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在辅助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它打破老式的教学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新途径呢?
1 打破老式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走进历史课堂,改变老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却昏昏欲睡的学习状态,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表现手法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的感染力,从而让学生进入其中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兴趣。由于历史具有过去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教师很难在课堂一一表白清楚,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而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学生走进没有经历过的那个时代。
例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可选取播放电影《林则徐》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就是这样图文并茂的课堂,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有所体验,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 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使用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课堂内容变复杂为简单、形象直观,更加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不仅信息资源丰富多彩,而且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将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更具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正确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将教学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从而及时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将重点、难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容易接受和理解,改善学习效果。
3 寓教于乐,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教师展示出课件之后,学生发现从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的航线更近,于是就提出质疑:为什么哥伦布等航海家不通过这条线路到达印度,反而舍近求远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呢?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向课外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创新。
又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历史事件头绪多,时空跨度大、变化大等原因,学生难以掌握,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动画和视频及录像片段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一幅幅生动的图像刺激下,不仅注意力相当集中,而且可以把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时空性。
教师注意点播重点知识,使难题迎刃而解,不仅巩固教学内容,而且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人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做到想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化抽象为具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4 利用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增强教学效果。
如“全民族抗战开始”一课,文中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的屠杀。但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即便知道也是模糊不清。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片《南京大屠杀》中的片段信息截取出来组合到课件中,上课时放给学生看,在低回哀伤的音乐下,再配上南京大屠杀的惨不忍睹的历史画面,加上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拿起手中武器残害我国同胞的情景,一个个鲜活的躯体纷纷倒下,场面惨绝人寰,催人泪下……接着再放一段日本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表述,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很快把学生拉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闫各庄初级中学)
1 打破老式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走进历史课堂,改变老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却昏昏欲睡的学习状态,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表现手法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的感染力,从而让学生进入其中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兴趣。由于历史具有过去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教师很难在课堂一一表白清楚,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而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学生走进没有经历过的那个时代。
例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可选取播放电影《林则徐》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就是这样图文并茂的课堂,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有所体验,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 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使用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课堂内容变复杂为简单、形象直观,更加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不仅信息资源丰富多彩,而且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将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更具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正确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将教学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从而及时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将重点、难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容易接受和理解,改善学习效果。
3 寓教于乐,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教师展示出课件之后,学生发现从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的航线更近,于是就提出质疑:为什么哥伦布等航海家不通过这条线路到达印度,反而舍近求远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呢?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向课外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创新。
又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历史事件头绪多,时空跨度大、变化大等原因,学生难以掌握,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动画和视频及录像片段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一幅幅生动的图像刺激下,不仅注意力相当集中,而且可以把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时空性。
教师注意点播重点知识,使难题迎刃而解,不仅巩固教学内容,而且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人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做到想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化抽象为具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4 利用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增强教学效果。
如“全民族抗战开始”一课,文中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的屠杀。但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即便知道也是模糊不清。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片《南京大屠杀》中的片段信息截取出来组合到课件中,上课时放给学生看,在低回哀伤的音乐下,再配上南京大屠杀的惨不忍睹的历史画面,加上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拿起手中武器残害我国同胞的情景,一个个鲜活的躯体纷纷倒下,场面惨绝人寰,催人泪下……接着再放一段日本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表述,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很快把学生拉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闫各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