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介入治疗亚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溶栓即刻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rt-PA)与尿激酶(UK)经导管溶栓(CDT)治疗亚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用rt-PA或UK持续性CDT治疗或单纯抗凝治疗单侧亚急性髂-股DVT患者116例,其中采用rt-PA-CDT治疗43例(rt-PA-CDT组)、UK-CDT治疗39例(UK-CDT组),与单纯抗凝治疗34例(抗凝组)进行对比。对3组患者基线资料、CDT溶栓持续时间、灌注rt-PA或UK总量、血栓溶解率和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CDT平均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3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3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持续时间、灌注溶栓药物总量、血栓溶解率(≥50%)在rt-PA-CDT组分别为(5.8±1.3)d,(49.7±16.1)mg,86.0%;UK-CDT组分别为(6.3±1.5)d,(440±99)万U,66.7%,两组溶栓药物灌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8,P>0.05),rt-PA-CDT组血栓溶解率(≥50%)高于UK-CDT组(χ2=4.315,P<0.05)。rt-PA-CDT组获得Ⅲ级血栓溶解率时间(4.7±0.9)d明显短于UK-CDT组(6.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rt-PA-CDT组和UK-CDT组出院时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8.4%(38/43)和76.9%(30/39),较单纯抗凝组的26.5%(9/34)明显升高(P<0.05),但在rt-PA-CDT组与UK-CDT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3,P>0.05)。3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事件发生,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3%(7/43)、17.9%(7/39)和8.8%(3/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5)。

结论

CDT使用rt-PA或UK溶栓治疗亚急性期DVT较单纯抗凝具较高临床疗效,rt-PA在血栓溶解率(≥50%)方面明显优于UK。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CR-DGE)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接受PD手术的492例患者资料。男性315例(64.0%),女性177例(36.0%),平均年龄60.5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筛选出与CR-DGE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DGE的总体发生率为29.5%,其中与临床相关的
目的探讨肝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姑息性手术27例,根治性手术245例,根治性切除率为63.8%。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四组:常规根治组(174例)、门静脉重建组(47例)、肝动脉重建组(24例)和姑息手术组(
自黎介寿院士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引入中国以来,我国外科医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ERAS之路已有10年。时至今日,ERAS已经在我国外科领域广泛开展,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ERAS临床路径。ERAS的临床实施有赖于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有效整合,任何单一的技术或方法均不可能完全减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是E
目的比较机器人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机器人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5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各70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总体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胰腺囊性肿瘤(PCN)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6家胰腺中心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PCN手术病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涵盖患者一般信息、影像学表现、术前血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手术相关数据、术后并发症、病理学检查结果7个领域132个字段。结果在手术切除的2 251例PCN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2.4,获得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7
我国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例数逐年增加。在制定诊疗措施时,应权衡患者近远期的治疗风险和获益,秉承患者获益的原则。对恶变风险低的浆液性囊腺瘤和分支胰管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对于囊性肿瘤的手术,应强调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宜充分验证后谨慎开展,不能为了微创而牺牲肿瘤学疗效,同时要控制治疗风险。
为了给中国的骨科医师提供关于急性下颈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3周内的成人外伤性下颈段(颈3~颈7)椎体的骨折和(或)脱位,伴或不伴有脊髓、神经根损伤。工作组通过设置问题、确定检索词来检索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然后详细分析最终纳入的证据文献,确定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建议。本指南最终纳入了141篇文
目的探讨腹壁巨大硬纤维瘤的切除、修补方法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疝及腹壁外科诊疗中心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手术治疗的24例腹壁巨大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21例,平均年龄34.6岁,男性3例,平均年龄42.6岁;肿瘤最小径均>15 cm。所有患者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及一期腹壁重建。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成功切除,病理检查切缘阴性。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为483(21 c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探讨IMPC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收集2008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MPC患者47例,按年龄、pT分期及pN分期以1∶2的比例,与2008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时间间隔在1年之内的IDC患者93例进行配对。术后3~6个月随访一次,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死亡或至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