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当官要两面看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w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消息传出后,在科技界引发一些议论,赞同的人很多,反对者也不少。科学家当官到底好不好?在笔者看来,对此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应一味倡导、鼓励科研人员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研而优则仕”。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科学研究更是如此,不仅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且进展也是日新月异,在管理上不宜外行领导内行。当前科研管理中的许多弊端,诸如项目申请上的过度竞争、经费使用中的“打酱油的钱不许买醋”、成果评价中的“以论文论英雄”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管理者不懂科研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些既懂科研又有管理才能、既有公心又能担当的科学家出任科技部门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领导,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教育管理改革来说是好事。比如,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创办了北京生命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这个白手起家的研究所采用国际通行的科学家自主科研、国际同行评级、实验室主任年薪制等机制,创办十年来异军突起,涌现出邵峰、李文辉等一批优秀青年科学家,成为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所。再如,施一公在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期间,与饶毅一道发起成立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中心,大刀阔斧地推进管理改革、广纳海内外俊才,使清华和北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迅速崛起,为海内外瞩目。
  从科学家成长的规律来说,55岁之后就过了成果产出的黄金期。选拔其中擅长管理的优秀科学家担任科技、教育领域的领导,一般不会造成人才浪费。
  当然,反对科学家当官的意见也值得听取。一方面,科研俊才不见得是管理能手。前些年,多位在科研上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被提拔到高校院所委以重任,结果由于缺乏管理才能,不但管理没搞好,也耽误了自己的科研,令人扼腕。另一方面,在“官本位”意识和人情、关系盛行的现实环境中,以行政权力谋求学术资源甚至攫取科技成果、追名逐利的事情并不鲜见,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污染了科研环境。因此,无论是组织部门还是科学家自身,选择时都应慎之又慎,不可草率行事。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目前我国既缺乏成就卓著的科学大家,也缺乏允公允能的教育大家和科技帅才。让一些年富力强且有大视野、大格局的科学家担任领导,是形势所需,同时也是两难之事。对于尚处在科研巅峰期的施一公而言,如何兼顾科研和行政,是不小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媒体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也为隐形教育提供了平台。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具有很强灵活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隨时随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拥有隐蔽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促进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成效。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
摘 要:国际上自提出核心素养概念起,各国和各地区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小学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阶段,必须培养其核心素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关,而且对学校教育和课程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培养  新时期的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家长十分关注的教育点。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
前阵子去一个山区参加培训,培训中心有车去火车站接。从火车站到培训中心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哪知,四十分钟过去了,车缓缓驶进了山里,路越来越难走。培训中心来过很多次,虽不认识路,但是这一路的风景还是比较熟悉的,很显然这不是我们以前走过的那条路。  赶紧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司机。原来,司机是通过出租公司派过来的,而他听错了培训中心的地点,走错了方向。车里怨声一片,有的抱怨培训中心办事不利,有的悄悄互相小声嘀
泰国小伙塔那塞大学毕业后,因为本国经济不景气,找工作四处碰壁,最后他决定回家乡创业.塔那塞在家乡班詹村租了几百亩稻田,开始大面积种植泰国香米,并打算出口到中国、澳大利
最近笔者参加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感慨:中国科技界“有个毛病”,很多科技成果离落地总差“最后一公里”,总欠“一口气”,其实稍稍往前推一把可能就成了。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学界的,有政府的,也有企业界的,对该结论几乎都表示赞同,但谈到“是谁的问题”和“谁来推一把”时,分歧却很大。最后大家只好归结为“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当然得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谈,因为纯科学的研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