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一定要充分地对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并通过研究中西方文化间差异,提高作品翻译的质量。本文首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探究,然后提出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技巧,望能促进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英美文学作品;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前言: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对审美的评判也不相同,中英翻译所传递的就是两个不同文化的信息。由于民族的不同,导致文化不同,这些差异会对我们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产生影响,所以,对中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同时,不但需要对西方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还需要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如此一来还可以更深入表达出英美文献学作品中更深层的内涵。
  一、中西方文化间差异的表现
  (一)宗教文化的差异
  宗教在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发展进行中,对文化的影响和塑造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响。在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基督教的影子。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开始,儒教、道教和佛教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之时间的发展,当前在我们国家影响最大的就是佛教,佛教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国家文化主要代表之一。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一定要注重不同民族间宗教的区别。
  (二)文化习俗与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对特定事物判断理解的主要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观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强调的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我们国家所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以集体的利益为中心。在文化习俗方面,中西方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我们国家把红色作为吉祥的象征,有喜事习惯用红色装点环境,婚礼的服饰也是红色,但是在西方红色是血腥的代表,西方的婚礼新娘穿的婚纱为白色,是纯洁的标志,但是白色在我们过去一般在丧事中会用到。这些文化间的差异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都应该了解清楚,避免发生翻译错误。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人类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许多方面。而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国的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求的是中庸、以和为贵,还有一些辩证的研究方法论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而西方国家受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影响,对事物的发展思考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倾向于对事物本质进行透彻分析。所以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以主语作为句子的核心,围绕主语进行翻译工作。
  二、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技巧
  (一)对西方神话以及《圣经》进行了解
  在英美的文学作品中,《圣经》的文化与其中的西方神话故事随处可见,在翻译时如果对这些内容了解不足,就无法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传达,更无法把握作者写作的深意,翻译出来的作品也只能停留在内容的表面,不能翻译出真正高品质的英美文学作品。所以,在对英美的文学作品翻译之前,一定要对西方的神话故事以及《圣经》中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有助于翻译出准确、优质的文学著作。
  (二)加强中西方间的文化交流
  在通常情况下,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之前,首要的就是整理出大量的有关文学作品和西方历史文化的文献材料作为了解西方文化的资料,但是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上了解西方国家的影视资料更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了解。一些有条件的翻译工作者还可以亲身实践到西方国家进行游历考察,体验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习惯,对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了解了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将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内涵与底蕴翻译出来。
  (三)对西方词汇中暗含的隐喻进行了解
  在对中美文学作品翻译时,必须要结合作品的情境进行翻译,不能浅显的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就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把文化带入到作品之中。在过去我们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通常都是直譯,缺少对作品深入的内涵进行思考,现在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大和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更加方便,对英语词汇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英语习惯语。英语的习惯用语都是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文化中积累下来的,所以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西方文化背景,灵活运用英语习语进行翻译,避免翻译的内容脱离作者的想法,也避免翻译作品生硬。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一定要对西方的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神话故事、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密切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学风格,思想内涵,价值取向等多重因素。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简单的直译,不能只看到作品表面的意思,深入了解中西方间的文化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带入到文化翻译作品中,才能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艳艳. 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的翻译要素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356-357.
  [2]钟志华,周榕. 中西文化差异视野下的英美文学作品之翻译[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4):205-206.
其他文献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是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从19世纪中叶以后,女性主义逐渐的发展成为一种遍及全球的运动,是对过去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的反叛。在这种影响下,女性不再是社会的附属品,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宣扬女性的个人魅力、个人价值,表现她们执着勇敢、自信美丽的一面。本文从女性主义和文化价值观的角度,以电影《怦然心动》《穿普拉达的女王》《摔跤吧,爸爸》以及电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现代科学也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
摘 要: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學”。  而阿城的《棋王》,也正是将视线投放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力图将文学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因而成为了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解读《棋王》无疑是对文学之根的直接解谜,不妨采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从文本的叙事结构中探寻这一深层文化意蕴。  关键词:阿城;生存;精神
作者简介:曹小燕,女,27岁,河南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崔灏,唐代诗人。流传甚广的七律诗作《黄鹤楼》即出自崔灏之手,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宋代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崔灏不仅工于七律,其五律诗也
中国科幻小说界有《三体》,但也只有《三体》,连作者刘慈欣本人都说《三体》的火爆是自己没想到的,它还配不上这么大影响力。而这背后,是中国科幻市场尚未成体系的尴尬现状。如今,随着资本的入局,影视改编这种新玩法,能给还在起步阶段的科幻创作带来些不一样的改变吗?  2017 年就要结束了,此前宣称要在今年上映的科幻电影《三体》又一次延期。而回顾今年甚至近十年来的科幻领域 “年度作家”,刘慈欣仍是绕不开的人
摘 要:语言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因为各种电视综艺节目、诸多新兴媒体的兴起,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的新式词语,比如“戏精”。本文将简要探析新词“戏精”的含义和由来,以及其迅速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戏精;含义由来;流行原因  作者简介:陈玲(1996.6-),女,汉,河南省信阳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发条鸟年代记》作为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与村上前期的作品不同,篇幅更为庞大,视角更为广阔。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更为复杂,不仅仅只是限于两性之间单纯的性关系。村上将性与暴力、邪恶、反抗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性带有更为多元的象征意义。在这部作品中,性是人性的回归点与出发点。不仅如此,性作为连接此端世界与彼端世界的通道、作为身体与意识的连接点,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起着引导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性;
摘 要:《菊与刀》可以说是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诸政策的指导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之作。而作为这本书的主角“日本人”,他们是怎样看这本书的呐?本文以著名学者川岛武宜为主,通过分析日本学者对《菊与刀》的评价,了解日本人对这本书的心理历程和看法。  关键词:《菊与刀》;川岛武宜;评论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1 
摘 要:《七个脚趾的人》是翁达杰第二部诗集,翁达杰在这部诗集中展现了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广袤壮阔的原始风光,描绘出现代社会与原始文明之间的较量,交融并最终被原始文明深深影响的场景。诗人剪辑情节的片段,选择故事的截面,运用奇谲的想象,以半神话半民间传说的形式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恶托邦”。暴力,既是“恶”的体现,也是美的诞生。  关键词:翁达杰;七个脚趾的人;暴力;想象;美学  作者简介:庞程(199
摘 要:蜚声赣南文坛的学者、作家罗旋以质朴和真情融入一脉乡心,小说集《含笑》尽显赣南山水的特色风情。本文重点论述小说中的主题内容和写作特色,以此展现作者浓郁的客家情怀。  关键词:罗璇;叙述特色  作者简介:肖戎(1994.8-),女,汉族,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一、这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