我的目光,可是他只是漫不经心看了我一眼,继续他们的争执。我有些生气了,但理智告诉我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发火。我强忍怒气,趁学生在思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珠海女子中学即将动工,明年9月开学。这是珠海第一所女子完全中学,是一所由政府无偿拨地的私立学校。学校的新闻发布会很特别,所有迎宾的女教师均着“五四”时期的学生装,浅蓝色的中式上衣,蓝黑色的裙子,两条扎着蝴蝶结的麻花辫。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有普通初、高中女校十多所。恢复女校是社会需要,还是历史倒退?虽然珠海女中提出“因性施教”是其教学的一大特征,但女校真能最大限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好教师。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把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中,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屡屡遭遇成长的困惑。带着这些困惑,我访问过很多老教师,查阅过很多资料,也订阅了一些教育期刊,苦苦地寻觅能打开谜团的钥匙。通过这些努力,我虽然有所收获,但总觉得有些困惑解决得不够透彻、圆满。  有一天,我在认真阅读当月的《江西教育》时,不知是不是
初识  198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晚自习结束后,我踏着一地银色的月光,回到父亲的房间。父亲正坐在书桌前看一本杂志,我回房间他都没有发觉。是什么杂志让父亲这么投入?出于好奇,我轻轻地走过去,侧着头翻看了一下封面,是一本《江西教育》。  父亲于1979年恢复公职,在余干县社庚中学任教导主任,我当时读初一。我曾好奇地问父亲:“教导主任是干什么的?”“教导,教导,就是既要教又要导。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