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有影响力的县委书记梁若皓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郡县治,天下治。”这句古话深刻揭示了一个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而作为一个县最高领导人之一的县委书记,其水平之高低,品质之优劣,眼光之长短,更关系着一个县经济能否大发展,人民大众的福祉能否久长的大问题。
  不贪的官是好官;不折腾,不搞眼前政绩的官是好官;能既为今天人民生活富庶,也为明天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而谋划的官更是好官。山西省安泽县县委书记梁若皓就是一位集所有好官于一身的官员。
  梁若皓勤政爱民,用心血指点江山;用荀子智慧,拉开安泽文化品牌大县序幕;巧妙用好四色经济,绘就了安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于是他的事迹便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一村一乡,传出了一县一市,成为万人称颂,百姓拥戴的县委书记,他的声名就在三晋大地广播起来。人们说他是山西最有影响力的县委书记。
  
  走进安泽
  
  山西这几年新闻颇多,很多都发生在临汾市。矿难、溃坝、黑砖窑,牵连两任省长下台,问责一大批官员。人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这里当官难。但在山西为官的也有好名声的,如晋中市长张璞,大同市长耿彦波,安泽县委书记梁若皓。
  安泽过去默默无闻,她的声名鹊起是在梁若皓当县委书记之后,是他把安泽推入人们的视野。打开安泽的网页,全国首家“千年古县”的历史名县,“太行圣境,天然秀色,荀子故乡,神奇安泽”的人文介绍,皆接连进入你的眼帘,深深打动人们的好奇之心。而有关县委书记梁若皓的介绍也很独特:学历,经济学硕士、资源产业经济博士,山西师大客座教授;简历:插过队,当过工人、警察、法官、县政府办副主任、体改委主任,1992年、2000年曾两次顺利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副县、正县领导岗位,先后任临汾纺织厂厂长助理(副县级)、蒲县副县长、临汾地区经委副主任、霍州市长、隰县县委书记、安泽县委书记。2008年1月9日入选国家发改委组织评选的《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2009年2月又以社会公开评选的方式,以遥遥领先的高票当选为《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吸引我们去安泽采访他。
  惊蛰刚过,虽然春寒料峭,但晋南大地已开始泛着绿色。安泽是个山区县,从临汾进入安泽县,汽车便一路盘山而行。那山上遍布的青松看上去是那么的郁郁葱葱,那山沟里流淌着的一条条小溪,看上去是那么的清澈欢快,而抬头望天,天又是那么的湛蓝湛蓝,这一切都那样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摇下汽车玻璃,尽情地吸吮那带着泥土芳香的空气,心里都为山西还有这么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净土而庆幸。
  在没有见梁若皓之前,我们有意到离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子看看,并听听老百姓对梁若皓的口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庄,山西第二大河——沁河从村边侧身而过。村民介绍,由于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河水很洁净,村里的几千亩农田全靠着这条河灌溉。
  原来这个村的很多房屋都挤在河沟里,地势低洼,一遇大水就遭殃。2006年梁若皓到任后,多次到村里考察,引导村民搞新农村建设。县里投资50万元,使村民全部从沟底搬到上面,并沿街盖起了新砖瓦房。一色的琉璃高门大院,很是壮观。(据记者后来了解,全县104个行政村,每个村县财政拨款5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近3年,县里每年投资1500万元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搞农业科技调产。明年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将全部搞完,比全省规定的期限提前了5年完成。)
  我们在这个村子看到,土地已连片集中,境外的大户进村向农民租赁土地,成立农业公司,进行养殖、种植,形成这个村的高效特色农业。这里有葡萄园、果树园、茶园、猪场、獭兔场……村里的农民把地租给公司,每租一亩地收费500元,自己再到公司打工种地,每年可拿工资上万元。所以这个村的农民很潇洒,活得很自在。
  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没有忘了帮他们致富的梁书记。他们说,茶就是梁书记从山东引进的。他多次进村看茶的栽植生长情况。今年年初,刚上苗的茶株怕冻,茶园老板过年没回来,梁书记就专门跑到村里组织人力给茶苗铺上了薄膜。一个70多岁的村民说:“安泽县多是解放前从河南、山东逃荒到这里的移民,我的原籍就是河南的。安泽是块风水宝地,我们这些外省移民和当地人几十年来和睦相处,自解放以来,全县没有诉讼、治安、上访事件,特别是近几年县里抓和谐建设,民风更加淳朴。现在县里有钱了,退下来的村干部根据任职时间每月都发退休金。像我当了20年的支书,每月就能拿到200元。这多亏梁书记领导得好啊!”
  虽然还没见到梁若皓,但从活生生的事实中,我们已看到梁若皓的身影。
  
