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学会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已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在几年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收到了显著效果,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方法,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设立空间,让学生“做”起来,“说”起来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于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动中观察、动中思考、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充分利用课本给出的学具图,让学生把书本最后一页已经平分好的圆剪出,并剪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通过剪拼学具,头脑中建立了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很自然的推导出来了,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得主动积极,尝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数学与语言关系十分密切,数学中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规律、公式等等,都不能没有语言的表达,学生也总是通过相对具体的语言符号来学习数学,因此,语言表达就成为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口说话”把数学心理思维表达出来,在“说”中学习。
  1.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说
  要使学生敢说、不胆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觉得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并愿意与你接触,喜欢你,更喜欢上你的课,同时还要解决好学生的后顾之忧,多启发,多鼓励。
  2.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想说
  小学生好动、学习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干扰。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
  3.严格进行训练,使学生会说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训练,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而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条理性等方面很少提出要求,事实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也就是学生思维的结果,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如果学生言语零乱,说话不完整,那他的思维一定缺乏条理性。教师如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分层训练,让每一名学生“吃饱”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去,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其他文献
他正式成为小学生的第一天,也就是我正式成为班主任的第一天,在学校一位老教师的介绍下,我们相识。那天是他妈妈领他来报道的,滴溜圆的大眼睛,比同龄人高出半个脑袋的个头,似笑非笑的总是翘翘的小嘴唇,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叫苏锐,一个很有灵气的男孩子,有思想,头脑灵活,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课堂上始终能保持端正的坐姿,令我赞叹。一段时间的观察,班级的体育委员一职授予了他,希望他能带着班委这一光环为同学
期刊
密度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之一。纵观近几年中考,每年均有密度实验题出现,并占用很大的分值。如:  (2011包头)(5分)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实验步骤: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11甲、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g。  c.用天平测量
期刊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等简单的图形。  (2)借助具体情境学会直线的性质。  (3)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并理解简单的几何语言画出图形、根据图形说出意义。  (4)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  学习方法:尝试探索 自学引
期刊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哲学第一人”和“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老子,应该是最早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人,其思想就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了更全面、、深刻和正确的理解老子的这一教学思想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千世界里,人们的人才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各种观念和心理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如何能够正确的对待这种外界变化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更加符合或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够成为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这就对教师如何用良好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感召学生、用先进的知识和文化去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
期刊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效果、价值进行判断,并为以后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教学评价的正确使用,将会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那么,在新的教育教学观下,该怎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呢?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使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对其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更能准
期刊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让爱发光,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的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教师爱学生,要爱所有学生。没有界限,没有等级,秉公无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让全体学生亲近你——“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不应该只把爱投向学习好的或是自己喜欢的学生,每个班级最多的就是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学习平平,能力一般,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
期刊
“后进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任何优秀的班级都会有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是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研究的课题,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那么究竟该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突破。  一、注重
期刊
鸡东县红星小学核心的办学理念是阳光教育。以阳光为源,润泽生命。赋教师主体价值以阳光,赋学生生命成长以阳光,赋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为办学策略,以和谐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宗旨,让校园洒满阳光,让每一名师生都能在阳光的精神家园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创设良好科研文化氛围  1.创建和谐的阳光团队  为了凝聚教师的力量,形成发展的共识,我校以团队为载体,构建科研体系。同学年教师合
期刊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冬天里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的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精光,光秃秃的树枝不断地往下落,一点儿活力也没有。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决不要事先得出消极结论。’听了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一个淘气又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