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水平所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美感表现力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此来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使健美操教学课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 美感表现力 综合能力
健美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审美对象,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体,是以健身美体悦心为主要特点的运动项目。最适用于天性爱美、表情丰富、表现欲强的现代女性。它不仅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它的动作优美流畅、高雅舒展、健康而充满活力,作为健与美的统—体向人们展示着这项运动青春与活力的形象。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健美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美感表现力进行探讨与论述。
1、关于美感
1.1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1.2健美操运动者与美感
1.2.1运动者集审美主客体于一身。健美操审美活动中的美感有个特性,既能为旁观者所感受,又能为运动者自己所感受,可称为审美主客体重叠。运动者既是旁观者审美的客体,同时在同一条件下他自己也是审美的主体。因此,我们在研究健美操活动中的美感时,首先考虑的是运动者自身的美感,即审美活动中主客体存在于同—体的特殊现象,这中双重性的产生是因为健美操审美活动的中心是人。
1.2.2健康的身体有益于美感。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必需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人的健康发展的障碍与终止,意味着个体物质与精神
发展的中断与结束。所以,健康的身体是审美主体产生美感的重要物质基础。
1.2.3美感有利于运动。运动产生美感,美感促进运动,这是运动者自身审美活动中的良性循环。优异的成绩总是伴随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众所周知的。人在运动时,常伴有种种良好的感觉,如:全身放松、自然无抑制感,坦然、沉着镇静、乐观、无畏惧感,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兴致勃勃,竞技状态达到颠峰,毫不费力,有控制力。
对技术美感受最直接、最频繁、最强烈的是运动员。技术美与运动者的情绪有着莫大的联系,技术的优劣与运动者自身美感的产生直接相关。当运动者内在的美感和实际动作的功效一致时,这种真实的美就可能在个人身上对所从事的运动的深度满足当中反映出来。运动中头脑和身体(心理和生理)相互一致的可喜体验,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验的审美判断的标准。
2、在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2.1注重美感表现意识的培养
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体现在对健美操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理解上。因此在学期开始时,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健美操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塑造美的形体,培养高雅的情操。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姿态和形体的练习,按照正确姿态要求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找最佳感觉,确立正确的表现意识,使学生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能感受美、鉴赏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教师要严格抓好手形、脚位、姿态、动作柔韧性、力度、眼神等处理方面的训练,培养形体美。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来解释动作,动作示范要具有表现力,充满激情,这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在学生的直觉和意识中就会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一羡慕一向往一实践,引发学生表现欲,培养动作的表现意识;其次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难点动作的完成,对动作的层次美,流动美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大大加强了对美感的体验,进而增强美感表现意识。
2.2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健美操的动作美表现在节奏、力度和幅度上,即要求练习者在一定节奏下,以最大幅度、快速有力的肌肉收缩完成一定身体负荷的练习。它是强调通过优美的形体运动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充实以及对美的追求,达到内心的意蕴和外在的和谐统一。而对初选课的学生,大多数体育运动基础和协调性都较差,对刚柔相济的健美操动作接触少,做起动作可谓刚劲有余,柔和协调不足。因此,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强调每个节拍、每个关节都要达到相应的部位。口令指挥时,果断而有间歇,使动作与动作之间有明显停顿,这可降低动作难度,便于掌握。然后逐渐加快口令,直至恢复正常节拍,最后到流畅地完成动作。当动作协调配合时,便可以达到以优美的身体动作感受音乐来展示美,表达美的境界,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感表现的发挥。
2.3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美感表现力
美是对动作的一种艺术加工,沒有美,健美操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优美性和表现力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可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美感表现力。比如组织观看健美操比赛的视频,通过优秀健美操运动员的完美动作示范,让学生对优美动作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动作以及做动作过程中的表现力能够更客观的了解。
2.3.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美。教学中可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像、多媒体等,学生易于形成直观的动作表象,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加速对动作的理解,更清楚动作结构,还可使学生懂得欣赏什么美,怎样做动作才美,树立学生美的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她们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明确该学科的最前沿的动作,学习和借鉴美的音乐和
美的创编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提高美的感召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具有艺术化、多样化。
2.3.2充分利用舞台表演教学手段展示美。
舞台表演就是将健美操动作作为表演节目搬上“舞台”,通过学生表演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手段有着其它教法不能替代的优越性。例如:在课堂中,舞台可作为一种虚拟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编动作,自选音乐,交替进行练习表演,其余学生观摩学习,让学生在自我表现和相互欣赏中使美感自然流露。另外在每年一届的校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学校大型活动中数百人的团体操表演,它以优美的健美操、舞蹈动作组成多变的队形和图案并配以不同服装、道具和背景,显示出特定意义和流动的图案,给人以新颖生动。动作整齐多变,韵律感强,气势磅礴的感受给人美的享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每一个上舞台的学生来说,有机会把自己的形体美、动作美及表演才能展示给观众,这就形成了一种激励作用,既加强了学生动作的优美性,又提高了学生动作的表现力,同时还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王洪.健美操「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2」杨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成都体院出版社,2000.
「3」李淑梅.浅谈健美操教学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11):18-22.
「4」徐献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5-9.