  一副好牌,满盘皆活
  
  到了县里,我们采访了县政府的几位负责人,他们都认为安泽这3年来的突飞猛进是安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势头,安泽有希望跻身全国百强县,而这一切都是和梁若皓的魄力、智慧、领导艺术分不开的。
  见到梁若皓已是晚上了,他刚从基层回来,风尘仆仆的。在食堂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就和我们谈起来。他中等个头,脸膛略黑,穿一身西装却没有系领带,说话嗓门亮,语速快,没有“博士书记”的酸文假醋。原计划晚上10点结束的谈话,直聊到午夜1点。第二天听县委宣传部长说,聊完后他又连夜赶到临汾准备参加第二天市里召开的会议了。“一个晚上睡几个小时是常事,梁书记是我们县里最辛苦的人哪!”
  梁若皓是从2006年6月由隰县县委书记调任安泽县委书记的。在隰县他就颇有政绩,老百姓至今都很怀念他。安泽是个省级贫困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态脆弱,人口只有8万。但她有个好的基础,这就是林木茂盛、矿产资源丰富。安泽解放后先后有18任县委书记,任任都把林业生产作为大事来抓,全县森林面积从解放初的9.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有野生动物品种800余种,优质中药材288种,其中野生连翘100万亩,年产400余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1/4,是全国连翘第一大县。全县二级以上天气达350天,是全国首家通过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这个县资源丰富。煤炭储量240亿吨,煤田面积194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9.8%。煤气层储量4400亿立方米。为了保住这一方净土,历任县委书记没敢“有水快流”、滥开滥采,在山西各地小煤矿遍地开花的年代,安泽只有9座煤矿,全县基本保持着原生态。下一步安泽怎么发展?大面积搞煤焦要牺牲安泽来之不易的环境,上高科技的项目没有资金,农民人均收入和县财政收入一直在原地徘徊,人们彷徨着,忧虑着,似乎已经没牌可打了。
  既要摒弃过度依赖资源的思维定式,又要图谋经济社会发展,这似乎是两难困局。而梁若皓却胸有成竹,他认为,作为一县的主要领导,“敢不敢”的问题好解决,关键是“会不会”的问题。你有一腔热情,胆大蛮干可能会适得其反。像玩牌一样,你手里得有好牌。一副好牌出手就会柳暗花明。安泽的好牌在哪里?上任后的几个月,他天天往下跑,搞调研,找思路。在县志里他看到安泽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的故乡,2005年,县里开工兴建荀子文化园。但荀子文化还形不成气候,外界知之甚少,能否大张旗鼓地宣传荀子?这个亮点一下点燃他的智慧之光。安泽所以到现在还富裕不起来,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很大原因是安泽没有名气,没有人识得安泽真面目。安泽县的底子薄,要发展就得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你默默无闻,招商没人来啊!要把安泽推进人们的视野,扩大他的知名度,让世人知道安泽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再科学规划发展计划,何愁安泽不起飞?可有的人却说,你能当几年县委书记?搞荀子能当饭吃?
  梁若皓深知,有些人光靠思想工作是做不通的,于是他力排众议,坚定地擎起文化兴县的旗帜。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2006年9月15日,安泽县委、县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届中国荀子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一举动惊动海内外,为此,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在国内掀起荀子国学的又一风潮。伴随着荀子热,安泽也开始热起来。与此同时,梁若皓遍邀全国知名学者、教授、诗人、摄影家、书画家到安泽论证荀子,搞赛诗会、摄影赛、征联大赛、书画大赛,安泽成为新闻媒体的聚焦点。县政府又趁势而为,先后投入数千万资金兴建荀子文化园,高28米的荀子塑像耸立在县城边的东山上,俯瞰着安泽这座生气勃勃的县城。经过3年建设,荀子文化园已成为集旅游、休闲、观光、娱乐、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
  2006年至2008年,连续3届中国荀子文化节使安泽成为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地方,海内外和各地投资者也纷至沓来。安泽趁时提高投资门槛,鼓励他们投资林业、农业、畜牧业,而对工矿业则严格限制,特别是对带有污染的项目不管投资多大也婉言谢绝。梁若皓说,有一家房地产商愿投资3亿元开发沁河沿岸,但县里考虑到破坏性大,谢绝了;河南客商要开采煤气层,对生态环境有破坏,谢绝了;上海一家企业要投资20亿元在安泽上不锈钢项目,预测到对周围山体森林和河流的破坏也谢绝了……
  安泽把保护环境作为先决条件,而且对工业项目低于10亿以下的投资不谈。这不是安泽“牛”,而是安泽在梁若皓的带领下,环境意识、为子孙后代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已占主导地位。不带污染的大项目意味着产业的高端化、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可带动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在安泽已与投资者签约276亿元,100亿以上的几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兴建。对许多大型项目因不利于环境而放弃,梁若皓坚定地说:“我不能打开潘多拉盒子,让污染企业来贻害安泽。”
  近几年安泽取得了巨大进步,有数据这样印在了人们的脑海:2008年,县财政收入已从2005年的1亿元出头跨进3.7亿元门槛,2009年超过4.5亿元,由于大项目的不断建成投产,很快可跃上更高的台阶,安泽一片光明在即。
  
