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尽铅华,彰显本色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听了成都七中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石峰老师的一堂作文训练课后,我顿悟: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一堂褪尽铅华、彰显本色的语文课!
   课改6年,我们听过无数优质的语文课,见过无数热闹的课堂情景,领略过无数教师的课堂激情,享受过无数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一片繁华中,我们忘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似乎也忘却了语文课的本色。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话说就是:“语文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而石峰老师的这堂作文训练课就是一堂教学生学习写语文的课。
   这堂课的课题是“给作文穿上引用的盛装”,整个教学流程很简单:给实例——讲作用——小练习——点评。一堂课下来,没有学生讨论,没有学生举手发言,没有教师煽情,但从老师的点兵点将式发言中,我们的的确确感受到学生学会了怎样在写作中用上“引用”,怎样给自己的作文穿上盛装。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高三学生来讲,是一堂实效的课、高效的课。我认为,本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实。写作训练落实到位,没有耍花枪,没有应付,没有花拳绣腿,内容集中、具体,课件简单。实,还表现在课堂上的炼字炼句,及时纠正学生不够恰当的语言,不太准确的理解。该讲的讲了,该写的写了,该说的说了,该积累的积累了。没有某些课堂上形式主义的讨论和虚假的举手发言,课件就是大容量的知识补充,真正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二,静。课堂安安静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就“引用是思想”这一教学环节,石老师给了长达8分钟的练笔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看似封闭、沉闷的课堂上,却涌动着一股学生积极思考、思维跳动的暗流。所以,学生的回答独特、优美、深邃。学生的笑声不多,但都是发自内心的笑,为老师的幽默而笑,为同学的困窘而笑,只有一次鼓掌,那是真正为了同学笔下的那位自信的李白。石老师给了学生一片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而干净的土地。
   第三,简。内容简,本堂课内容只有一个,就是教学生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用上引用。没有大而全的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也没有多而杂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内容浅显而易懂,方法简单而易掌握。简还表现在形式简单,本堂课没有常见的情景剧表演、竞赛、分组讨论,更没有电视访谈等时髦花样。学生就是在实实在在地听、学、练、说。
   第四,连。40分钟是个整体,时间上不可割裂,教学内容上更应该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本堂课分为四个环节,即“引用是思想”、“引用是描写”、“引用是抒情”、“引用是文采”。四个环节层层推进,正如市教科所王炳熔老师所说:“这四个环节其实是体现了写作教学中的四个层面: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文。”教师设计的四个小练习看似一样,实质上难度在逐渐增加,如第一个小练习是:“从下列提供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进行引用,并结合引用写三五句话,让那句引用为自己的思想服务。”第二个是:“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以“自信”为话题,以李白为事例,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至少用三个以上的引用,而且必须构成排比。”指令更具体,指向更明确,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第五,紧。紧扣高考。对于本堂课的教学对象——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应试技巧,具体到写作来讲,就是如何获得高分作文,如何占据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当面对年轻教师尖锐的提问时,石老师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是教学生写八股文!”铿锵有力,字字千钧,对于一个语文教学的专家来讲,这需要多大的气魄!为了学生能笑对高考,他不惜遭受责难,这是怎样一种胸怀!紧扣高考,还体现在让学生充分练笔,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本堂课学生的练笔时间累计大约有15分钟,展示作品在10分钟左右,钢笔取代了粉笔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练就和提高写作能力。因为最后,是我们的学生上考场。
   所以,在新的教学理念支撑下,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让语文还原本色,返璞归真。
   褪尽铅华,彰显本色,难道不好吗?
