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相对来说是较为枯燥的,为了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在阅读教学板块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虽然读与写都是语文阅读学习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二者并不能脱离统一整体,这就需要以阅读能力为基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写作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促使读与写能够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阅读技巧及知识,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认知面,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一、 引言
  从当前形势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明显存在着过于单调的弊端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侧重点放在阅读上,这就使得读写出现了相互分离的不良现象,学生阅读水平的相对提升必然受到直接限制,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内容设置时,会以对阅读材料的研究及分析为主线,这就使得阅读过于单调,而写作训练的比重也逐渐弱化,这就使得读写之间难以形成必要性联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学习就会进入瓶颈阶段,因此,在小语文教学中将读写进行高效融合,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语言知识提供基础保障,更能借助于写作训练的优势力量,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
  1. 强化对语句的积累,拓宽写作语言的认知面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时不难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写作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在老师布置作文训练后,会感到无从下手,并且还有部分学生对于作文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并不注意对词汇量的积累,在写作中词汇量匮乏的不良问题就更加显著,虽然学生也会接触大量的美文,但是无论阅读素材多么吸引人,学生也只是进行阅读,并不会对词汇进行掌握。在新课程标准中就关于这一问题提出了更新性要求,语文教学应当将侧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积累及运用上,因此在推进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中涵盖的重点语句及词汇进行重点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对阅读材料中语言的多样化表达方法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表达手法进行细化研究及品味,从多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功底。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名为《草原》的课文,这篇文章具有极强的研究及教学意义,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所表达的内容更是十分耐人寻味。其中有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通过阅读可以发现,这种写作手法能够带给读者直接的意境感受,为了使学生也能够掌握其中精髓,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在结合自身想象力的同时,运用其他修饰手法在改变本意的前提下,换种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在布置了该项课堂任务后,学生改编后的语句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但是无论学生应用何种修饰方法将语句内容进行充分显现,都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得到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个人能力,更能为后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写作情意指标
  通过对日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之所以能够对写作感兴趣,是因为受到阅读的深刻影响,一篇好的文章的产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现象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产生了对美感表达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而学生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世界。大部分高品质的作品通常都具有以下特點:情节内容的塑造具有扣人心弦、语句优美、逻辑性强,尤其是关于形象的刻画更是十分传神等等。在学生阅读时,都能带给学生一定的情感冲击,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情感爆发点进行深挖,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饱满状态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境写作手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研究入手,通过研究人物形象,深化教学内容,从而使其与生活实际相契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文章能够带给人们的超强感受,从而打心底里钦佩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你们认为生活中有哪位老师的形象与文章描述相近呢?而后学生就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周边老师为人及言行进行观察,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受美好,并将其以写作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对老师的了解写入作文,就可以以“我心目中的老师”为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能进一步促进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三、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依据,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精准把控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艳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J].教育,2017,(3).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需要爱的。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心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中国教育家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与他们交流,进而感化、改变一个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关键词:教育;案例;思考  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摘要:目前,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往往出现计算顺序的错误。我认为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孩子们不明白算理。本文就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篇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给同学们设计了添加情境的外衣,引导学生直观动手操作、图形结合,进而在理解算理方面加以突破,从而优化计算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自主计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设情境;直观操作;图形结合;算理  一、 问题引入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信息社会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影响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更全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多样性与相关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数据化”的。同时,大数据时代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大数据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
摘要: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公共图书馆为例,浅析如何运用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仅仅依靠公共图书馆现有的条件,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文
摘要:大学生过度兼职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过度兼职的个案帮扶,总结出辅导员对过度兼职学生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帮扶;过度兼职;学业;困难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趋于小龄化,加上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长大,当踏
摘 要:主题班会是一个班级精神文化的引导,主题班会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生活怎样进行的好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好的道德品质的好方法。现在提倡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共同发展,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德育工作也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主题班会就是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途径。奏响主题班会的主旋律,积极地探索中职德育工作中有效的形式,促进教育不断改进,学生不断成长。  关键词:主题班会;
摘 要:近年来,集体备课越来越成为高效课堂的关键词。不可否认的是集体备课确实极大地节约了老师的备课时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但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团队备课和个人智慧很好结合,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快速成长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各地各校都在逐步尝试集体备课这一备课形式。当然,集体备课是集中一个备课组各位老师智慧的火花,采各家之长处,既节约了时间,又
摘要: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内涵的阐述及当前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进行探究与分析,结合陶行知理论,尝试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几点方法:1. 贯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个需要”;2. 将“六大解放”运用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3. 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条件开拓儿童视野,埋下创造种子。  关键词:创造力;儿童;研究与指导  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实践和探索的先驱,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理论的
摘要: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课堂诵读,要让学生尝试吟咏。教师要勇于率先示范诵读、读讲结合;进而让学生模仿着读,最后能够诵读。诵读有助于领悟古人作文的生气腔调。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语感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诵读,而诵读包括了吟咏、朗读和背诵三个基本因素。自现代以来,“诵读”一词在语文教育界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熟读背诵”“朗读”“背诵”等词语。故而,在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古典文学文本的理解
摘 要: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作为教师,谁都明白“师爱”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洒出的“师爱”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他,或她,却很重要,也很需要。  关键词:师爱;需要;重要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人在小学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