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智慧博物馆的概念开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阐述建设智慧博物馆的意义,提出了广西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内容由数字资源库建设、智慧软件平台建设、基础软硬件环境建设三大部分组成。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博物館;智慧化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6-0285-02
  1 智慧博物馆的概念
  智慧一词源于《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一直以来,智慧一词用以形容高级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智慧与物相结合,创新了物的形态,使本来静态展示的物拥有了与高级生物般的反应能力,产生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概念,智慧博物馆便是其中一类。
  智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的新的博物馆发展模式[1]。
  从以上概念来看,智慧博物馆应当包含以下构成要件:①实体博物馆,这是智慧博物馆的基础;②新技术运用,这是智慧博物馆的支撑;③“物、人、数据”之间的信息传递,这是智慧博物馆的核心;④服务社会公众,这是智慧博物馆的终极目标[2]。
  2 广西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实体博物馆因观念、技术、场地和展陈能力的限制,所提供展示的文物信息量严重不足,广西博物馆仍有大量的藏品深藏库房之中,或以静态方式进行展示,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能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各种高新技术,以及网上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新理念、新方向的层出不穷,对广西博物馆在拓展展览展示手段、优化博物馆教育传播效果、提升游客服务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广西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对提升传统博物馆服务效能,满足公共文化发展需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广西智慧博物馆建设内容
  广西智慧博物馆,以博物馆的业务需求为牵引,全面梳理博物馆的数据资源,在统一的系统架构下,构建起一个遵循国家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充分互通互联、具备高可扩展和环境适应性、能够快速分析海量数据并进行智能决策辅助、智慧观众服务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因此它涉及多方面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3.1 数字资源库建设
  数字资源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内容,也是未来实现博物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关键,因此必须根据《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博物馆行业规范,对博物馆的各项业务数据、多媒体数据、展览展示数据等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最终形成统一规范的广西博物馆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便捷交换。
  数据资源库的数据项包括(表1)。
  3.2 智慧软件平台建设
  根据文物保护、管理、展示、教育、公众服务等实际需求,通过完善博物馆多媒体导览、研究、管理、服务信息化等内容,搭建完成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两个平台,整合优化并打破各自独立的壁垒,打造统一的智慧博物馆的智慧化体系。
  智慧软件平台包括(表2)。
  3.3 基础软硬件环境建设
  广西博物馆的数据中心硬件设施以及馆内网络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智慧化建设的需要,其中服务器的CPU处理速度,数据的吞吐量,数据的存储能力,网络带宽,无线AP节点不足等问题突出。需要根据智慧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对博物馆中心机房以及网络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增加无线网络节点,存储容量,以适应博物馆数据信息量和观众数量的快速增长,满足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对硬件和网络设施的需求,大幅提升现有机房服务器的事务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
  4 结 语
  “广西智慧博物馆”是广西打造“智慧城市”中“智慧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智慧博物馆”的建成将有力的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升级,扩展广西文化的维度,丰富广西文化的底蕴。同时也能复兴博物馆文化,有效地在“互联网+”平台上整合分散的优质资源,以现代化形式传播,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与喜欢博物馆。
  “互联网+”时代,“智慧博物馆”将使传统的博物馆业脱胎换骨,迎来发展的春天,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32(2):12~15.
  [2]骆晓红.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路径探析[J].东南文化,2016,254(6):107~112.
  收稿日期:2018-11-17
  作者简介:黄莉婷(1983-),女,中级职称,在读工程硕士,主要从事博物馆信息化、智慧博物馆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人最怕孤独“鳏寡孤独”是古词。《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为啥要对梁惠王说鳏寡孤独
期刊
近两年来,建堂的身体欠佳,每年要住两三次院。每当和曲艺界朋友谈及他的身体,大家都颇为忧心,毕竟是七十四五的年岁了,这样折腾下去要出事的!六月十八日中午,我吃过午饭,正准
期刊
2017年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四十周年.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里,作为当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参加高考的考生,特别是河南1978年经扩招进入大学的学子,我的心情尤为激动,四十年
期刊
蚕事rn那个时候,总觉得老家的庭院是那样的大,天井深深,满院子里贮满了古旧的时光.rn座北朝南的四间房子,青砖包皮,房顶上的坯草,大概有好多年没有更换了,黑烂着,结结实实地
期刊
夜幕慢慢罩起,铅灰色幕布很不规则地飘着,或浓或淡,天空开始灰暗下来.而那坐山峰还在努力凸起,因为最后一绺橘红从山的一边极为平滑地扯到山的另一边,很脆弱.山腰间,有浮云两
期刊
一条普通的乡间公路,水泥质地,一头连着村部,另一头连着村庄。每天我都数次从这条小路走过,从村部出发到村里,或者从村里返回。与这条路相连的是无数条小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沙土路,有的是泥巴路,这些路或宽或窄,连接到村子里的每一家农户。这些宽宽窄窄、质地不一、毛细血管一样的路,构成农村的路网,连接着村民也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也见证着我与村庄的距离,见证着我与农户的联系。  我是一名普通的扶贫人员,有幸
期刊
一rn一个秋日,我走进内乡乍曲乡吴垭石头村.我的面前,是一堵堵石头砌起的石墙,青白、青灰、栗青、赭红、红灰,色彩斑斓,色彩不一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斑斑驳驳,昭示着岁月的
期刊
在南阳盆地,时下种植面积最大的庄稼莫过于小麦和玉米了,大到其它庄稼可以忽略不计,那连片种植的景象绝对称得上气势磅礡。可这看似热闹的场景,实乃难掩庄稼们的孤单。曾几何时,盆地中还有高粱、豌豆、荞麦、绿豆等庄稼和它们为伴,这些被称作杂粮的庄稼,是饥馑年代农人得以果腹的粮食,但随着农村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和大批劳力的外出务工,农人没有功夫再去侍弄这些产量极低的杂粮了,曾经的主食正日渐淡出盆地,绝大多数已难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