  四张名片,引领风骚
  
  梁若皓打出荀子故乡这一副好牌,不仅提高了安泽的知名度,引来大批客商投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文化经济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把文化变成品牌,增加了附加值。当时很多人对梁若皓不惜投资6000万元兴建荀子文化园不理解,如今在事实面前服气了。
  一个荀子涵盖不了安泽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梁若皓像个探宝者一样用他的慧眼在安泽大地上搜寻。安泽在抗战时期曾是太岳老区,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先后战斗生活过,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兵工厂等都在此部署驻扎过,1300名安泽儿女为抗战流血牺牲。梁若皓挖掘出这张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红色名片”,用太岳精神推动安泽的经济发展,对太岳行署、邓小平旧居等红色旅游线路进行规划建设。梁若皓紧抓文化不放松,用文化支撑经济建设,他有他的独特理解。他对记者解释说:“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如没有灵魂,搞经济建设没有文化支撑就如无源之水。文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有人把它说成是软实力。山西和安泽有那么多的煤,但煤总有枯竭的一天。煤挖完了怎么办?我们的深厚积淀在于文化,文化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安泽就是凭着荀子的‘古色名片’和太岳老区的‘红色名片’杀开一条血路,让天下人皆知安泽,从而吸引资金,吸引项目,吸引人才。”
  沉睡在安泽地下的黑色宝藏使无数投资者垂涎三尺,安泽县委、县政府在梁若皓的带领下形成的共识是,环境第一,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抬高煤焦开发的门槛,一要大资金,二要环保高科技,三要进园区,严禁滥开滥采,并要求煤焦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安泽的电力、化工发展。安泽有1944平方公里的煤田面积,但它的煤焦开发只限制在划定的4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集中在唐城煤焦化、冀氏煤电化2个工业园区。梁若皓上任后引进的几个大型项目建成后工业增加值将每年增长40%以上,工业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
  抓地上绿色是安泽的传家宝,良好的生态优势是安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所在,梁若皓在任的这3年中,不仅让绿色作为发展方向,而且让绿色真正惠民,增加农民的收入。他带领全县人民全面绿化太行山,抓优质玉米、中药材、草食畜、林果业4大特色产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在城市化推进中,他们没有盲目扩张,扩马路,盖高楼,用梁若皓的话说:“我们不与其他城市比高楼大厦车多,而是要突出山水园林特色,要比红花绿草,比空气清新,比环境优美。”
  “古色”“红色”“黑色”“绿色”4张名片是梁若皓手上的4张好牌。他象一个大师把4张好牌耍得出神入化,演绎着安泽腾飞的现代神话。
其他文献
凡是比100%H_2SO_4更强的酸称之为超强酸,这是Gillespie给超强酸所下的定义~([1])近年来,超强酸的化学发展很快。Gillespie等对各种超强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Olah等将超强酸应
“百年邮政辉煌奥博”2008年北京奥博会大型民间文化征集巡展活动于7月13日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办。活动包括百年邮政老物件展示,百年民间体育用品、废旧体育用品征集,现场还
通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St-MMA)共聚物与羟基胺氨解反应,进行线型可溶和交联不溶的两种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线型可溶性共聚物是将St-MMA聚合所得的产物进行
一般认为,世界第一套邮政用品是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的“马尔冒迪邮资封和邮简”这是从国家邮政系统的角度来说的。但是,在马尔雷迪封和邮简之前,邮政及相毗连业务上确实还
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你就找到了杏花村,找到了汾阳。汾水哺育山西,在汾水之阳的地方有很多,惟有汾阳以此为名。汾阳没有辜负美名,真正诠释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义。杏花村
奥运会即将临近,奥运会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彩旗飘舞,鲜花盛开,各项奥运安保措施也纷纷开始实施。当此时也,人们普遍期望:奥运会将带给国人更多的快乐!  7月21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实地考察奥运安保、媒体运行服务以及兴奋剂检测工作时指出,“在尽可能多惠民、少扰民的前提下,把奥运安保工作做得更严密、更得体”。看来,如何平衡快乐与安全,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个正常的社会,似乎总少不了某
伯纳乌王子不仅是一位高效的射手,更是皇马的精神领袖。刚刚与皇马俱乐部签订终身合约的劳尔,继续展现着他惊人的得分能力,并且将自己保持的欧冠正式比赛进球纪录提升到60球,
玛尔妮·科尔伯特,是丹佛掘全队马库斯·坎比和卡梅隆·安东尼的私人助理。细心的球迷可能还记得,在掘金主场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掘金当家球星安东尼表现不佳,他全场比赛都找不
作者对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水平的3,4-苯并芘气相色谱法测定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气相色谱法操作的最适宜参数的选择;2)过滤材料和提取剂的选择;3)过滤的提取液直接分析
从1907年春“春柳社”在日本上演《茶花女》与《黑奴吁天录》的片段场景开始,中国话剧运动已经有了它近百年的辉煌历史。然而,在当前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