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从我国目前动态教学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分角色演绎了文章,仅仅浮游于文章表面,学生很难深层次了解文章本质。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中应将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文章深处;思想方法;思维能力
  第一,提出能启发学生的问题。我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是这样做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手法:先让学生大体了解一下文章内容,进行简要的讲述之后,再让学生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人物来转述这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文章深处。比如,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从此,龙王父子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根据这一句话问学生:“如果你是龙王,你会就此善罢甘休吗?怎样才能让李靖相信哪吒错了呢?”然后再问:“如果你是哪吒,在父亲面前会怎样解释这件事情呢?”学生们的热情瞬间高涨起来,纷纷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最后我不失时机地说:“正因为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一样,所以目的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那么作者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的这篇文章?”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接着问:“假如现在有两位同学站在你面前说一件事情,一个这样说,另一个那样说,那么你该听谁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文章惩恶扬善的主题思想,还学会了换位思考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从我国目前动态教学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分角色演绎了文章,仅仅浮游于文章表面,学生很难深层次了解文章本质。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中应将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第二,让学生进行社会活动。比如,我在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一下需要哪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表演。首先确定小组的核心人物——导演,由导演给小组其他成员分配任务,并准备好各自所需要的道具。小组的参与者有自主选择权,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组合或者解散。学生通过这一动态化的社会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同一篇文章由不同的小组演绎成了不同的版本,有的用小手制作头饰,有的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有半尺长,学生们在欢乐洋溢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发挥了智慧。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会发展。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读课文,学生在下面昏沉沉地被动听课,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大大的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广大教师要学会创新。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老师夸自己,所以,教师要多多的鼓励同学们,利用情境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第三,善于使用教学中的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节外生枝的情况。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时,正在向学生们介绍“北海”,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北海是海吗?”鉴于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我就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问题的价值。我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北海到底是不是海呢?大家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线索和依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答案吧!”这样将一个问题巧妙地转化成有效的引导,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文章、分析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效发挥了生成性资源的促进作用,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类语言中很多“名不符实”的情况,实现了对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
  第三,要有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有利于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彼此认同,实现情感上的共同交融,使得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因此,在教学伊始,我们一定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与学生顺利沟通奠定基础。如,我在教授《掌声》这一课时,先问学生:“如果今天有几位新朋友来参观我们的学校,你们应该怎样表示欢迎呢?”学生们说:“鼓掌欢迎。”然后我又问:“你们想得到别人的掌声吗?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掌声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地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应注意紧扣教材、注意过程、教师示范,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和应用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育;中学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长久以来,学生为了在考场上
语文难,习作更难。本文以教材习作研究为切入口,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从教材习作现状出发,以教师有效指导为切入口,寻求提升教材习作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让这些途径与方法最终能为
摘 要: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关键词:美育;学习;标准;外在美;内在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
针对多频率高频地波雷达的工程应用,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阵列无源校正方法.该方法将阵列幅度和相位校正问题转化为多元参数的联合估计问题,利用遗传算法得到了该优化
本文介绍了非金属耐磨地面的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方法,提出了基层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及其对耐磨地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和质量控制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摘 要: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 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审美教育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 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方法;知识技能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推行多年,义务教育本质是加强对人格完善、知识丰富的素质教育。 在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教师应辩证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重塑,重视改革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可行性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仍沿袭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且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致使高职英语教学费时低效,整体质量不高。如何改进教学,迅速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高职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
政治教学是提高学生环境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主渠道,政治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块沃土,寓环境教育于中学政治教学之中,让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环保基础知识,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