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教材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新教材的这些变化,教师必须要有新的知识结构,这里,笔者分析一下高中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
  
  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新增的数学知识掌握欠缺
  在新课程中增加了算法初步,框图、推理与证明,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据笔者调查,对于这部分内容教龄短的教师掌握得比较好,其中有三成认为不需自学即能胜任教学,其中一半认为自学这些知识后能胜任教学,其中二成认为需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方能胜任教学,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显得相对较差些,其中一成认为不需自学即能胜任教学,其中六成认为自学这些知识后能胜任教学,其中三成认为需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方能胜任教学,同时,对新课程强调的数学应用知识、数学实验知识、数学建模知识、数学文化知识、数学探究知识,七成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习,这说明普遍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中增加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
  
  (二)实践性知识亟待挖掘
  数学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比较差,缺少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缺少对课堂事件进行慎思、反思的决策能力和灵活处理的能力,这在新教师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目前在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实践性知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在职教师往往注重“怎么教”,很少坐下来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再有以往对于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较多地关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较少重视对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实践陸知识的挖掘。
  
  (三)一般文化知识有待加强
  毋庸置疑,大多数教师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说明当前教师的一般文化知识还不够宽,而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课程综合化就是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因此教师若不拥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的策略
  
  (一)做好高中数学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
  1 职前教育
  首先应调整高师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且不让有限的时间和众多的课程之间产生矛盾,可以考虑对课程和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开设概率统计课时可以讲解教育统计的有关知识,开设哲学课时,可以整合教育哲学与数学哲学等,其次,合理安排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目前我国教育实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时间短、指导少、反馈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将实习时间定在毕业学年,师范生忙于找王作÷做论文,根本无暇顾及实习工作,为此高师院校应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延长实习时间,把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阶段。
  
  2 职后教育
  本次新课程改革倡导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开发理念,这对于没有现成经验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新课程增加的这部分新知识,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既尚未熟悉又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有些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对此还可能缺少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因而数学教师都面临一个更新知识、熟悉新增内容、研究教材教法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就是教师的继续教育,笔者与同事的交流中也了解到,不少人对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很迫切的愿望,也很想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完善自己,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提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落实好继续教育的政策。
  
  (二)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内容不再是为解决普通性问题而选择的,而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其培训内容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培训从校外、课堂外回归到校内、课堂内,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例如老教师对于新增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可能要进行新增内容的培训,而对于新教师可能更多地要在课堂调控、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极为灵活,主要有:课题研究;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校际间的交流、互往等。
  
  (三)提倡教师的自主反思
  教师反思的意义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还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面对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
  
  (四)提倡教师之间的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个体学习、个人反思,更重视集体交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两种思想,”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教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相互交流,同伴互助,可以分享经验,分享智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组织教学沙龙,他将爱好相同、志同道合的同行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研讨,共同切磋,分享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于永正说,“在相互交往中长见识”,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 黎海英 金 铃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他们价值行为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价值认识、价值辨别、价值选择以及价值实现的综合能力,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社会
综述集装箱航运企业的服务特性,并将服务特性进行分组归类,形成影响集装箱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判,为货主选择集装箱承运人提供可行性
分析大陆桥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加快大陆桥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de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锻炼实验技能和提高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培养科学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呢?一、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示实验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际操作实验。1.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自然界中,
通过原始宗教哲学与音乐的联姻渊源,阐述音乐自古以来就与哲学密切联系的事实。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在音乐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东方儒学与西方哲学、神学对音乐的不同影响。
曾听一些教师上作文指导课,强调写作的“文无定法”,这让人颇有些感想。“文无定法”,含有深奥的道理,中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如果断章取义,解释不清,或者说解释不到位,难免会让学生望文生义,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反而造成误导。  写作,首先是有“定法”的,然后才是“无定法”;只有做到“文有定法”,才能做到“文无定法”。  什么是作文的“定法”?作文的“定法”是指写作活动中要遵循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