「5」王曼.试析健美操运动员变现力及其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3(6):34-36.■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 美感表现力 综合能力
健美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审美对象,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体,是以健身美体悦心为主要特点的运动项目。最适用于天性爱美、表情丰富、表现欲强的现代女性。它不仅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它的动作优美流畅、高雅舒展、健康而充满活力,作为健与美的统—体向人们展示着这项运动青春与活力的形象。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健美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美感表现力进行探讨与论述。
1、关于美感
1.1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1.2健美操运动者与美感
1.2.1运动者集审美主客体于一身。健美操审美活动中的美感有个特性,既能为旁观者所感受,又能为运动者自己所感受,可称为审美主客体重叠。运动者既是旁观者审美的客体,同时在同一条件下他自己也是审美的主体。因此,我们在研究健美操活动中的美感时,首先考虑的是运动者自身的美感,即审美活动中主客体存在于同—体的特殊现象,这中双重性的产生是因为健美操审美活动的中心是人。
1.2.2健康的身体有益于美感。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必需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人的健康发展的障碍与终止,意味着个体物质与精神
发展的中断与结束。所以,健康的身体是审美主体产生美感的重要物质基础。
1.2.3美感有利于运动。运动产生美感,美感促进运动,这是运动者自身审美活动中的良性循环。优异的成绩总是伴随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众所周知的。人在运动时,常伴有种种良好的感觉,如:全身放松、自然无抑制感,坦然、沉着镇静、乐观、无畏惧感,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兴致勃勃,竞技状态达到颠峰,毫不费力,有控制力。
对技术美感受最直接、最频繁、最强烈的是运动员。技术美与运动者的情绪有着莫大的联系,技术的优劣与运动者自身美感的产生直接相关。当运动者内在的美感和实际动作的功效一致时,这种真实的美就可能在个人身上对所从事的运动的深度满足当中反映出来。运动中头脑和身体(心理和生理)相互一致的可喜体验,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验的审美判断的标准。
2、在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2.1注重美感表现意识的培养
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体现在对健美操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理解上。因此在学期开始时,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健美操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塑造美的形体,培养高雅的情操。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姿态和形体的练习,按照正确姿态要求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找最佳感觉,确立正确的表现意识,使学生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能感受美、鉴赏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教师要严格抓好手形、脚位、姿态、动作柔韧性、力度、眼神等处理方面的训练,培养形体美。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来解释动作,动作示范要具有表现力,充满激情,这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在学生的直觉和意识中就会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一羡慕一向往一实践,引发学生表现欲,培养动作的表现意识;其次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难点动作的完成,对动作的层次美,流动美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大大加强了对美感的体验,进而增强美感表现意识。
2.2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健美操的动作美表现在节奏、力度和幅度上,即要求练习者在一定节奏下,以最大幅度、快速有力的肌肉收缩完成一定身体负荷的练习。它是强调通过优美的形体运动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充实以及对美的追求,达到内心的意蕴和外在的和谐统一。而对初选课的学生,大多数体育运动基础和协调性都较差,对刚柔相济的健美操动作接触少,做起动作可谓刚劲有余,柔和协调不足。因此,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强调每个节拍、每个关节都要达到相应的部位。口令指挥时,果断而有间歇,使动作与动作之间有明显停顿,这可降低动作难度,便于掌握。然后逐渐加快口令,直至恢复正常节拍,最后到流畅地完成动作。当动作协调配合时,便可以达到以优美的身体动作感受音乐来展示美,表达美的境界,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感表现的发挥。
2.3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美感表现力
美是对动作的一种艺术加工,沒有美,健美操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优美性和表现力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可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美感表现力。比如组织观看健美操比赛的视频,通过优秀健美操运动员的完美动作示范,让学生对优美动作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动作以及做动作过程中的表现力能够更客观的了解。
2.3.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美。教学中可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像、多媒体等,学生易于形成直观的动作表象,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加速对动作的理解,更清楚动作结构,还可使学生懂得欣赏什么美,怎样做动作才美,树立学生美的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她们的审美情趣和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明确该学科的最前沿的动作,学习和借鉴美的音乐和
美的创编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提高美的感召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具有艺术化、多样化。
2.3.2充分利用舞台表演教学手段展示美。
舞台表演就是将健美操动作作为表演节目搬上“舞台”,通过学生表演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手段有着其它教法不能替代的优越性。例如:在课堂中,舞台可作为一种虚拟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编动作,自选音乐,交替进行练习表演,其余学生观摩学习,让学生在自我表现和相互欣赏中使美感自然流露。另外在每年一届的校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学校大型活动中数百人的团体操表演,它以优美的健美操、舞蹈动作组成多变的队形和图案并配以不同服装、道具和背景,显示出特定意义和流动的图案,给人以新颖生动。动作整齐多变,韵律感强,气势磅礴的感受给人美的享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每一个上舞台的学生来说,有机会把自己的形体美、动作美及表演才能展示给观众,这就形成了一种激励作用,既加强了学生动作的优美性,又提高了学生动作的表现力,同时还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王洪.健美操「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2」杨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成都体院出版社,2000.
「3」李淑梅.浅谈健美操教学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11):18-22.
「4」徐献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3):5-9.
「5」王曼.试析健美操运动员变现力及其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3(6):34-36.■