  (作者单位:四川师大附中)
其他文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在小说中原来是班长,学习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家境优越却不骄纵,还大度“乐善好施”,关键时刻有胆识,深得同学的拥护甚至崇拜爱戴。家庭遭遇变故而失学之后,他对念书一事念念不忘,甚至去学校偷同学的书回来读,只是最后迫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让他继续上学才与父亲去了芦荡养鸭。  在《孤独之旅》一文中,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
本章原以“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为回目,后半部分入选中学教材后一直以“林黛玉进贾府”为题,而没有采用惯常说法“林黛玉去外婆家”或“林黛玉去舅舅家”。这是为什么?有评论认为是因为贾府对林黛玉冷漠无情,所以采用“进贾府”这个没有多少温情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欠恰当,贾府日后对林黛玉热情还是冷漠难以简单下结论,但无论热情抑或冷漠都是以后的事,用将来的感受表达此刻的心理显然犯了颠倒时间的错误
日本的3G刚推出时,服务同样相对单薄,音乐自由放送功能、PC短信功能、为儿童设定的趣味功能、信息费免费等,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新服务。    3G技术是如何给用户带来便捷和乐趣的呢?笔者访问了3G手机的忠实粉丝,他们都是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不同阶层人士,有高中生、留学生,还有白领、华侨主妇等。在谈到3G手机的便利时,他们都会滔滔不绝。  “呵呵,我最喜欢3G手机的音乐自由放送功能。”高中生小梅
课程开发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手机APP软件、智能化服务与我们的生活愈发变得密不可分,中小学生从小便能接触到许多电子产品与各种程序软件,有着刻在基因里的程序意识,对“程序是如何运作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种种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这门原本属于思维设计类的课程,逐渐成为偏软件操作类的课程。思维培养目标的缺失,教材内容的滞后,导致不少学科教师对学科发展、新技术的敏感性日益降低,
透过意象感受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阅读理解一首古典诗歌的一般步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时候,常常指导学生抓住意象这一创造意境、抒发情感的载体。但由于诗歌的意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对意象的解读既要注意积累一般含义,也要注意其特殊性。    一、积累意象的传统含义    古典诗词中的不少意象,往往具有典型性。因为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它们被诗人不断地使用,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含义
编者按: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 梦”。本期请10位干部群众,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从中国高度、中国 速度、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跨度、中国温度、中国厚度、中国硬度、中国风度、中 国力度十个角度,畅谈如何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想。  01 中国高度  中国高度,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推到500多年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理论高度,这
荇菜之辨  荇菜的花朵在阳光下泛光如金,因此被称作金莲儿;由于叶型和习性似荷花,又被称为“水荷”“野睡莲”。它原产于中国,现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地。大多生长于池沼、湖泊、沟渠、稻田、河流中,多腐殖质、微酸性至中性的底泥和富有营养的平稳水域是它生长的“风水宝地”。  荇菜是龙胆科莕菜属浅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沉入水中生长,细长多分枝,生有许多不定根。叶近圆形,直径5~10厘米,基部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令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教师们苦苦寻觅好方法,却常常舍近求远。其实语文课本名篇佳作荟萃,可作为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个宝藏,以读导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散步》就是其中一个可用于写作教学的典型例子。这篇叙事散文选材角度小却内容丰富,反映的主题深刻,结构精巧且篇幅不长,不足700字,与初中生作文的篇幅
素有江南“一枝笔”美誉的柳永,其词嗟叹哀婉、缠绵悱恻、凄楚动人,常惹得十七八女郎无端生怨、泪眼婆娑。或许柳永的万千风情吻合了时代的悲哀,或许柳永的愁情满怀见证了人生际遇的多难。不管是天涯沦落还是孤独迷惘,都磨损不了他任性不羁的个性,也抚慰不了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但艺术的灵性浸透肌体渗透血液,文学的智慧在他的笔下尽情挥洒。  如此一位写词的丹青圣手,因时运不济,沦落成歌楼舞馆中粉红女郎的“铁杆粉丝”
《老王》是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一篇生活散文。文章的主人公老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他孤身一人,体有残疾,始终生活在艰难困苦的境地之中,但他却拥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而且,这颗心经作者妙笔精点,如荷花映日,显得别样的红艳,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第一,以“比”衬“善”,凸现老王纯朴善良的心理基础。作者写老王,在介绍了他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基本情况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他在一年夏天,愿意以“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